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老達子
本文共4558字,閱讀時長大約8分鐘
前言
道光帝在位三十年,到底有多躺平呢?這么說吧,這個穿了一輩子補丁龍袍、吃燒餅要數(shù)芝麻的皇帝,突然發(fā)現(xiàn)自己摳了三十年的碎銀子,連英國人要的零頭都不夠。
![]()
那道光帝在位三十年都干了些什么呢,今天老達子就來帶大家一起看下~
道光帝躺平的具體表現(xiàn)
道光帝的躺平,從來不是懶,是選擇性失明。不是不作為,是只做安全的事。他的施政哲學就十個字:祖宗怎么干,我就怎么干。把勤政全花在裝樣子上,把問題全推給祖宗規(guī)矩。
1、只做祖宗教過的事
道光帝剛繼位時,曾拍著龍椅說:“朕要恢復康熙爺?shù)摹⑹馈!?/p>
可他理解的恢復,只是原樣復制祖宗的生活細節(jié)。恢復了御門聽政,但每天早朝討論的不是漕運淤塞鹽政腐敗,而是如何用舊書紙做賬本封面怎樣把宮燈的燈油減兩成。
他下令天下官員皆穿補丁官服,可內(nèi)務府的太監(jiān)早把補丁做成了生意。用新綢緞做舊,每塊補丁賣十兩銀子,比新官服還貴,道光帝卻摸著自己龍袍上的補丁跟大臣炫耀:“你們看,朕的龍袍比你們的還舊,這就是祖宗的節(jié)儉”。
他的勤政,像極了一個守著舊抽屜的老人,每天花十個時辰整理抽屜里的舊物件,擦得锃亮,擺得整齊,卻不肯打開抽屜看看,外面的世界已經(jīng)變了天。
2、把壞消息壓成死折子
道光朝的朝堂,有個不成文的規(guī)矩:好消息要放在折子最上面,壞消息要壓在最下面。不是大臣敢欺君,是道光帝只看上面的。
鴉片泛濫時,林則徐遞來廣東官員勾結(jié)煙販的折子,他掃一眼就批著林則徐嚴查,勿擾地方。勿擾地方的潛臺詞,就是別碰官員。
等到林則徐虎門銷煙,他的第一反應不是高興,是問銷煙用了多少斤石灰?有沒有浪費?在他眼里,省石灰比禁鴉片更重要,因為省石灰是祖宗教過的,禁鴉片是沒干過的。
![]()
吏治腐敗到了極點,官員收受賄賂成了潛規(guī)則,他讓吏部考核官員,考核標準卻是是否會穿補丁官服能不能給皇帝找便宜東西。結(jié)果最會裝窮的穆彰阿,當上了軍機大臣,還得了忠勤的賞賜。
3、看不見洋人的炮,只記得祖宗的海
1840年,英軍的炮聲第一次轟開了大清的國門,可道光帝的反應,比沒見過世面的老婦人還荒誕:英軍進攻廣州時,他問廣州的城墻有沒有用糯米汁加固?(那是朱元璋時期的筑城法)。
鴉片戰(zhàn)爭打了兩年,道光帝沒問過洋人的船為什么跑得快洋人的炮為什么打得遠,甚至到1842年簽《南京條約》時,他還不知道英吉利是個島國。
他像只把頭埋在沙子里的鴕鳥,以為看不見洋人的炮,就能保住祖宗的天下。
道光帝的躺平,是一種精致的逃避:他用節(jié)省守成的面具,掩蓋了自己不敢改變的怯懦;用處理小事的勤奮,回避了解決大事的責任。當整個王朝都跟著他裝糊涂,大清的衰落,就再也不是意外。
