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最近,吳京一直在風口浪尖上。
他從《戰(zhàn)狼2》開始,到今天被群嘲。
不是因為他做錯了什么。
今天網友玩的梗,都是他多年前的言論。
只不過同樣的話,過去聽來,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刺耳。
首先,吳京說了什么?
最出圈的是「坦克是沒有后視鏡的」,當年《戰(zhàn)狼2》的采訪。
坦克是沒有后視鏡的;
槍炮是不長眼的;
非洲人的語言是不通的。
![]()
原話是「黑哥們兒」,字幕有更改
這段話的精髓有兩點。
其一,排比句式「……是……的」被各大博主加入二創(chuàng)。
![]()
![]()
![]()
其二,搖頭晃腦的小動作,仿佛說話跟開槍一樣,帶有后坐力。

被網友制成表情包:

相當自信的態(tài)度,似繃非繃的表情,夸張的肢體語言,都讓人忍俊不禁。
除了這段采訪,被玩梗的還有「我……過,你……過嗎」。
![]()
事實上這段話從去年開始就風靡短視頻了。
許多博主以自嘲的方式反諷吳京,甚至貓貓狗狗都出動了。

于是,一場對吳京的大型挖掘活動開啟了。
各種發(fā)言,在今天都非常拉仇恨。
比如,他曾多次談起自己家族的出身,是來自滿洲正白旗,多爾袞一脈。
![]()
秀滿清皇族身份?
現(xiàn)在可不興這個啊,近期的游戲《明末·淵虛之羽》被網友噴得體無完膚,就是因為相關的歷史爭議。
況且,按史料記載,多爾袞只有一個女兒,且無后代……
也說過,《戰(zhàn)狼2》是一部拍給中國女性觀眾的情書。
為什么呢?
因為中國的女性觀眾太強了,只希望強者來征服,而吳京,就是這個強者。
![]()
放在今天,這發(fā)言,也足夠在小紅書被審判一輪了的。
以及在節(jié)目現(xiàn)場,向主持人澄清《戰(zhàn)狼》中的冷鋒與他的上司龍小云,并沒有直接的情感聯(lián)系。
結果把曖昧念成了「暖味」。
![]()
通過這些片段,網友拼湊出了一個小丑版吳京。
自負,油膩,爹味。
與幾年前,那個「神圣不可侵犯」的他,有著天壤之別。
要知道在口碑頂峰期,任何雜音,自有網友出面整頓——
不喜歡他的電影,是「戰(zhàn)狼PTSD患者」破防了。
![]()
支持他,就等于支持國運。
![]()
當時網上有著這樣肉麻的吹捧——
吳京什么地位?撥亂反正什么地位懂不懂?
商有伊尹,漢有霍光,宋如岳飛,明如于謙。
你把電影當王朝,那吳京對中國電影的功績就四個字:
再造社稷。
而被捧上神壇的吳京,今天不僅不再光榮偉大,反而成了人人都可以玩弄的笑柄。
![]()
原來,群眾的擁護,保質期竟然如此之短。
吳京確立今天在電影界的地位,當然是由于《戰(zhàn)狼2》。
但在那背后,是他終于痛痛快快地做了一回自己。
生涯早期的吳京,一直處在半紅不火的模式里,他所飾演的角色,也無非是玉面小生,或者邪媚反派。
前者,如《功夫小子闖情關》的楊學文,《小李飛刀》的阿飛。
![]()
雖然武藝高超,但氣質總歸文質彬彬,清秀飄逸。
走的是李連杰的老路。
后者,如《男兒本色》中輕蔑狂放的天養(yǎng)生,還有《殺破狼》里狠辣陰毒的殺手阿積。


在臉譜化的邪惡之外,還有一種難以言喻的陰柔氣。
作為角色,這些當然都很有記憶點。
但,這也反射出了早期吳京的困境——
他始終是一個工具,一個港產動作片余暉下的替代品。
他的武功未必比前輩們差,但隨著產業(yè)的下滑,他也只能在設定好的反派套路中消耗青春。
![]()
而觀眾們,對一個重復套路的吳京,也并不感興趣。
但《戰(zhàn)狼》系列不一樣。
首先,冷鋒這一角色,本身就是吳京價值認同中極為重要的一部分——
痞氣的刺頭,武功高強的同時有一身反骨,而且大節(jié)不虧。
他的行為動機,是極為充盈且多元的。
軍人使命、國際友誼、戰(zhàn)友手足、兒女情長,并最終融匯在民族自尊這個點上。
你可以說以現(xiàn)在的眼光來看,冷鋒的身上雜糅了太多情緒爆點。
今天,「戰(zhàn)狼」幾乎等同于國家主義的代名詞。
然而事實上,《戰(zhàn)狼2》這部電影真正激動人心的內核,是以國家名義的個人英雄主義。
兩年后同題材的《紅海行動》,宣稱是中國首部現(xiàn)代化軍事動作片。
此言不虛。
因為《戰(zhàn)狼2》的故事,并不是國家行使的軍事行動。
而是冷鋒,這個退伍軍人的個人行動。
他在火線沖鋒,飛檐走壁,硬剛坦克,以一人之力扭轉了局勢。

