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圖圖媽
來源丨微信公眾號“三個媽媽六個娃”
ID:pkumum
今天的文章開始之前,先和大家預告一下:9月9日(周二)早上8點20,我會給大家返場好評無數的久趣1v1中教伴讀課。
對比市面其他英語伴讀營、閱讀課,久趣可以說是最懂媽媽們痛點的,中教1v1直播伴讀,一個老師帶一個孩子,每節課最低只要三十多塊,普通家庭也能輕松上車。
課程具體介紹大家可以蹲我9月8日(周一)的文章。直播時間在9月9日(周二)早上8點20,大家點好預約!
下面是今天的正文。
![]()
這周,全國的中小學都開學了。
剛開學這幾天,孩子難免會有點不在狀態。我看網上很多家長分享,
有不愿意返校的、不愿意寫作業的、還有剛開學就被叫家長的
![]()
其實,每年這個時候,不止孩子有各種各樣的反應,很多家長也在跟著焦慮。
比如孩子即將開始集體生活,家長擔心孩子吃不好、睡不好。
![]()
有的是因為孩子上初中了,家長既盼著他成績好,又怕他適應不了新年級,既想讓他多學一點,又怕孩子太累。
![]()
圖圖今年開學也升初一了,同為媽媽,我特別理解上面這位家長的心態。
為人父母,對孩子成長的每一步都格外關注。
尤其是,我們現在正處于一個教育深度變革的時代。
對于究竟該把孩子帶向哪個方向?大部分父母其實心里還是很迷茫的。
課外班該不該報?上大學究竟還有沒有用?還要不要跟著大家一起卷?
帶著這些疑問,我和青苗教育集團總校長、青苗教育研究院院長、原人大附副校長高江濤,做了一次深度的對談。
![]()
這位校長,曾是人大附“早pei之父”,可以說是“超常兒童培養”的創始人和奠基者之一。
采訪的時候,我原本以為會聽到關于“怎么培養學霸”的秘籍,可幾個小時聊下來,高校長說的話,卻讓我徹底改變了對教育的認知。
![]()
在他看來,現在的父母不必想太多,最應該做的就是培養孩子的4個“硬本事”,無論未來時代怎么變,有這種底層能力的孩子,都能以不變應萬變。
![]()
未來決定孩子能走多遠的
是這四個“硬本事”
如果把教育比作蓋房子,成績只是外墻的裝飾,真正支撐房子抵御風雨的,是地基、梁柱這些看不見的部分。
在跟高校長的交流中,他列舉了四樣東西,也是他幾十年教育生涯里,最看重的核心能力。
1、身心健康
高校長提到的第一個詞是“身心健康”,他說這是人生幸福的最底層的東西。沒有這個,再高的學歷、再多的成就,都沒有意義。
![]()
確實是這樣。現在很多家長都陷入一個誤區:
總覺得孩子只要成績好,其他都不是問題。
但是如果孩子拼盡全力考上了好大學,結果沒有目標感,覺得生活毫無意義,內心一片虛無,那再高的分數,也撐不起他未來的人生。
任何一個父母,首先希望的,肯定是孩子人生要幸福,生活要快樂,家庭要幸福。因為我們不只是為了高考才去培養人才,而是為了孩子一生的幸福。
![]()
2、人格健全
高校長認為,人格健全,是做重要的事和做大事的基礎。
![]()
這個人格健全包括同情心、同理心、抗挫折能力。
![]()
如果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值比較高,盼著他未來能成點事的話,可能比一個孩子智商高更重要的,是他的抗挫折能力、與人的溝通能力、團隊精神。
現在的孩子大多在順境中長大,一點挫折就容易崩潰,但是人生本就沒有一帆風順的事。創業可能失敗,合作可能談崩,就連考試都會有發揮失常的時候。
越重要的事,就意味失敗的概率越高,困難也越多。那些能扛過來的人,不是不害怕失敗,而是知道怎么從失敗里爬起來。
![]()
除了抗挫能力,同理心也很重要。一個有同理心的孩子,會站在別人的角度想問題,更容易跟人合作,將來走到哪里都能混得開。
畢竟現在的社會,靠一個人單打獨斗很難成事,能跟團隊配合、能理解別人的需求,才是成事的關鍵。
3、培養孩子的特長
采訪的過程中,高校長提到一點,他說“對于現在的孩子來講,藝術、體育、音樂非常重要,甚至比學科知識都要重要”。
為什么這么說?因為學科是拿本書就能學的,但孩子對音樂的敏感,對運動的熱愛,錯過了最佳培養期,就很難再補回來了。
![]()
這話讓我想起當初讓圖圖學足球的決定。一開始只是想讓他多運動,沒想到他越踢越喜歡,不僅身體變結實了,還學會了團隊配合、遵守規則、直面沖突。從方方面面來看,踢球這個事都讓他非常受益。
![]()
所以我現在回過頭來看,非常有感觸的一點是,如果孩子不排斥,可以給他適當安排一些學習之外的活動,盡可能早一點發現孩子的特長,幫他找到真正喜歡的事情。
不過,做這個事不是非要學出點什么成績,而是讓孩子在學習之外,還能有點其他的興趣。
4、創新精神
創新精神跟好奇心、想象力、探究欲都有關系。
高校長特別提醒了家長一點,說我們不能綁架孩子,要注意保護孩子好奇心,保護他的想象力,保護他的探究欲。
一萬小時天才理論說,能堅持一萬小時的事,一定是自己真正喜歡的。
![]()
孩子的興趣可能會變,今天喜歡畫畫,明天喜歡機器人,后天可能又冒出新的念頭,但只要好奇心還在,探索欲還在,就總有找到自己熱愛的事情的一天。
我們也別總想著孩子必須學什么,而是保護好他的好奇心,說不定這顆種子哪天就會長成參天大樹。
![]()
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幸福的人
這次跟高校長的聊天,聽完之后我收獲特別大,也提煉了一些養孩子的思考,一并跟大家分享。
比如,把視野放長遠。
其實這次采訪的最開始,我就問了高校長一個媽媽們非常關心的問題:你覺得學歷之于人生重要嗎?
![]()
高校長說,學歷很重要,但不是最重要的。學歷可能只是第一步的起點,未來孩子真正進入職場之后,才是真的馬拉松。
![]()
我非常認同。比起兩個孩子考了多少分,我更看重的是他們有沒有好奇心,有沒有喜歡的事、有沒有學會跟人相處。
另外,通過跟高校長的交流,也讓我更加堅定了要養育一個快樂、幸福的孩子。
不是每個孩子都能上清北,也不是所有孩子都是天才。
接受孩子的缺點,欣賞他的優點,比如孩子善良、有耐心、愿意幫助別人,這些都是寶貴的品質,比成績好更能讓他幸福。
不過也必須承認,教育孩子從來不是件容易的事,做父母更不輕松。
![]()
如果大家也因為養孩子而焦慮,不妨停下來問問自己:“我希望孩子未來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
是考高分、上名校,還是身心健康、人格健全、有喜歡的事、能扛住困難?
想清楚這個問題,很多焦慮就會慢慢消失。
![]()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