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禮記·王制》的記載,周朝實行五等爵位,即公、侯、伯、子、男。周武王建立周朝后大封天下,《荀子·儒效》稱其“立七十一國”,而公爵國便是其中最為尊貴的一等,其中有八個公爵國,因為始封君身份尊貴而被稱為八大公爵國。那么,這八大公爵國都是誰,最終又是如何滅亡的呢?
![]()
上古圣王后裔封國:六個
周武王滅商之后,追思上古圣王,于是分封他們的后裔建立了六個公爵國,即焦、薊、祝、陳、杞、宋。周武王此舉,既是為了延續前代圣王的宗廟祭祀,以通過“存亡繼絕”來安撫前朝遺民,也是為了通過“敬天法祖”來彰顯周王朝的合法性。
![]()
1.焦國:被魯國所滅。《史記》記載“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襃封神農之后于焦,黃帝之后于祝,帝堯之后于薊,帝舜之后于陳,大禹之后于杞”。由此可知,焦國乃是神農氏后裔所建,故也被稱為姜姓焦國,主要是為了與召公之子譙侯的封國加以區分(即姬姓焦國)。
焦國雖然貴為公爵國,但由于其目的主要是為了延續神農氏宗廟祭祀,國力較為弱小,導致史料記載極少,以致其國都在何處現在都有爭論。西周時,焦國大約在今河南中牟一帶,東周初期鄭國因護送平王東遷有功逐漸崛起,焦國被迫東遷豫東商水縣,后又遷至今安徽亳州,后因陳國進攻土地被吞并,又遷至今山東嘉祥縣,后于春秋中期被魯國吞并。
![]()
2.薊國:被燕國所滅。《禮記·樂記》記載,“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車而封黃帝之后于薊”,意思是說周武王剛剛擊敗商朝,不等下了戰車便下令封黃帝的后裔于薊(《史記》則說是帝堯后裔),定都于薊城(今北京廣安門一帶)。
與前面提到的焦國一樣,關于薊國的史料同樣十分匱乏,以致薊國的詳細情況我們已經無從知曉,但從后來燕襄公遷都于薊來看,早在燕襄公即位(前658年)之前,薊國便已經滅亡了,而且大概率是被燕國所滅。
![]()
3.祝國:被齊國所滅。周武王滅商后,分封黃帝后裔于祝,建立祝國。祝國的都城祝城位于濟水(今黃河)與玉水(今玉符河)交匯處,控制著泰山與濟水之間的要道(即濟左走廊)。
周夷王時,紀煬侯指控齊哀公“不朝貢、僭越祭天、欺凌鄰國”。由于當時周王室衰落,導致了諸侯不朝、互相攻伐的局面,周夷王為了震懾日漸失控的諸侯國,遂將齊哀公烹殺。而在紀煬侯指控齊哀公時,祝子也站出來控訴齊國侵犯祝國、盜取糧草、擄掠人口等事,對齊哀公被殺起到了一定推動作用,這引發了齊國上下的憤怒。
周平王三年(前768年),齊國為了復仇,更為了控制戰略要地“濟左走廊”,齊莊公出兵越過譚國攻滅祝國。之后,齊國迫于壓力,設附庸"祝柯",以保留其祭祀體系。
![]()
4.陳國:被楚國所滅。周武王滅商后,封帝舜后裔媯滿于陳,建立陳國(今河南周口一帶),并將長女大姬嫁給媯滿為妻。西周時期,陳國憑借優越的自然條件和地理條件,國力尚且較為強盛,乃西周十二大諸侯國之一。
進入東周以后,隨著陳桓公的去世,由于國內動亂、政局不穩,再加上齊國、晉國、楚國先后崛起稱霸,夾在中間的陳國開始迅速衰落,屢遭他國侵犯。陳哀公三十五年(前534年)三月,陳哀公病重,其弟媯招殺死太子師,改立公子留為太子,之后又迫使陳哀公自縊,擁立公子留為國君。
楚靈王聞訊,派公子棄疾攻打陳國,于同年十一月攻破陳都,陳國第一次滅亡。五年后,楚國發生政變,公子棄疾推翻楚靈王自立,是為楚平王。楚平王為了籠絡人心,又重新復立陳國,此后陳國又傳陳惠公、陳懷公、陳湣公三代,后于陳湣公二十四年(前478年)又被楚國所滅。
![]()