所以在別人質疑故事真實性的時候。
他才會說——
![]()
換而言之,《戰(zhàn)狼2》將冷鋒當成了一個超級英雄來拍。
這個超級英雄的魅力是多方面的。
他反叛不羈,因觸犯隊伍紀律而被開除。
他酒量過人,論瓶吹茅臺。
他沖冠一怒為紅顏,不耽誤國仇家恨的同時還抱得美人歸。
![]()
所以,《戰(zhàn)狼2》的成功不是因為主旋律,恰恰是在于對主旋律的革新。
吳京將他港式武俠動作片的經驗,融合個人性格特色,融入到了一部熱兵器的軍事題材中。
同時滿足了觀眾的民族自豪、大國重器和個人英雄的多重期待。
![]()
而對于吳京來說。
成功有太多的巧合,畢竟之前誰也沒料到《戰(zhàn)狼2》會破票房紀錄。
他抵押房子拍《戰(zhàn)狼1》,只是為了兩個理由。
第一,好玩。

第二,要做純爺們兒。
![]()
而為了這些理由,他可以一次次地去搏命,去投入錢財,去請專業(yè)的動作指導和爆破小組。

這種強烈的表達欲望,與其中飽含的真誠,被觀眾們感知到了。
于是,冷鋒與吳京合二為一,讓時代的風吹向了他。
是的,當然不能回避時代的風口,對吳京的加持。
2017年是個怎么樣的年代?
經濟向好的日子里,人們擁有向上的活力與遍地的機會,民族自信心空前高漲,面對一切都敢挑戰(zhàn),且一定要有結果。
在《戰(zhàn)狼2》之后,主旋律商業(yè)大片才如雨后春筍般蜂起。
而且都承擔了電影之外的意義與情感。
《紅海行動》是雖遠必誅,《流浪地球》是中國科幻崛起,《奪冠》是女排精神,《我和我的》系列是個人命運即國家命運。
另一個例證是——
外國人能做到的,我們一定能做。
![]()
就像從前說的那樣——
吳京的《戰(zhàn)狼》系列本質上是一種「直播電影」。
電影的劇情推動,來自于和個人形象綁定的強烈情感內核。
作者不是在幕后控制故事走向。
而是跳到臺前來,連同特色與缺點一起,讓觀眾確認,這就是作者本人。
這是捧起吳京的靈丹妙藥,卻也是他的某種桎梏。
因為當一種情緒用盡的時候,他還能不能繼續(xù)提供另一個故事,另一種情緒給觀眾。
這是他的考題。
很遺憾,他沒能做下去。
如果說2017年的吳京,為當時的中國觀眾,提供了一劑恰逢其時的雞血針的話。
那么2025年,這劑雞血的保質期,似乎已經到了。
先不說吳京。
2014年黃渤在春晚表演過一個《我的要求不算高》的節(jié)目。
今天被網友翻出來看,怎么每一條,都很不知天高地厚呢——
![]()
而這樣的歌詞,當時聽起來還挺正常的。
幸好這只是節(jié)目表演,不然黃渤今天也得翻車。
時代在悄悄變化,觀眾們的心態(tài)也在潛移默化地改變。
就比如一個詞,內卷。
在印象里,這個詞的興起,其實并沒有幾年。
在網絡上大型流傳,得追溯到2020年之后。
又比如,今年暑期檔,你所見到的電影宣發(fā)里,最頻繁的關鍵詞:牛馬、職場生存、班味……
![]()
就連今年初票房創(chuàng)紀錄的《哪吒2》。
也將情感的爆發(fā)點,指向了小妖內卷、底層被煉成丹供上層享用、恐怖僵化的班味。
![]()
沒錯,仙班也是班
如果《戰(zhàn)狼2》給人的爽感,是對外利劍出鞘。
那么,現(xiàn)在觀眾的最大痛點,是周遭生活的鈍刀切肉。
在當下的時代,我們需要的不再是一切都要往外擴張,獲得更多的豪情。
而是在普遍性的疲累中,尋找宣泄自我的出口。
可這些,吳京和他的電影,給不了。
不僅如此。
吳京今天在輿論上得不到支持,不是因為他太戰(zhàn)狼了,恰恰是因為他不再戰(zhàn)狼。
這讓他丟失了基本盤。
正如前面所說,《戰(zhàn)狼2》成功于強烈的個人特質。
冷鋒是脫離集體、絕對英雄的存在。
而國家隊,只是虛化的背景板,在電影結尾才走了個過場。
![]()
就連「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這句臺詞。
都很桀驁不馴。
它來自于網絡,比一般的主旋律更接地氣,也更「出格」。
因為國產主旋律并不大肆宣揚海外作戰(zhàn),最多也只是以維和部隊的形式參與軍事行動。
「雖遠必誅」這個說法,充滿了個人化的任性和霸氣。
這樣的特質讓吳京被群嘲。
可在當時,卻是成功引爆了許多人積壓已久的情緒。
但你看《戰(zhàn)狼2》之后,吳京還有多少個性鮮明的角色呢?
他不再任性。
而是溫和地走進了主旋律,溫和得像一個主旋律宇宙的NPC。
他在重復的,是上個時代的英雄敘事,是時代命運集結于符號化人物于一身的框架。
《流浪地球》的劉培強換身登山服,就是《攀登者》里的方五洲。
![]()
![]()
《我和我的父輩》里,那句「你真要死,你就死在我后面,不然我沒臉見你娘」。
看上去也和《金剛川》里罵罵咧咧,卻又把隱藏炮位讓給戰(zhàn)友的關磊沒什么兩樣。

