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響原創 · 作者|林之柏
“低開高走平穩落地”,是今年暑期檔的真實寫照。
整體而言,大盤開局不順,但好在后勁充足。根據貓眼專業版數據,檔期總票房119.66億元,同比微增2.8%;總觀影人次觀影人次3.21億,較去年增12.8%。
然而熱門影片表現參差不齊,市場呈現“1超1強N片混戰”局面,多部重點影片成績未及預期:燈塔研究院數據顯示,整個檔期內票房過億影片僅有19部、占比約為13%,兩項數據均為近三年最低;其中,《南京照相館》以28.9億票房領跑(截至8月31日,下同),《浪浪山小妖怪》14.55億緊隨其后,《捕風追影》以8.79億排名第三,后續有望“踩線”突破10億大關,但除此之外再無影片接近10億水平線。
![]()
暑期檔票房三強 圖源:豆瓣
客觀地講,今年暑期檔表現已相當難得,在逆風開局下打了一場逆襲戰。但不可否認,口碑和票房之間存在落差,成績未及預期理想。透過暑期檔這個切面,我們更應關注業內暴露的深層次問題:
今年上半年,大盤“高開低走”,創紀錄的春節檔過后,五一檔、清明檔等重要檔期表現平平,熱門檔期的魔力是否正在消退?春節檔和暑期檔之間長達數月無一部票房破5億的作品,過往的爆款創作公式是否依然有效?觀眾口味、輿論風向難以捉摸,創作者又如何在自我表達和市場訴求之間尋找平衡?
暑期檔“反常”迷局
如果要用一個詞概括今年的暑期檔,或許就是“反常”。
首先是口碑與票房脫鉤,許多高分好片未能拿到預期的高票房。
從影片質量上講,今年暑期檔堪稱近年最佳。截至檔期收官,豆瓣評分穩定在8分以上的作品多達7部:《南京照相館》、《羅小黑戰記2》、《F1:狂飆飛車》、《浪浪山小妖怪》、《新·馴龍高手》、《捕風追影》、《戲臺》。頂著前作光環的《壞蛋聯盟 2》評分7.8,大IP改編作品《長安的荔枝》也沒有步劇版覆轍,拿下7.6分的豆瓣評分,兩者在近年同類型影片中都是中上之作。
![]()
暑期檔7部影片評分超8分 圖源:豆瓣
然而,除了《南京照相館》、《浪浪山小妖怪》、《捕風追影》這票房三強外,其他高分影片的表現只能說差強人意。
《長安的荔枝》上映前票房預期12億+,最終檔期內票房僅為6.78億。幾部好萊塢大片也是難兄難弟,表現相對較好的《F1:狂飆飛車》、《碟中諜8:最終清算》掙扎在4億附近,《新·馴龍高手》勉強接近3億,《壞蛋聯盟2》不及2億。
這一局面,和幾部大熱影片來得太晚、檔期前期“種子選手”紛紛啞火,大盤前期疲軟脫不開干系。
根據燈塔研究院數據,今年6、7月大盤票房分別為19.1億和40.7億元,是近四年、三年最低。6月份至7月上旬的重點國產片,如《醬園弄·懸案》、《惡意》紛紛票房、口碑雙滑坡,大盤無奈陷入“冷啟動”。被寄予厚望的幾部好萊塢大片質量也未能達到預期,《侏羅紀世界:重生》、《神奇四俠:初露鋒芒》評分都掙扎在及格線附近、嚴重拖累票房。好不容易等來賣相上佳的《長安的荔枝》,卻是叫好不叫座。
票房“扛把子”《南京照相館》、《浪浪山小妖怪》入場時已是7月下旬,檔期已過大半,更不用說近乎“壓哨入市”的《捕風追影》。這就造成檔期前后強烈的“冷熱反差”,雖然暑期檔三強十分爭氣,成功炒熱場子,但無奈檔期已接近尾聲,其他影片也很難借到熱度。
作為對比,創下歷史紀錄的2023年暑期檔,前中后期可是分別有《消失的她》、《封神第一部:朝歌風云》、《孤注一擲》三部頭部影片接力熱度,整個市場全程一片紅火。
![]()
《醬園弄·懸案》/《惡意》/《侏羅紀世界:重生》出師不利 圖源:豆瓣
按照往年經驗,也有部分口碑中規中矩的影片,能憑借話題性殺出重圍,《消失的她》、《孤注一擲》、《抓娃娃》都是典型。但今年有另一個反常現象:本應供應充足、話題拉滿的現實主義、喜劇題材意外減產了。
今年高分影片題材分布其實相當廣泛,既有本土歷史題材的《南京照相館》、神話IP改編的《浪浪山小妖怪》、二次元IP改編的《羅小黑戰記2》,也有好萊塢工業大片《F1:狂飆飛車》、《新·馴龍高手》,還有罕見的動作大片《捕風追影》。