5.杞國:被楚國所滅。周武王滅商后,封大禹后裔東樓公于杞地,建立杞國(今河南杞縣一帶)。杞國只是個中原小國,到周厲王時,杞國因為屢遭宋國、淮夷、徐國等勢力進犯,無力在中原立足,杞謀娶公被迫向東遷徙。杞成公時,將杞國遷到緣陵(今山東昌樂縣附近),到杞文公時,又遷至淳于(今濰坊市坊子區黃旗堡街道杞城村)。
春秋中期,杞國屢遭內亂,先是杞悼公去世后,其子杞隱公即位,但在位僅七個月,其弟杞釐公便弒兄奪位。杞釐公在位十九年,死后其子杞湣公即位,杞湣公在位十六年后,又被其弟杞哀公所殺。
杞國本就弱小,遭遇內亂后國勢更衰,齊哀公死后,其侄杞出公即位,杞出公在位十年后去世,其子杞簡公即位,杞簡公在位僅一年,杞國便于周貞定王二十四年(前445年)被楚惠王所滅。
![]()
6.宋國:被齊楚魏瓜分。商朝滅亡后,按照分封禮法,國家即使滅亡,勝利者也不能讓前朝貴族宗祀滅絕,因而周武王分封時,仍分封紂王之子武庚于殷。周武王死后,武庚發動叛亂,被周公所殺。周成王四年(前1039年),紂王的兄長微子啟被封于商朝舊都商丘(今河南商丘),國號宋,以奉商朝宗祀。
在西周和春秋時期,宋國在中原地區倒也頗有影響力,春秋中期時,宋襄公曾因幫助齊公子復國,而一度代齊成為中原盟主,但旋即便敗于楚國。之后,由于晉楚爭霸日益激烈,宋國曾先后主持兩次“弭兵之盟”,使得中原戰事稍歇。
宋國先后傳承三十四位君主,其末代君主宋康王雖一度推行改革使宋國強盛,但卻因接連向齊國、楚國、魏國用兵而得罪諸強。周赧王二十九年(前286年),宋國發生內亂,齊國趁機聯合楚國、魏國攻打宋國,宋國就此滅亡,土地被齊、楚、魏三國瓜分。
姬姓諸侯國:兩個
除了以上六個上古圣王后裔所建的公爵國外,其他兩個位列八大公爵國的諸侯,則是周朝宗室,分別是周文王之弟虢仲和虢叔建立的兩個虢國,以及虞仲建立的虞國。
![]()
1.虢國:分為東虢國和西虢國兩個。周武王滅商后,大肆分封同姓諸侯,其中周文王的兩個弟弟虢仲、虢叔分別就封于制邑(今河南滎陽市汜水鎮)和雍邑(今寶雞陳倉區虢鎮),史稱東虢國和西虢國。
東虢國史料記載較少,只知其最終被鄭國所滅,但關于被滅的時間則不得而知,有學者推論應該是被鄭武公所滅。
西虢國則在周厲王、周宣王時東遷至河南三門峽和山西平陸一帶,東遷后的西虢國橫跨黃河兩岸,位于南岸的稱為南虢,北岸的稱為北虢。惠王二十二年(前655年),晉獻公采用“假道伐虢”之計,攻滅西虢國。西虢東遷后,還曾在原地留下一個小虢國,后被秦武公于周莊王十年(前687年)攻滅。
![]()
2.虞國:被晉惠公所滅。根據《史記·吳太伯世家》的記載,周武王滅商之后,派人尋找周太王之子太伯和仲雍的后代,先是找到仲雍的曾孫周章,但因周章已是吳地君主,于是便將吳地封給了他,又封周章的弟弟
虞仲于虞(今山西平陸縣北),建立虞國。
周惠王二十二年(前655年),晉獻公采納荀息的“假道伐虢”之計,以名馬和財寶收買虞公,使虞國前后兩次借道給晉軍,最終導致虢國被滅。
晉軍班師路過虞國,晉獻公命人將俘獲的歌女和虜獲的部分財寶送給虞國,請求允許大軍駐扎在虞國都城外休息,被美女和財寶沖昏頭腦的虞公答應了下來。不久,趁著虞國不備,晉軍突襲虞國,虞國隨之被滅,虞公被俘。
![]()
實際上,關于周武王分封公爵國的數量目前仍有爭論,主要有六公國(不含虢、虞)、七公國(不含虞)、八公國三種說法。
此外,還有一些公爵國未被列入,例如同為神農后裔所建的州國,也是公爵國,后在春秋時被杞國所滅,其公族遷居淳于城,后復國建立淳于國,仍為公爵國,后又再次亡國,其族人遂以淳于為姓,稱淳于氏。州國雖然也是公爵國,但或許因為其乃神農氏后裔分支,故未被列入八大公爵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