現在大家提起朝鮮戰(zhàn)爭,第一印象就是北朝鮮入侵南韓,才引發(fā)的朝鮮戰(zhàn)爭,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為什么當時北朝鮮的呼聲這么高?
朝鮮戰(zhàn)爭初期南北力量對比懸殊,北朝鮮只有2萬部隊,而南韓不僅有十多萬士兵,還有美國駐軍,為何戰(zhàn)爭一開始南韓像豆腐一樣不堪一擊?
![]()
李承晚政府天天叫囂要武力統(tǒng)一朝鮮,而金日成則要求和談,朝鮮戰(zhàn)爭到底是誰開的第一槍?
這個問題雖然至今都沒有定論,但我們翻閱歷史,或許能找到一些蛛絲馬跡。
二戰(zhàn)結束后,南北朝鮮誰更得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所以這也是戰(zhàn)斗力的一部分
1.在北朝鮮的土地上金日成被封神
當時的北朝鮮并沒有蘇聯(lián)駐軍,金日成政府也是由民主選出來的政府,非常得民心,真正代表了朝鮮民意。
![]()
金日成
再加上當時,深受封建土地制度和日本殖民統(tǒng)治雙重壓迫的朝鮮農民,強烈要求土地改革。
于是北朝鮮在1946年春耕季節(jié),由金日成簽署的土地改革法令頒布并立即生效。
這一法令規(guī)定:沒收日寇走狗、賣國賊地主及協(xié)助日寇侵略的朝鮮的土地、莊園、農具灌溉設備等。將這些土地、農具、牲畜等無償地分給無地的貧農及少地的農民。
![]()
農民分的土地,對金日成政府呼聲很高。包括南韓人民也是傾向支持土地改革的金日成。
總之,金日成的政府滿足了朝鮮廣大農民的切身利益,僅僅一個月后,這項改革就讓近70萬戶農民得到了自己的土地。
當時的北朝鮮報紙甚至用“孔孟”來夸贊無償分配土地的金日成將軍。此舉大大提高了金將軍的人民支持度。
![]()
北朝鮮的土地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績,南韓改革困難,后來經過幾次學習嘗試均以失敗告終
2.反觀南韓在光復之后,土地情況仍沒有從日本的統(tǒng)治陰影中走出來。當年日本拓殖團留下的土地,大多被美國控制下的軍政府所接管
![]()
美國扶持上馬的李承晚總統(tǒng),是南朝鮮三股勢力中最弱的一個,之所以扶持他,原因只有一個,他堅決“反共”
李承晚雖然被美國扶上了總統(tǒng)寶座,但是實際的國家控制權還是在美國的掌控下。
南朝鮮人民剛剛脫離了日本的統(tǒng)治,又馬上陷入了美國的殖民統(tǒng)治,跟自由和沒有駐軍的北方形成了巨大對比,南朝鮮人民對此非常不滿。
而美國則大大低估了土地分配對籠絡農民人心的重要性,忽視了土地兼并問題是歷代都重視的重大民生問題。不僅如此,還把凡是想進行土地改革的南韓人民,直接定義為受到北邊鼓動的刁民,進行了無條件鎮(zhèn)壓。
![]()
美國管控著南韓的稅收和軍隊
當時美國認為只要搞傾向于農民的土地改革,就是在意識形態(tài)上向北邊投降。
這樣就導致了南韓龐大的農業(yè)人口迅速倒向大力宣傳土改的北方。如此戰(zhàn)爭尚未開打,結局就已經注定了。
朝鮮戰(zhàn)爭的爆發(fā),到底是誰先發(fā)起的?
由于金日成政府非常得民心,金日成多次呼吁和談建立聯(lián)合政府,但李承晚政府沒有底氣選舉成功,采取拒絕態(tài)度,并一直表態(tài)要打到北朝鮮統(tǒng)一全境,在戰(zhàn)爭爆發(fā)兩個月前還去日本和麥克阿瑟商量統(tǒng)一朝鮮的事。
![]()
李承晚和麥克阿瑟
仔細評估,戰(zhàn)前軍事力量對比一度對北朝鮮不利。于是李承晚的叫囂也越來越厲害,決心要統(tǒng)一半島。
可當時的李承晚可萬萬沒有預料到朝鮮人民軍會在短時間內有如此巨大飛躍。朝鮮人民軍從不足2萬,由于抽調了在中國作戰(zhàn)的朝鮮籍士兵做補充,迅速擴充到了9萬多人,接近了南方的李承晚部隊。
![]()
李承晚不斷在三八線上做文章,制造朝鮮半島的緊張感,就是為了讓美國繼續(xù)援助韓國!
