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醫學高等教育由兩個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綜合性高校里面設置的醫學院,第二部分則是獨立發展的醫學類高校。
第一部分代表性高校有北京大學醫學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四川大學華西醫學中心、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等。這部分醫學院已經成為綜合大學的組成部分,不再單獨參加排名。
因此,各種民間機構或者是官方組織,目前都主要是針對獨立醫學類高校進行排名,包括醫學類高校的學科評估結果、科研成果、附屬醫院質量、師資力量、畢業生就業質量等。
要注意的是,醫學類高校是否擁有臨床醫學5+3一體化培養模式,或者臨床醫學本博八年制等,也是衡量醫學高校實力的重要依據。
![]()
2025年全國醫學類高校最新排名
根據第三方機構的排名標準,主要衡量醫學類高校臨床醫學、基礎醫學、預防醫學、口腔醫學、護理學以及藥學等五大學科的實力,得到2025年度醫學類高校的最新排名。
北京協和醫學院以絕對領先的分數,位居醫學類高校第一名。北京協和醫學院的兩大王牌分別是臨床醫學和基礎醫學,在全國均是位居第一名,在醫學行業極具聲譽。
但是2025年北京協和醫學院因實行4+4的培養模式,開始遭到社會各界質疑。如今學校的校長被更換,4+4模式另外需要增加三年規培,整體來說學校的聲譽受到較大影響。
首都醫科大學位居第二,南方醫科大學位居第三。這兩所高校的實力都在伯仲間,目前來說,首都醫科大學的附屬醫院更加有名,擁有的碩士生導師和院士數量更多。
兩所高校將來都是有機會沖擊第三輪雙一流評選,首都醫科大學的重點建設學科是臨床醫學,南方醫科大學以基礎醫學和中西醫結合為核心建設學科,兩所高校的學科實力均達到全國一流水平。
南京醫科大學位居第四,實至名歸。南京醫科大學是醫學類高校里面的第三所雙一流建設高校,其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學科最近兩次學科評估都是獲得A+,并列全國第一。
更為重要的是,南京醫科大學在省內基本是一家獨大,其學科建設和附屬醫院質量在江蘇省內都是以絕對的優勢領先,畢業生在省內的就業質量極高。
![]()
天津醫科大學位居第五,有所退步。當年衛生部直屬的醫科大學,全部被綜合性大學合并。西醫領域里面唯有天津醫科大學一所211高校,當時可以說是風光無限。
如今天津醫科大學已經享受20余年的國家政策紅利,理論上應該會變得更強。但事實卻出乎大家意料,學校歷次學科評估都沒有A等級,全職院士和國家重點實驗室還不如“雙非”高校,確實值得反思。
天津醫科大學明顯受到天津市經濟發展因素影響,最近兩年的經費預算在211高校基本都屬于倒數水平,所以在人才引進和科研平臺建設方面明顯落后于同類高校。
![]()
中國醫科大學排名第六,整體進步最快。位于遼寧沈陽的中國醫科大學,沒有受到當地經濟發展緩慢和人口外流等因素影響,綜合實力不斷提升,非常值得其他學校學習。
學校擁有多位全職院士,擁有強悍的醫學科研團隊,臨床醫學學科在全國屬于第二梯隊,其附屬的醫院在全東北地區都是屬于第一,所以臨床實踐能力非常強。
哈爾濱醫科大學的進步同樣很明顯,學校的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學科在全國都很有名,當年甚至拒絕哈爾濱工業大學的合并,如今學校獨立發展,勢頭也非常好。
排名第八位的廣州醫科大學屬于崛起的“新貴”,最近五年才在全國逐漸打響知名度,未來的發展潛力確實非常大,學校目前沒有臨床醫學5+3一體化的培養模式,還有待加強。
![]()
總體評價
中國的獨立醫學高校學主要為我國各區域培養醫學人才,包括醫生、醫學檢驗人才和護士等,而且主要是下沉到普通地級市甚至是縣城等地區。
如果學生將來想要有更好的發展,要留在大城市醫院工作,必須要報考前十名的醫學類高校,并實現本碩連讀,然后到大型醫院里面規培三年,才有機會留下來。
2025年醫學類高校的整體錄取分數線有所下降,相對來說還是有很多撿漏機會,家庭經濟條件較好的學生,可以將醫學高校的優質專業作為目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