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欠中國的賬,從未算清。
![]()
這不是情緒化的控訴,這是基于國際法、基于歷史事實的合理追討。
當波蘭向德國提出二戰賠償要求時,我們是否想過,中國作為二戰最大受害國,為何至今空手而歸?
![]()
從經濟掠奪到文明破壞的完整鏈條
1940年春天,一支"學術考察隊"出現在河南安陽。
隊長是東京大學的考古學教授,隊員都是"研究人員",他們在殷墟挖掘了三個月,裝走了15000多件文物。包括刻有完整甲骨文的龜甲,商代青銅器,還有無價的玉器。
![]()
這不是學術交流,這是有組織的文物搶劫。
類似的"考察隊"遍布中國。從東北的渤海國遺址,到江南的古墓群,日本人的鐵鍬挖到哪里,文物就消失到哪里。
最讓人憤怒的是南京明故宮的三塊基石。
1940年,日軍拆毀明故宮部分建筑,將三塊刻有龍紋的漢白玉基石運往日本宮崎縣,用來建造"八纮一宇塔"。
這座塔至今還在,基石也在,2015年,南京市民和平之旅代表團致信宮崎縣知事,要求歸還基石。
![]()
回復是拒絕,理由是"已成為日本文化財產的一部分"。
這就是日本,搶來的東西,時間久了就成了自己的。
甲午戰爭后,日本通過《馬關條約》從中國掠走白銀2億兩。這筆錢相當于當時清朝國庫3年的財政收入。日本用這筆錢大力發展重工業、軍火工業和教育事業。
日本用中國的錢,制造了侵略中國的武器。
1931年到1945年,日本在中國的經濟掠奪達到了史無前例的規模。東北的煤炭、鋼鐵、糧食,華北的棉花、小麥,江南的絲綢、茶葉,全部被系統性地運往日本。
![]()
僅在東北,就有超過100萬中國勞工被強制征用。他們被送到日本本土的礦山、工廠、港口,從事最危險、最繁重的勞動,死亡率高達30%。
一份1943年的日軍內部文件顯示,從中國征收的各類物資總價值超過500億美元(按當時匯率計算)。
這不是戰爭,這是搶劫。
![]()
從傳統戰爭賠償到現代責任追究
1972年9月29日,北京,田中角榮緊張地看著《中日聯合聲明》第5條的中文版本。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宣布,為了中日兩國人民的友好,放棄對日本國的戰爭賠償要求。"
![]()
田中松了一口氣,他以為這意味著所有賠償問題都解決了,他想錯了。
國際法專家一直強調一個關鍵區別,戰爭賠償和受害賠償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
戰爭賠償,是戰敗國向戰勝國繳納的國家間賠償,中國政府在聯合聲明中放棄的是這部分。
受害賠償,是對戰爭中平民和非戰斗人員損失的賠償,中國政府從未放棄這部分要求。
這個區別至關重要,1947年,國際法學界在制定戰后賠償原則時,明確將兩者分開。
![]()
按照國際慣例計算,日本對中國的戰爭賠償應該是1200億美元,受害賠償應該是1800億美元。中國政府只放棄了前者,從未放棄后者。
1988年,山東省仕平縣張家樓村的村民通過日本駐華使館向日本政府發出索賠書,這是中國民間對日索賠的第一案。
日本政府的回復,根據《中日聯合聲明》,所有賠償問題已經解決,這是典型的偷換概念。
國際法院在多個判例中明確國家放棄戰爭賠償,不能剝奪個人的受害賠償權利,這是國際人道法的基本原則。
![]()
1954年《海牙公約》規定締約國應在敵對行為終止時,向先前被占領領土主管當局返還處于其領土內的文化財產。
這些國際公約為中國追討文物和財產提供了堅實的法理基礎。
![]()
細菌戰與人體實驗的反人類性質
哈爾濱平房區,一個看起來普通的地名,80多年前,這里是人間地獄。
1936年,石井四郎在這里建立了731部隊總部。占地6平方公里,150多座建筑,4500個跳蚤培養容器,1800個細菌培養設備,幾天內可以生產30公斤鼠疫菌。
