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郎酒莊園又逢“喜事”。
9月7日,紅花郎與《喜事》紀錄片的合作發布會在赤水河左岸郎酒莊園召開。這場聯結 56 個民族婚俗文化與醬酒消費場景的跨界,不是一次簡單的品牌活動,而是標志著醬酒品類從“產品銷售”向“文化認同”的本質迭代。
從2003年上市,開啟消費者心中一抹紅紅火火的認知,持續20余年,2024年底已穩坐中國宴席市場醬酒銷量第一,如今聯合《喜事》,既有傳統弘大民族文化情緒又融合國人細膩感情的IP來敘事,是紅花郎升級打造喜事白酒第一品牌的信號和決心。
畢竟,沒有哪個品牌能像紅花郎這樣,把“喜事”從一句廣告語,變成跨越民族、穿透文化、扎根消費者體驗的真實共鳴。
![]()
【01 “有喜事,紅花郎”:一場真實的“雙向奔赴”】
“今年的5月份,我與我的愛人終于步入了婚姻的殿堂,沒有意外,我們的婚姻用酒就是紅花郎。”參加了“紅花郎·浪漫莊園游”活動的新人代表如此說道。
“沒有意外”,就是對紅花郎最好的認可。
在白酒行業,“文化營銷”早已不是新鮮詞,但“同質化嚴重”成為痛點,大多數企業缺乏能與消費者情感深度綁定的載體。
正如郎酒銷售公司紅花郎事業部總經理楊飛所言,紅花郎與《喜事》的相遇并非偶然,而是紅花郎產品深入消費者的喜慶心智與喜事所表達的內核的”珠聯璧合”,是在國人心中深層次的精神契合和價值共鳴。
![]()
細看之下,紅花郎與《喜事》的合作,從一開始就帶著“必然性”——兩者的底層邏輯,恰好契合了當下白酒品牌破局“同質化”的核心需求:用“真實的匠心”匹配“真實的文化”,再落地到“真實的消費場景”。
從匠心維度看,兩者是“慢工出細活”的同行者。
《喜事》紀錄片并不是一部速成的商業片。
現場,總導演王曉兵動情講述《喜事》制作故事,前期耗時八年,從四川丹巴到黑龍江饒河,從云南傈僳族聚居地到內蒙草原,整個團隊走訪調研數十個少數民族,只為記錄最原生態的婚俗儀式。赫哲族的魚皮嫁衣需要 80 張魚皮手工縫制,羌族的“云朵上的婚禮”要翻越幾座山才能完成流程,幾十人靠著雙腳一步步走過,這種“不計成本”的打磨,與紅花郎的釀造邏輯如出一轍。
![]()
從文化維度看,兩者是“非遺與非遺”的共振者。
紅花郎的底氣,在于其背后“古藺郎酒傳統釀造技藝”這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從“生長養藏”的釀造法則到洞藏老酒的稀缺性,每一瓶紅花郎都是非遺技藝的具象化產物。而《喜事》紀錄片的核心,是記錄56個民族即將失傳的婚俗文化,目前已獲中央統戰部、國家民委背書,甚至計劃為56個民族完整婚俗申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這種 “雙非遺” 的綁定,遠比行業內 “找個文化 IP 貼標” 要扎實。
從消費場景維度看,兩者是“需求與供給”的契合者。
眾所周知婚宴是白酒行業的“必爭之地”,但多數品牌忽略了新人對“婚禮記憶點”的深層需求。
紅花郎的獨特之處,在于把《喜事》的“喜事內容”與自身的“婚宴場景”完全打通:消費者買紅花郎辦婚宴,不僅能獲得“3 天 2 晚郎酒莊園游”(專屬客房、燭光晚餐),還能在《喜事》紀錄片里看到不同民族的婚俗智慧,甚至能在莊園拍攝融合民族元素的婚紗照。
![]()
現場,紅花郎事業部副總經理趙雷介紹,截至發布會前,已有 2429 對新人參與這項活動,這個數據背后,是消費者對 “有情感溫度的婚宴”的認可。
“紅花郎與《喜事》情投意合,服務人民美好生活。”楊飛在活動現場如此強調。
對比行業中常見的市場活動邏輯,紅花郎更像是“用喜事內容喚醒需求,用莊園體驗滿足需求”,讓“有喜事喝紅花郎”從一句口號,變成了可感知、可參與的消費閉環。
【02 沖擊喜事白酒第一品牌!紅花郎如何重塑醬酒喜慶賽道格局?】
從一瓶酒變成融合在喜慶和幸福的婚宴場景的代表性符號,紅花郎與《喜事》的合作,不止是品牌自身的升級,更為市場帶來一個重要啟示:在消費升級的當下,白酒品牌的競爭已從“產品力”“渠道力” 進入“文化力+體驗力”的新階段。
而紅花郎通過這場合作,正在重新定義醬酒喜慶賽道的“游戲規則”。
對紅花郎而言,這場合作透露了其品牌從“婚宴用酒”到“文化符號”的轉變。
更重要的是,《喜事》的“正能量屬性”(傳遞民族團結、鄉村振興)與紅花郎的“國民品牌定位”高度契合,這種定位,讓紅花郎在與其他醬酒品牌的婚宴競爭中,跳出了“價格”“渠道”的單一維度,用“文化認同”建立了更高的品牌壁壘。
![]()
對醬酒婚宴市場而言,紅花郎則正在重構“競爭邏輯”:從“產品”到“體驗+文化”的消費心智深入。
有業內人士表示,紅花郎的做法,是給婚宴市場注入“軟性價值”。一方面,通過《喜事》紀錄片提供 “文化內容”,讓新人感受到 “婚禮不只是儀式,更是文化傳承”;另一方面,通過郎酒莊園的“沉浸式體驗”,讓新人在“生長養藏”的醬酒原產地留下幸福記憶。
整體看來,對紅花郎而言,這場合作只是其“向中國婚宴市場第一品牌發起進攻”的重要一步;但對整個白酒行業而言,這或許是一個新的起點。
當更多品牌開始思考“文化如何真正落地”“體驗如何真正打動消費者”時,白酒行業才能真正從 “價格戰”走向“價值戰”,從“產品競爭”走向“文化競爭”。
而紅花郎,無疑已經走在了前面。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云人物,讀韜略傳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