就像他摳了三十年的碎銀子,連英國人要的零頭都不夠;就像他穿了一輩子的補丁龍袍,其實是太監(jiān)用新布做舊的假貨;就像他堅信的祖宗規(guī)矩,早已經(jīng)成了套在大清脖子上的枷鎖。
這個數(shù)著米粒的皇帝,用三十年的時間證明:當一個統(tǒng)治者把認真做小事當成逃避大事的借口,整個王朝都會跟著他,在裝糊涂里慢慢死去。
道光朝處處透著詭異
如果說道光帝的躺平是一根指揮棒,那整個道光朝的朝堂,就是一場全員參與的荒誕劇。明明滿屋子都是皇帝的新衣,卻沒人敢說破。明明腳下的地基已經(jīng)塌了,所有人都假裝地面很穩(wěn)。那些詭異的細節(jié),不是意外,是整個系統(tǒng)為了配合皇帝的選擇性失明,一起織出來的遮羞布。
![]()
1、朝堂上的裝窮表演賽
道光帝的補丁龍袍,不是一件衣服,是一把尺子。大臣們要用比皇帝更窮的樣子,證明自己懂祖宗的規(guī)矩。于是,整個朝堂掀起了一場裝窮內(nèi)卷。
軍機大臣穆彰阿是這場競賽的冠軍,他每天上朝的朝服,補丁比道光帝的還多。他的窮,是演出來的:每天晚上,他讓仆人把新朝服磨破,再用舊線縫上,甚至特意在補丁上灑點茶漬,讓它看起來更舊。就因為這手裝窮術(shù),他得了道光帝忠勤體國的評價,穩(wěn)坐軍機大臣十年。
地方官們更卷,廣東布政使為了討好道光,把自己的官服泡在茶水里三天,再拿到太陽下曬皺,然后在補丁上縫上破洞。
還有更荒誕的是補丁的價格,內(nèi)務府的太監(jiān)抓住了商機:用新綢緞做舊,再縫成補丁,每塊賣十兩銀子。要知道,一件新官服才八兩銀子。可大臣們搶著買,因為皇帝的龍袍用的是內(nèi)務府的補丁,穿這樣的補丁,就是跟皇帝一條心。
這場裝窮表演的詭異之處在于:所有人都知道窮是假的,但所有人都必須演得比誰都真。因為裝窮不是美德,是生存法則.不演,就會被貼上背離祖宗的標簽,輕則貶官,重則殺頭。
2、戰(zhàn)爭中的祖宗之法魔法:用舊規(guī)矩打新敵人
1840年,英軍的炮艦開進廣州灣那天,道光朝的詭異達到了頂點。用康熙爺?shù)霓k法打維多利亞女王的軍隊,就像用弓箭射坦克,明明沒用,卻所有人都堅信有效。
英軍進攻定海時,道光帝的第一反應不是調(diào)兵遣將,而是查祖宗之法:他翻《圣祖實錄》,翻到康熙爺平定臺灣,用漁船火攻荷蘭船那一段,一拍桌子:“就用這個辦法!讓定海總兵派一百艘漁船,裝滿柴草,澆上油,撞洋船!”
![]()
定海總兵知道,漁船的木船撞不過洋人的鐵船,火油燒不著鐵殼,但他不敢說,只能硬著頭皮派漁船過去。結(jié)果英軍的大炮一響,漁船全沉了,水兵死了三百多,道光帝還罵:水師沒用,連祖宗的辦法都學不會!
英軍打到天津時,道光帝更慌了,他問軍機大臣:“洋人的船為什么跑得這么快?是不是沒按祖宗之法‘祭海’?”穆彰阿趕緊附和:“肯定是!康熙爺祭海時,用了三牲九禮,現(xiàn)在的水師提督只拿了一只雞,洋神不高興了!”