但偏偏,暑期檔票房TOP 10影片沒有一部是現實主義題材;《浪浪山小妖怪》、《戲臺》、《羅小黑戰記2》、《長安的荔枝》、《你行!你上!》等影片雖然有喜劇元素,也并非傳統意義上的喜劇類型片。
![]()
“非典型”喜劇《浪浪山小妖怪》/《戲臺》/《長安的荔枝》 圖源:豆瓣
歷史題材影片供給增加不難理解,今年恰逢抗戰勝利80周年,《南京照相館》、《東極島》以及原定暑期檔上映的《731》等影片自然希望借到熱度。可問題在于,現實主義、喜劇類型片向來比歷史題材、二次元IP更具社會話題度、破圈潛力,有機會帶動更多非核心觀眾進場。
燈塔研究院數據顯示,2024年國內人均觀影次數僅為2.2次,近六成觀眾一年只進一次電影院。要讓這批低頻觀眾進場,除了影片本身的質量之外,整個檔期的熱度、超出影片范疇的社會話題性也十分關鍵。
今年暑期檔大贏家《南京照相館》無疑是口碑票房雙豐收,但對檔期的帶動效果有限,和題材自帶的“離場感”脫不開干系。
如果說電影是造夢的藝術,那么《南京照相館》還原的就是一場“真實的噩夢”,也削弱了話題持續發酵的空間。翻看各大社交平臺,觀眾關于影片的討論圍繞歷史、反戰等維度展開,難以將影片內容關聯當下,自然降低了大范圍話題破圈的可能,也很難給同檔期影片帶去溢出效應。
![]()
《南京照相館》劇照 圖源:豆瓣
另外幾部票房不及預期的口碑佳片,也某程度上受到題材、核心受眾面的限制。
《F1:狂飆飛車》對男性觀眾、賽車愛好者吸引力巨大,根據貓眼專業版數據,想看用戶中男性占比超過54%。《捕風追影》也有相似的情況,雖有張子楓、此沙等年輕演員加盟,但核心受眾仍是成龍的忠實粉絲,以中老年、下沉市場用戶為主,40歲以上想看用戶占比達25.9%,四線城市用戶占比則達到38.4%。然而,男性、中老年觀眾并非大盤主力,也不擅長在互聯網上為影片造勢、吶喊,難以幫助影片擴散熱度。
《新·馴龍高手》、《羅小黑戰記2》、《壞蛋聯盟 2》則是標準的二次元題材,IP粉絲、家庭觀眾是主力。相比之下,取材于經典神話故事的《浪浪山小妖怪》國民認知度要高出許多。
![]()
二次元題材受眾受限 圖源:豆瓣
和大熱題材一起意外消失的,還有王牌班底的號召力。
在幕后,無論是大鵬、陳思誠等近年來的票房保障,還是戰功累累的陳可辛、姜文等老牌大導都集體“翻車”。臺前的明星演員也未能經受住考驗,全明星陣容的《長安的荔枝》、《醬園弄·懸案》表現均未及預期。
![]()
全明星陣容《醬園弄·懸案》/《長安的荔枝》 圖源:豆瓣
事實上,大導演、頂流明星的號召力下降早有端倪,只不過剛好在暑期檔迎來一波集中“小爆發”。年初至今,《封神第二部:戰火西岐》、《射雕英雄傳:俠之大者》、《蛟龍行動》、《向陽·花》等多部大導執鏡、頂流出演的作品票房、口碑雙滑坡,觀眾的信心持續流逝,對大導演、頂流明星祛鬽是遲早的事。
換句話說,每一個看似“反常”的現象,往往有跡可循。今年暑期檔大局已定,但留給業內思考的問題還有很多。
內省與求變:打破檔期迷信
檔期前半段的低迷和部分高分影片市場反饋不佳,固然有客觀因素影響。旅游熱、運動熱讓更多消費者走向戶外,短視頻、長/短劇的分流也是現實。但更核心的問題,在于行業自身。
首先是頻繁的換檔、撤檔。
今年暑期檔,《你行!你上!》、《戲臺》、《長安的荔枝》、《南京照相館》等頭部影片陸續上演“極限換檔”。
對市場而言,換檔的影響是全方位的:影院需要臨時調整排片,像《你行!你上!》和《長安的荔枝》同時改檔到7月18日,加上原定在這一天上映的《羅小黑戰記 2》,幾部影片難免會擠占彼此的排片空間;宣發節奏也被打亂,以《戲臺》為例,檔期從原定7月17日推遲到25日,但片方早在6月下旬就開始預熱,策略熱搜話題、釋放預告片、舉辦首映禮和路演,推遲上映后,不僅前期積攢的熱度加速流失,后續的傳播也沒法跟上。
更重要的是,片方撤檔、改檔很多時候會被觀眾解讀為主創團隊對影片缺乏信心、躲避同檔期優秀影片的表現——既然主創自己都沒信心,又如何讓觀眾放心買單?
