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診所負責人的‘財迷心竅’,背后是利益驅使,也凸顯監管缺位”
廣西桂林一男子腳被釘子扎傷后,去診所打破傷風針醫生卻給他注射了氯化鈉。8月31日,桂林市臨桂區衛生健康局發布情況通報稱,已責令診所停業,將按有關法規嚴肅處理。
診所負責人雖已承認錯誤并道歉,但這一事件帶來的影響,遠不止道歉就能平息。
因為患病就醫,不是簡單的消費行為,其背后承載的是以健康和生命相托的無價信任。
從事件本身來看,該男子腳被釘子扎傷,他深知破傷風桿菌可能帶來的嚴重后果,急忙前往附近的診所求醫,診所負責人在一系列清創、皮試操作后,卻給他注射了一針生理鹽水,這一行為不僅違背了基本的醫療職業操守,更是將患者的生命安全當作兒戲,是對醫療行業的極大褻瀆。
![]()
![]()
尤其是診所負責人輕描淡寫的那一句:“因為診所破傷風針用完了,財迷心竅就給他打了氯化鈉。”如果患者沒有及時發現被掉包的注射物,之后又很不幸的感染了破傷風,這后果誰來負責,如何彌補?
醫療行業是守護我們健康的最后防線,社區周邊的私人診所因為便捷性常被我們需要,在衛生健康體系中扮演關鍵角色。
相對大型醫院,私人診所缺乏完善的內部監督機制,更多依賴醫生自律。可現實證明,僅靠自律遠遠不夠,診所負責人的“財迷心竅”,背后是利益驅使,也凸顯監管的缺位。
正如這個事件所警示的,監管部門不能僅在接到舉報后才行動,應主動出擊,將監管力量深入基層,建立更密集、更透明的常態化抽查和監督機制,讓違法違規行為無處遁形。
比如,利用藥品溯源系統,對診所藥品采購、庫存、使用進行全流程監管,避免藥品“貍貓換太子”;另一方面,定期或不定期對診所進行檢查,包括診療記錄、藥品管理等,豎起最嚴格的“高壓線”,徹底清除那些害群之馬,讓失信者付出沉重代價。
此外,該事件也提醒我們,就醫時,留意藥品名稱、包裝、使用說明等,對存疑的醫療操作和用藥行為,應及時向衛生監管部門反映。
生命至上,健康無價。唯有對危害行為“零容忍”,才能守護這份信任,構建良好的醫患關系。
(黃河評論信箱:zghhpl@163.com)
![]()
編輯:任思凝
二審:王亞平
三審:王長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