于是,道光帝下令天津水師立刻祭海,用十頭豬、十只羊,再燒一百張黃紙。可祭海的煙剛飄起來,英軍的炮就轟到了天津城門口。
3、會裝的升,會干的貶
道光朝的詭異,最終變成了制度性的荒誕:干實事的受罰,裝樣子的升官。
林則徐是干實事的典型:他虎門銷煙,查禁鴉片,卻因為擾了地方(碰了官員的利益),被道光帝貶到新疆;他在新疆修水渠、種棉花,讓當?shù)氐募Z產(chǎn)量翻了倍,可道光帝只批了知道了,連個獎勵都沒有。
穆彰阿是裝樣子的典型:他不會查鴉片,不會治水災,只會給皇帝找補丁、算銀子,卻因為懂祖宗的規(guī)矩,當上了軍機大臣,掌握朝政十年。他的秘訣,就是永遠順著皇帝說:皇帝說省石灰重要,他就說石灰是祖宗的寶貝;皇帝說洋船能撞,他就說祖宗之法能贏。
還有清流與濁流的矛盾:清流大臣想變法禁煙整吏治,可道光帝罵他們背離祖宗;濁流大臣想裝窮貪錢混日子,可道光帝夸他們忠勤。于是,整個朝堂的風氣變成了:會裝糊涂比會干實事重要,會迎合皇帝比會解決問題重要。
![]()
所有人都在幫皇帝躺平
道光朝的詭異,從來不是某個人的錯,是整個統(tǒng)治階層的集體逃避。大臣們不是不知道鴉片泛濫災民要反洋人要打,但他們不敢說,因為說真話會觸碰到皇帝的底線。他們不敢干,因為干實事會得罪官員違背祖宗。于是,所有人都選擇裝糊涂,一起把荒誕當成正常。
這場集體裝糊涂的結(jié)果,就是大清的免疫力徹底崩潰。鴉片泛濫到不可收拾,吏治腐敗到無官不貪,洋人打進家門還在祭海,災民造反還在報豐收。等到道光帝死的時候,他的補丁龍袍已經(jīng)被太監(jiān)換成了新布做舊的假貨,而他最愛的節(jié)儉,已經(jīng)變成了笑話。他摳了三十年的碎銀子,連英國人要的零頭都不夠。
道光朝的詭異,本質(zhì)上是一個王朝的自我催眠:用裝窮掩蓋腐敗,用好消息掩蓋危機,用祖宗之法掩蓋無能。當所有人都在幫皇帝躺平,當整個系統(tǒng)都在配合皇帝的選擇性失明,大清的衰落,就再也不是意外。
它像一棵爛了根的樹,表面還留著幾片綠葉,可風一吹,就會倒。
而下一場風,已經(jīng)在南方的廣西醞釀了。那是洪秀全的太平天國,是道光帝裝糊涂養(yǎng)出來的怪物。
從慢燉到沸騰的王朝崩潰鏈
道光帝的三十年,像一把浸了水的柴刀,砍不動大樹,卻能慢慢割爛樹皮。他用裝糊涂的方式,把大清的三個致命傷口越扯越大:財政的血越流越多,百姓的心越?jīng)鲈酵福笕说牡对讲逶缴?/strong>。等到他閉眼時,大清已經(jīng)從生病的老人變成了躺在地上的病人,只等下一場風暴,就能徹底掀翻。
道光帝一輩子最驕傲的成就,是省了三千萬兩銀子——可他不知道,這些碎銀子,根本填不上他親手挖的大窟窿:鴉片貿(mào)易抽走了大量白銀、吏治腐敗和軍備的廢弛。道光朝的軍隊,就是紙糊的老虎。表面上有80萬兵,可實際上能打的不足10萬。
比如水師:廣東水師的戰(zhàn)船,還是康熙年間的木船,船底漏了用舊布堵,大炮是乾隆年間的鑄鐵炮,打三發(fā)就炸膛。1840年,英軍進攻廣州時,廣東水師的戰(zhàn)船沖上去,被英軍的鐵炮一炮就打沉了。水師提督關(guān)天培拿著大刀砍英軍的鐵船,結(jié)果被炮彈炸成重傷,死的時候手里還攥著祖宗傳下來的關(guān)刀。
而道光帝呢?他還在讓水師祭海,還在說祖宗之法能贏。他不知道,祖宗的弓箭已經(jīng)打不過洋人的炮,不知道水師的木船已經(jīng)撞不過洋人的鐵艦。等到鴉片戰(zhàn)爭失敗,他才發(fā)現(xiàn):自己養(yǎng)了三十年的軍隊,根本不是洋人的對手。
道光帝的裝糊涂,也讓百姓從期待變成了絕望。他們不再相信皇帝會救我們,而是相信皇帝在害我們。
![]()
鴉片泛濫,讓百姓家破人亡,可官府不僅不管,還勾結(jié)煙販。比如,廣東的煙販,每賣一箱鴉片,要給官員五兩銀子保護費。有個農(nóng)民叫李三,他的父親吸鴉片,賣了房子賣了地,最后上吊自殺。他的母親吸鴉片,把妹妹賣了換煙土。他自己想戒,可官府賣的戒煙藥里加了鴉片,越戒越上癮。
李三恨透了官府,說:“皇帝不管鴉片,官兒賣鴉片,我們活著還有什么意思?”
