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投資20萬元,柳傳志等11名科研人員響應‘科技成果產業化’號召創辦聯想。”
這是聯想控股官網所說。
柳傳志當時已經是人到中年,想要做出一番事業卻苦無門路,然后單位給了個機會,他和同事就在一間傳達室里創辦了聯想的前身——“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新技術發展公司”。
1984年,柳傳志先生等11名科研人員從中科院計算所一間不足20平方米的小平房起步,創立聯想集團,并帶領企業不斷挑高目標,一路變革成長,開創新事業。
萬丈高樓平地起,這說起來是個白手起家的故事。
![]()
中科院20萬獲得數千倍回報,柳傳志問心無愧:沒有他,哪來的增值
過去很多人批評柳傳志,那些批評和非議多是不客觀的。柳傳志已經退休多年,現在也是81歲的老人了,應該給他一個公允的評價。
在中國企業界,在四十年的經濟發展浪潮中,柳傳志是一個繞不開的名字,作為聯想的創始人,他無論對聯想和中科院,還是對行業和對企業界都是有貢獻的。
每個人都有歷史的局限性,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對于柳傳志也不能求全責備。站在他的角度看,企業的成功離不開他和團隊的努力,貢獻大,但工資很少,這樣肯定不公平。
于是他在1993年前后,我主動找單位談這個事,“我們婆婆周光召院長特別明白的婆婆”,當時的院長周光召非常開明,他表示把每年利潤的35%作為獎金獎勵給柳傳志和團隊,后來柳傳志他們就用兩億多買走了這些股份。對于有人老拿國資流失說事,柳傳志是非常不喜歡和不認同的:
為什么國有資產老流失,國家不這么算賬,他老這么跟你算,兩億多賣給你35%的股份,今天值幾千億、幾百億,當時賤賣給你了。
科學院婆婆很開明,但是也得跟他們談、爭,一般婆婆替你想,婆婆怎么激勵你,這么開明的婆婆還是很少。
為什么不說20萬換回來多少回報呢?沒有他和團隊的努力,哪來這么高的增值?所以柳傳志自認是問心無愧的,他必須為自己和團隊爭取利益,否則隊伍沒法帶,企業也就無從發展了。
![]()
企業做不起來,不管股東還是員工都還是一分錢拿不到!
試想一下,如果聯想沒有做起來,或者就是失敗了,那20萬就打了水漂。
因此企業還是要遵循規律,要靠企業家精神和團隊的奮斗才能成功,成功了之后投資者才能拿到高額回報。
站在周光召院長當時的角度看,如果沒有分紅、股權的激勵,那柳傳志可能就帶人出去另起爐灶了,這是非常可惜的事情,對聯想和中科院都不是好事。
實際上那時候柳傳志也未必沒有這樣的想法,如果利潤分配不合理,他一分錢不帶,他也有信心出去后貸款創辦新的企業,相信會有一批人愿意追隨他,大家一起重新做出一番事業來。柳傳志不想成為褚時健,所以就找上級談判,并得到了讓他滿意的結果。
股份少了沒動力。總之一句話,分錢是大事,不是小事,這個事必須合理才行。
![]()
那么,柳傳志有什么過失呢?
功與過怎么劃分,決定了柳傳志一生的得失。
不能否定柳傳志在商業上的才華和貢獻,但也不能忽略他不那么“合理”的部分。比如說“貿工技”路線的過于保守,比如說對于倪光南的不公平。
作為聯想前總工程師,倪光南是理想主義者,他主持研發的聯想式漢卡為聯想帶來了巨大的經濟利益,可以說是真正有技術含量的產品。
但隨著倪光南的出局,35%的股權和分紅就沒有倪光南的事了。更重要的是倪光南關于技術和產品的規劃也化為了泡影,等聯想醒悟到沒有核心技術就稱不上高科技企業的時候,已經是很多年了。
倪光南的勞動、智慧、產品、知識產權和貢獻沒有獲得公平的回報,他被掃地出門,其實何嘗不是聯想的損失和悲劇?聯想控股官網上對柳傳志的評價是:
作為創始人和締造者,他在聯想的機制體制建設、戰略制定、業務發展、管理與文化、人才培養等方面做出了卓越貢獻,引領公司取得了一系列成績,并為企業的長遠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這些話是對的,但總感覺也不是全對。
![]()
沒有20萬就沒有以后。
現在說起來20萬不多,但要知道那是1984年啊,那時候很多老百姓一年才能賺幾百塊而已。
想想任正非在1987年創辦華為公司的時候都要為兩萬一千元的注冊資本犯愁,他還找了幾個人一起湊,每人幾千元,才算是把公司執照辦下來。
當年的“萬元戶”就相當于現在的土豪,而20萬也相當于現在的兩千萬,或者更多。畢竟那時候“錢硬”,購買力更強。
所以這20萬是關鍵性的,不能說企業我做起來后我還愿意拿錢買股份就已經很夠意思了。何況中科院還提供了技術和人才,以及背景,在那個年代不要小覷這點。
背靠大樹撐腰,可以貸款,可以有很多門路,這些都不應該視而不見。何況,機會比金子重要,柳傳志如果沒有這個機會,他又怎么能出頭呢?從古至今,被埋沒的人才比比皆是。
一個人吃飯,吃到第五個饅頭飽了,如果他說前面4個饅頭白吃了,那算什么?還是不能揣著明白裝糊涂,不能光算自己的賬。
做人要懂得感恩,劉強東上大學時候村里湊了500元和76個雞蛋給他,從此他念念不忘,他認為這是他的起點,是他走向全世界的機會,所以他不忘本,多年來一直為家鄉建設貢獻力量。劉強東的口碑好,是有原因的。這也是企業家們需要深思的地方,企業的成功究竟是靠自己的能力,還是靠大家的奮斗或者是時代的機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