這些角色無一例外都是成熟可靠,有著一切決心與手段的長輩。
這并沒有錯。
只是如今的觀眾,也只能在大銀幕上看見這些,收回目光,仍然要面對一地雞毛的生活。
打再多的雞血,也挽不回作為牛馬,隨時有可能被時代撞倒的風險。
換句話說。
觀眾們需要的保證,與吳京能給的情緒,錯位了。
吳京沒有做錯什么。
但今天的局面,他或許也并沒有太多可以抱怨的。
因為《戰(zhàn)狼2》以及后來的成功,并不完全來自于電影本身,很大程度也來自于大眾情緒的回饋。
一個例子。
在K.O.掉大反派后,一段對白的翻譯引發(fā)過爭議。
外籍演員念的臺詞的原意是「你這樣的人永遠比我這樣的人差勁」。
![]()
他并不知道,這句話中有民族意味。
直到電影上映后,他發(fā)現(xiàn)中文字幕中有「 劣等民族」 的字眼。
![]()
你大概能理解他急忙劃清界限的心態(tài),因為在好萊塢,誰都害怕和種族主義沾上邊。
《戰(zhàn)狼2》將兩個角色的較量,上升到了民族立場上來。
冷鋒補上一句「 那他媽是以前」 ,似乎指向過去國家面對西方列強的屈辱歷史,已經徹底翻篇。

然而。
群眾情緒就像大海一樣洶涌而善變。
你無法期待,只從中獲得歡呼,卻沒有任何反噬的風險。
當年被滿足過情緒的人,不會永遠支持你,只會繼續(xù)索取情緒。
就像今年年初,演員王星被騙至泰緬邊境的事件發(fā)生之后,底下的評論依然有不少人說「派吳京」「派冷鋒」——
![]()
當觀眾發(fā)現(xiàn),從《戰(zhàn)狼2》那里領取的支票,在現(xiàn)實總無法兌付時。
他們當時有多自豪,現(xiàn)在就有多憋屈。
吳京,只不過是承受了超乎自身的贊許,也被迫背負上能力之外的訴求。
就像那句話說的。
禮物的背后,都有價格。
當初大家以吳京作為情緒的宣泄口。
今天,還是把情緒宣泄給了吳京。
今天最大的情緒是——
累了。
光是生活就已經花光了力氣,哪里還有多余的心思想著出征這出征那。
而吳京呢,還保留著一個頭腦簡單的毛頭小子的觀念。
你會發(fā)現(xiàn)他談話中的邏輯都很簡單——
能吃苦=大丈夫。
每當他要彰顯自己的男性氣概時,便是講述自己吃了多少苦,克服了多少困難。
![]()
這種邏輯,正好戳中了當下年輕人的心肺管子。
不是大家不愿吃苦了。
而是我們對苦難祛魅了——吃得苦中苦,也不會成為人上人,你在負重前行,是因為有人在歲月靜好。
不再相信成功之后。
普通人最大的目標便是盡可能地,避免吃苦。
你跳過樓,你吃過蚯蚓,你差點死過。
跟我又有什么關系呢?
吳京又不是戰(zhàn)狼。
我們又不是吳京。
短暫熱烈的相擁后,終歸是回到了各自的位置上了——那共同的命運,原來是一場美好的夢。
本文轉載自Sir電影(ID:dushetv)。作者:毒Sir。麥子熟了經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請聯(lián)系原作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