這樣的例子多了,百姓對朝廷的信任就沒了。他們不再覺得皇帝是父母,而是覺得皇帝是幫兇。1840年,廣西天地會起義,喊出殺官劫庫,反清復明的口號,很多百姓跟著造反,因為反了,還有活路;不反,只有死路。
道光帝的鴕鳥政策,讓洋人從偶爾來犯變成了長期壓迫—。他們不僅要錢,還要權(quán),還要地盤。
1842年的《南京條約》,不是結(jié)束,是開始。它讓列強看到,大清好欺負。
1844年,美國派公使顧盛來中國,用要派軍艦去北京威脅道光帝,簽了《望廈條約》,獲得了領(lǐng)事裁判權(quán)(洋人在中國犯罪,中國官府不能管)、片面最惠國待遇(美國能享受其他列強的特權(quán))。
同年,法國簽了《黃埔條約》,獲得了傳教權(quán)(法國人能在中國建教堂)。這些特權(quán),像釘子一樣扎進大清的身體,讓列強一步步滲透。
鴉片戰(zhàn)爭失敗后,道光帝沒有反思。他沒問為什么洋人的炮比我們的厲害,沒問為什么洋人的船跑得比我們的快,沒問為什么我們的軍隊打不過洋人。他反而說:都是林則徐惹的禍,把林則徐貶到新疆;說:洋人的要求不過是‘小打小鬧’,把《南京條約》當成小事。
可洋人不會小打小鬧,1856年,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英法聯(lián)軍打進北京,燒了圓明園,簽了《天津條約》《北京條約》,割了更多的地,賠了更多的錢。而這一切的源頭,就是道光帝的不反思。他沒搞洋務運動,沒整軍備戰(zhàn),沒學習西方的技術(shù),所以后來的皇帝只能被動挨打。
![]()
1850年,道光帝死了,他的兒子咸豐帝繼位。咸豐帝接手的,是一個爛攤子:
- 財政虧空4000萬兩;
- 廣西太平天國起義,已經(jīng)聚集了10萬人;
- 英國、法國正在準備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
- 百姓的民謠變成了:道光死,咸豐立,大清的天,要塌了。
老達子說
道光帝的一生,是一場最認真的荒誕劇:他用小勤奮逃避大問題,用裝糊涂掩蓋真危機,用祖宗的規(guī)矩對抗時代的洪流。而大清的時間,早在他盯著補丁算銀子的時候,就已經(jīng)走完了最后的倒計時。
從來沒有不變的祖宗規(guī)矩,只有不變的時代洪流。當你選擇躺平,選擇裝糊涂,選擇用小勤奮逃避大問題,那么不管你多認真,都逃不過被時代淘汰的命運。
而道光帝的三十年,不過是這場淘汰的慢鏡頭。他用自己的一生,把傳統(tǒng)王朝的末路,演成了一場最讓人唏噓的悲劇。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