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向往國外的生活,但美國猶太人盛智文,卻反其道而行,不顧美國的一再挽留,毅然退回綠卡,并以一百億美元的身家加入了中國。
在被問到原因時,盛智文表示,盡管我有一張西方面孔,但我百分之百是中國人。
那么,盛智文為什么會這么做?
![]()
盛智文是出生于德國的猶太人,在他幼年,父母因為工作原因帶他前往美國生活。
可他7歲那年,父親因病離世,家里的頂梁柱轟然倒塌。
![]()
為了尋求新的生機,母親帶著他輾轉移民加拿大,在蒙特利爾的貧民區開啟了新的生活。
母親打零工賺的錢勉強夠糊口,盛智文從那時便明白,想要改變生活只能靠自己。
10歲時,他找了份送報紙的工作,每天天不亮就起床,踩著自行車穿梭在街巷里,風雨無阻。
![]()
12歲那年,他又找到一份牛排店的兼職,端盤子、擦桌子、清理后廚,什么活都干,周薪能拿到60加元。
高中畢業后,當身邊同學都在準備申請大學時,他卻做出了一個驚人決定:放棄升學,直接步入社會。
他進了一家內衣公司從最底層的發貨員做起,每天做著枯燥的工作,并且掙錢低廉的酬勞。
![]()
后來他發現,公司銷售的提成比死工資掙得多太多,這讓他動了做銷售的心思。
為了進入更好的平臺,17歲的他瞞著年齡,冒充22歲應聘一家頂級服裝公司的銷售崗位。
面試時,面對面試官的提問,他憑借對服裝市場的獨到見解和伶俐口才,把自己對銷售的理解說得頭頭是道,面試官被這個“成熟穩重”的年輕人打動,破格錄用了他。
入職后,他更是拼盡全力,跑客戶、做推廣,別人不愿接的難單他都搶著上,短短半年時間,就成了公司的頂級銷售,業績甩了同事幾條街。
19歲那年,積累了經驗和資金的盛智文,決定自己當老板,他湊錢成立了一家女裝毛衣進口公司,從香港采購款式新穎的毛衣,再銷往北美市場。
![]()
當時香港的服裝性價比高,設計也符合西方人的審美,他的生意一開張就火了,首年營業額就突破100萬美元。
可就在他以為事業要順風順水時,稅務問題給了他當頭一棒。
![]()
加拿大的所得稅率高達50%,一番扣稅后,他辛苦一年只拿到42.5萬美元。
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和香港的供應商聊天時得知,香港的企業所得稅率僅15%,而且營商環境自由。
這個消息讓他眼前一亮,反復權衡后,他做出了人生中又一個重要決定:放棄加拿大的事業,帶著全部身家遷往香港發展。
![]()
到香港后,盛智文沒有照搬之前的進口模式,而是在香港租下廠房建立設計團隊,首創“加拿大風格”服裝。
這種新穎的風格一下填補了市場空白,服裝剛推出就被各大商場搶購,首年就實現百萬級盈利,他也徹底在香港服裝圈站穩了腳跟。
![]()
但盛智文的野心不止于此,經營服裝時,他發現在香港的西方人很多,西方人找不到熟悉的“酒吧社交”氛圍,本地年輕人也渴望更潮流的聚會去處。
他預判到香港年輕人的消費升級趨勢,決定跨界搞娛樂。
![]()
他在中環一條不起眼的小巷租下首個店面,按照美式鄉村餐廳的樣子裝修。
開業當天,消息在外國人和年輕人圈子里傳開,店門口排起長隊,連過道都擠滿了人,營業額遠超預期,這讓他確定“休閑娛樂”這條路走得通。
緊接著,他做出一個更大膽的決定:豪擲3200萬港元買下小巷里的整棟大廈,把它改造成集餐廳、酒吧、歌廳于一體的綜合娛樂體,他給這個地方取名“蘭桂坊”。
![]()
蘭桂坊定位高端卻不失親民,不管是白領還是游客都消費得起。
有次遇到顧客故意挑刺說“酒不夠冰”,他不爭論,直接免單還送了兩杯新酒。
靠著這份真誠,他贏得了當地居民的信任,原本附近的幾家競爭對手,見他經營得有聲有色又懂分寸,干脆主動退出了競爭。
盛智文趁機拿下小巷里17間商鋪,引入意大利餐廳、日本居酒屋、法式甜點店等各國風味,讓蘭桂坊變成了多元文化的美食娛樂區。
![]()
為了增加吸引力,他又搞起節慶活動,每年舉辦蘭桂坊狂歡節,邀請國際樂隊表演、搞花車巡游,慢慢把這里變成了香港的文化旅游名片,連外地游客來港都要特意去打卡。
當然,盛智文在中國香港掙到這么多的錢,也知道回報香港。
![]()
2000年的香港海洋公園,因園內設施老化嚴重,過山車銹跡斑斑,動物展區狹小簡陋,年客流量暴跌到歷史最低谷。
更致命的是,迪士尼宣布即將在香港建園,消息一出,業內幾乎沒人看好海洋公園能挺過這場沖擊。
無奈的香港政府,想到了盛智文,登門邀請他接手拯救海洋公園。
![]()
盛智文沒有猶豫,他一出手就投入超10億港元,引進殺人鯨、海豚等海洋動物表演,打造獨家的“海洋奇遇記”IP,每天兩場的表演場場爆滿。
在園區另一側增建水上樂園,添置大型水滑梯、造浪池,解決了傳統樂園“只能白天玩”的局限,實現全天候運營。
改造后的第一年,海洋公園就實現扭虧為盈,游客量同比增長近40%。
![]()
三年后,它更是擊敗全球眾多主題公園,榮獲“全球最佳主題公園”大獎,年客流量突破500萬人次,不僅頂住了迪士尼的沖擊,還成了香港親子游的首選地。
為了讓樂園更有吸引力,盛智文還親自牽頭,多次溝通協調,成功為海洋公園引進了首只大熊貓,消息公布當天,公園前早早排起了長長的隊伍。
香港政府看到在盛智文的幫助下,將海洋公園改善的如此成功,便許諾可以在需要幫助的時候,始于援手。
![]()
于是盛智文向香港政府提出請求,希望能夠加入中國國籍,對于他的想法,香港政府答應幫助他申請。
在2008年,經過層層的嚴格審核,以及對其過往貢獻和個人品行的全面考察,上面終于通過了他的申請。
當他拿到中國公民身份證的那一刻,他動情地說:“我長著西方臉,但我的心早就扎在了中國,我有100%的中國心。”
![]()
重要的是,這份“中國心”,體現在他之后的每一次行動里。
2020年疫情初期,他得知醫療設備緊缺,立刻動用自己的國際人脈,親自協調采購渠道,捐贈了大批呼吸機、防護服等緊缺物資,被網友稱為“最美洋面孔”。
2021年河南水災,他第一時間捐款1000萬元,還組織團隊采購方便面、飲用水等物資,連夜運往災區,在捐贈聲明里寫下“我是中國人,與中國人民共渡難關”。
![]()
這些年,他還設立了教育基金,專門資助貧困學生讀書;承諾每年將自己企業利潤的20%投入公益事業,用于扶貧、救災和文化保護。
從當年那個在加拿大送報紙的少年,到如今扎根中國的百億富翁,盛智文用幾十年的時間證明,國籍從來不是衡量歸屬感的標準——心在哪里,家就在哪里。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