![]()
這不是研究所,這是細菌武器工廠。
一份1940年9月的731部隊職員表,2023年才在日本國立公文書館被發現。97個人的名單,包括石井四郎在內的所有核心成員。
這份名單上的每個人,都是反人類罪的執行者。
被送進731部隊的中國人、朝鮮人、蘇聯人,被編了號碼,失去了姓名。他們被故意感染各種病菌,被活體解剖,被凍傷實驗,被毒氣實驗。
通過這些實驗被殘害致死的人數3000到8000人。
![]()
日軍在中國總共建立了60個細菌部隊和支隊,遍布東北、華北、華中、華南,受害總人數至少27萬人。
1942年,石井四郎被調到南京,擔任第一軍軍醫部長,他在南京鬧市區建立了另一個細菌戰基地,就在今天的北京東路附近。
1940年,731部隊出動飛機在浙江撒下大量鼠疫跳蚤,鼠疫很快傳播,死亡人數無法統計。
戰爭結束后,這些罪犯受到了什么懲罰?答案是沒有。
![]()
美國軍方找到了他們,但不是為了審判,而是為了合作。
美國國務院的一份秘密文件寫道:"731部隊細菌戰的情報價值遠遠超過追究石井等人的戰犯行為所產生的價值,對美國的國家安全極為重要。"
于是,這些劊子手搖身一變,成了美國的座上賓。
![]()
石井四郎
石井四郎戰后活躍在日本政界和學術界,直到1959年黯然去世。731部隊長北野政次任東京血液研究所所長,凍傷實驗室負責人吉村壽人竟然當上了京都府立醫科大學校長。
正義缺席了。
![]()
當代追責的實踐路徑
1997年2月6日,東京地方法院,108名中國細菌戰受害者的聯合訴狀被正式受理。
原告團團長叫王選,訴訟的起因是浙江義烏崇山村。1940年,731部隊在這里投放鼠疫菌,全村700多人死亡,幾乎滅村。
![]()
王選自費到日本打官司,組織受害者作證,搜集歷史證據,沒有政府支持,沒有資金援助,全憑一腔熱血。
許多公司答應捐款后又反悔,理由是"不知道政府什么態度,怕惹麻煩"。
日本法院的態度從一開始就很明確拒絕,理由是"根據《中日聯合聲明》,賠償問題已經解決"。
20多年過去了,沒有一起中國民間對日索賠官司勝訴。
事情正在發生變化。
2023年11月11日,東京。"中國文物返還運動推進會"在這里成立。
![]()
發起人是日本知名律師一瀨敬一郎,他曾100多次到中國,自掏腰包為中國731細菌戰受害者打官司。
2024年7月27日,該組織再次舉行集會。日本"繼承和發展村山談話會"理事長藤田高景說:"日本政府對歸還過去掠奪的文物表現消極,這表明其對戰爭的反省仍不夠。"
輿論環境的變化,為中國的追責行動提供了新的機會。
2023年8月,日本國立公文書館發現了731部隊的職員表,數字化檔案保存技術讓更多歷史證據得以重見天日。
![]()
國際先例也在增加,德國向猶太人支付的大屠殺賠償至今仍在繼續;英國歸還了希臘的帕特農神廟雕塑;法國歸還了埃及的文物。
國際社會對歷史正義的追求,為中國提供了有力的道德支撐。
越來越多的中國民間組織開始關注對日追責問題,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了解這段歷史。
民間的力量雖然分散,但匯聚起來就是洪流。
![]()
日本政府的態度依然強硬,國際法的執行依然困難,但歷史的車輪不會倒退,正義可能會遲到,但絕不會缺席。
日本欠中國的債,終有一天要還。
參考資料:
新華社:《日本民眾集會要求返還從中國掠奪的文物》(2024年7月29日)
人民日報:《日本有識之士呼吁政府返還戰爭期間掠奪的中國文物》(2024年7月29日第16版)
新華社:《被日掠奪文物近200萬件珍品仍散落 索回幾乎無望》(中國新聞網,2015年9月15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