![]()
《長安的荔枝》/《你行!你上!》改檔后狹路相逢 圖源:微博
其次,搶跑點映效果減退。
自從《孤注一擲》超前、大規模點映大獲成功后,越來越多影片模仿這種做法:《長安的荔枝》、《浪浪山小妖怪》、《聊齋·蘭若寺》、《捕風追影》等影片都把點映周期拉長到近半個月,《長安的荔枝》還聯合全國近百個觀影團舉辦了聲勢浩大的超前觀影活動。但最終,只有《浪浪山小妖怪》、《捕風追影》成功借勢,實現票房口碑雙豐收。
歸根結底,超前點映只是宣發手段的一種,雖然能提前推高熱度、摸清市場反應,但往往很難左右后續票房走勢。除非如《浪浪山小妖怪》有過硬品質,靠點映場實現口碑破圈;或者有其他宣發手段打配合,借力社會熱點話題推高影片討論度,如當年搭上緬北詐騙熱點的《孤注一擲》。
若是兩點都不沾,或者影片質量本就存在不足,超前點映反倒會導致口碑提前崩塌,對票房產生副作用。
這就指向業內另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傳統宣發模式效果減退,新玩法卻未出現。
今年暑期檔影片主要還是依靠切片視頻的病毒式傳播、主創的馬拉松式路演兩大宣發套路。
路演最積極的《長安的荔枝》劇組從廣州出發“重走荔枝路”,目前已接連開啟四輪路演,走過大大小小數十座城市;《南京照相館》則以效率取勝,一周內跑了近10座城市。
切片視頻的傳播同樣“量大管飽”。《浪浪山小妖怪》、《羅小黑戰記2》等動漫作品以B站為主陣地,官方賬號、up主二創齊發力,“羅小黑戰記2笑點”、“小黑吃播”、“小妖怪彩蛋”、“碎嘴黃大仙”等話題都成為站內熱門。
《南京照相館》、《長安的荔枝》、《東極島》、《惡意》等影片則多平臺廣撒網,重點布局抖音、快手,大量投放劉昊然、朱一龍、吳磊、楊冪等明星主演和高光劇情的切片內容,務求撬動粉絲熱情和下沉市場增量。
![]()
《浪浪山小妖怪》二創內容 圖源:B站
路演、切片不是完全沒用,只是同質化、程式化越來越明顯,以至削弱線上流量到線下票房的轉化效果。尤其是針對路演活動,觀眾的不滿正在累積,過去大半年有關“提前彩排”式映后對談、主創現場尬舞的爭議層出不窮。想蹭熱點話題也不是那么容易,《浪浪山小妖怪》就因為先聯動《黑神話:悟空》,后邀請傅首爾、蘇敏站臺招致輿論非議,甚至小幅拉低了豆瓣評分和票房預期。
所幸,業內已逐漸意識到問題所在,并嘗試做出改變。《長安的荔枝》最新一輪路演中就刪除了預定流程、沒有主持人控場,大鵬全程用類似“嘮嗑”的方式和觀眾對談,靠著真誠的態度贏得了不少好感。
![]()
《長安的荔枝》第四輪路演現場 圖源:微博
而更深次的反思,則在于破除“檔期迷信”。
暑期檔之所以能成為“票房洼地”,不全是因為檔期本身的魔力,而是因為歷年來許多高質量、多元題材的影片供給,撐起熱度——說到底是影片成就檔期,而非檔期拯救影片。
回顧歷史不難發現,從暑期檔、跨年檔到春節檔、國慶檔,核心檔期的崛起路上,都少不了現象級影片的加持:2013年的《西游·降魔篇》讓春節檔真正成為熱門檔期,2017年的《戰狼2》把暑期檔票房帶到160億+級別……
多個檔期的冷遇,相信已讓片方意識到不顧競爭態勢、影片適配度勉強去擠熱門檔期并非上策。合適的影片選合適的檔期才是良策。
畢竟可以預見的是,往后的重點檔期,影片“兩極分化”仍將持續——像《哪吒之魔童鬧海》、《南京照相館》這樣的頭部影片勢必“贏家通吃”,而其他“普通”影片恐怕很難再分一杯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