終于在"三八線"附近的武裝沖突不斷升級的情況下,于1950年6月25日,震驚世界的朝鮮戰(zhàn)爭在"三八線"上爆發(fā)了……
雖然至今都無法確定戰(zhàn)爭是誰挑起的,但根據事前李承晚政府整天叫囂要打北朝鮮、軍事力量對比對北朝鮮不利,南韓還有美國駐軍而北朝鮮沒有蘇聯(lián)軍隊的情況下,按理分析北朝鮮主動挑事的可能性不大。
![]()
根據蘇聯(lián)的解密檔案,一直都沒有北朝鮮準備進攻南韓的任何信息
為何戰(zhàn)爭爆發(fā)后北朝鮮反而勢如破竹
1.北朝鮮的主要戰(zhàn)力來自于中國解放軍中的朝鮮籍士兵
1949年5月,金日成親筆寫了一封求援信送給毛澤東。信中請求毛澤東,把中國人民解放軍中的朝鮮族師轉屬朝鮮政府,編入朝鮮人民軍。
![]()
毛澤東基于國際主義精神,就答應金日成的請求。同時還表示,一旦情況需要,中國就會派兵與你們并肩作戰(zhàn)。
于是,中國將分別駐扎在沈陽和長春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兩個朝鮮族師,全部換上了當時中國人民解放軍中最好的裝備,于1949年7月開入朝鮮并編入朝鮮人民軍。此后,陸續(xù)編入朝鮮人民軍的朝鮮族官兵有5萬多人。
![]()
因為中國解放軍朝鮮籍士兵的加入,將北朝鮮的兵力提升至9萬人
原在中國人民解放軍中的朝鮮族官兵,戰(zhàn)斗能力很強,與朝鮮人民軍中沒有打過仗,沒有作戰(zhàn)經驗的其他幾個師相比,這些士兵,經歷過中國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等大規(guī)模戰(zhàn)爭的考驗,極具有戰(zhàn)斗經驗。
同時,他們的武器裝備與朝鮮人民軍中其他部隊比也是最好的,他們回國編入人民軍后,立即成為朝鮮人民軍的主力部隊,大大加強了朝鮮人民軍的戰(zhàn)斗力。
![]()
1950年9月22日,中國政府在公開聲明中表示:“居留中國的朝鮮人民有權力回去保衛(wèi)祖國。”
而當時的南韓的部隊人數雖然龐大,但是基本都是來自于日本占領時期的警察和征發(fā)的朝鮮兵,軍官都是在舊日本軍隊服役的朝鮮人。而且部隊當時都是臨時組建,訓練和裝備都比較缺乏。
![]()
南韓的士兵大部分是臨時組建的
所以,北朝鮮面對南韓從未打過仗的軍隊,就像切豆腐一樣容易。甚至還像金日成和斯大林保證的一樣,進行了強有力的反攻,甚至打到了漢城(首爾)。
2.南韓低估了蘇聯(lián)援助北朝鮮的T-34坦克
![]()
金日成兩次向蘇聯(lián)請求武器援助,第一次斯大林因局勢問題,只是提供了輕型武器,第二次才真正提供支援
金日成于1949年3月親自秘密的跑到蘇聯(lián)面見斯大林,成功勸說并得到了蘇聯(lián)的真正支援。
1949年9月,蘇聯(lián)援助朝鮮人民軍的大批武器、裝備還有軍事人才運抵平壤,其中包括蘇聯(lián)向朝鮮人民軍提供了以T-34坦克為代表的大量現代化武器裝備。
![]()
蘇聯(lián)二戰(zhàn)時期主力坦克T-34坦克
尤其是值得一說的T-34坦克,這款坦克全重32噸,發(fā)動機功率500馬力,最大公路速度75千米/小時,最大行程400千米,裝備一門76毫米坦克炮。
它無論在裝甲、火力還是動力方面都堪稱均衡。在當時,就連德國坦克都沒有任何一款型號能夠抵擋這樣猛烈的火力。
![]()
利用蘇聯(lián)的支援北朝鮮在坦克上形成了強大的戰(zhàn)斗力
而且大方的蘇聯(lián)一次就拿出來了將近200臺送到北朝鮮,讓北朝鮮直接形成了一個裝甲旅和一個獨立裝甲團。
北朝鮮就依靠T-34坦克強大的火力和靈活的機動能力,在南北朝鮮的對峙中坦克裝備就勝利一籌。
![]()
1950年6月27日漢城(首爾)失守。韓高層撤退時炸毀了漢江大橋,把大批軍隊送給了北朝鮮,加速了南韓的失敗
在當年南北朝鮮開戰(zhàn)的那個夜晚,大雨傾盆,視線極度受限,所以時至今日,都無法定論是誰開的第一槍,不過無論是誰挑起了戰(zhàn)爭,北朝鮮以壓倒性優(yōu)勢獲取了勝利并迅速向南推進,是不爭的事實。——這也就是后來大家所看到的北朝鮮“侵略”南朝鮮的依據了。
![]()
另外,當時的聯(lián)合國由于不承認新中國政府的事,蘇聯(lián)正在以退席進行抗議。所以在那個抗疫時期所有的聯(lián)合國事宜都是由美國一手操辦。也因此,對于事發(fā)當晚究竟是誰開的第一槍這個問題,也許永遠都淹沒在瓢潑的大雨中了。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