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女頻主導市場到女演員商業價值提升,再到女性從業者的增多,短劇行業的她力量,遠不止于題材。
去年 7 月份賈玲通過《熱辣滾燙》獲得了百花獎的最佳導演和影后的雙重提名引發爭議,11 月由女導演邵藝輝自編自導自演的電影《好東西》上映,從最一開始的被一致好評到后來陷入輿論風波。
短劇內行人突然意識到一個問題:傳統影視行業,似乎一直由男性主導,女從業者出圈似乎是很罕見的現象,而在短劇行業,無論是編劇、導演、還是演員,男女占比似乎更為均衡,性別從未成為限制個人發光發亮的因素,在從事短劇行業的這幾年,短劇內行人接觸過無數在各種崗位各種身份的從業者,大家似乎都遵循著一個原則“ 內容為王,數據為證。”幾乎沒有聽說過因為性別導致的不公待遇,有的只有對優秀從業者毫不避諱的褒獎,和對作品或主觀或客觀的點評。
8 月 21 日,短劇內行人應邀參加了在江西鷹潭舉辦的“微劇鷹潭,巨影未來” 2025 年微短劇產業生態大會,并參觀了余江拾光影視基地,同一時間,得知陳文婷導演正在基地拍攝,短劇內行人當即決定前往基地與陳文婷導演交流,本期我們深入走進導演陳文婷的創作世界,聆聽她對短劇行業的見解與心聲。
![]()
短劇內行人:
在短劇行業里面,是哪部劇讓你被觀眾看到?
導演陳文婷:
我覺得說實話,肯定是和雨婷合作的《重生寵妾進階錄》,也就是《月滿西樓》,我們配合的默契很好,當時大家拍這部劇只花了四天的時間,成績也非常的好,我覺得她內核也是一個非常強大的大女主,我和她蠻相似,我們都很清楚自己要什么,其實《月滿西樓》的女主一開始也就很清楚自己要什么。這點上是演員導演和人物的共識吧。
![]()
短劇內行人:
從第一次拍短劇到現在有沒有什么心理變化?
導演陳文婷:
在還沒有做短劇之前,我們曾跟一個達人合作,當時就發現,拍攝短視頻短故事作品,跟長劇很不一樣,它的情緒、節奏非常快,比如說一分鐘之內就出現一些很強情緒的一些節奏,但是我的第一感覺是:不拖沓,比較爽。對于短劇作品,從第一次拍攝到現在,心理上我其實沒有太大的變化,因為我覺得無論做長劇也好,短劇也好,我覺得不變的初心就是“劇本為王、內容為王”。
短劇內行人:
《換親》這個故事最初吸引你的是哪一個地方呢?
導演陳文婷:
《換親》這部劇很有意思,就是所有跟我共事大概 4 ~ 7 年的人都反對我做這個題材。
為什么?因為他們覺得太慢了。無論跟了我七年的我編劇,還是我的攝影、我的執行導演,以及我身邊所有的人,大家都反對我做這個題材,因為那時候我已經自己創業了,大家覺得做一部慢節奏的短劇,對我來說是風險比較大的一件事情。
但當時那個故事的確是吸引到了我,因為我身邊的人,不論是已婚的還是未婚的,他們都會有一個心理,就是:如果當初 選 A 或者 選 B ,生活會不會不一樣。男生女生都會去探討。那我覺得這個故事就很貼合生活,抓準了大家對于婚戀方面的一些共鳴點。
![]()
短劇內行人:
除了剛剛說的那種共鳴點以外,你認為它能夠迅速上榜的原因是什么,之前有預料到嗎?
導演陳文婷:
當時只是覺得自己非常喜歡這個故事,覺得這個題材的確很不錯,因為第一天只是發酵得還可以,也沒有想過數據會上升的那么快,如果要找其他原因的話,可能就是加入了更多影視化手法,就非常大膽地去利用了“一步一畫”,類似于一句旁白配一個畫面,因為當時記得應該也是沒有人特別敢去用這個,然后也跟平臺去商量討論過,因為平臺當時給我的建議其實也就是說這么做很危險,不確定短劇觀眾會不會喜歡這樣的呈現形式,但是平臺也非常尊重我們的想法,采用了我們的這種呈現手法,沒想到上了之后迅速大家就是很喜歡,到后面衍生出來很多劇都會運用這種一步一畫,一個畫面配一個 VO 的方式來呈現故事。
短劇內行人:
從《換親》到《如意芳華》,你覺得現在短劇里面帶來的婚戀觀是什么樣的?比方說的男主對女主從一而終的愛,還是不內耗的自我心態?
導演陳文婷:
救贖? Maybe ,我也說不準。不同題材和故事都有不同的吸引點,對我對觀眾來說都可能不太一樣。比方說《換親》吸引我的是故事中對人生、伴侶選擇的反思,《如意芳華》吸引我的是女主的人設,那種不以戀愛為主,堅定自己內心所求的強大內核。
![]()

短劇內行人:
《如意芳華》女主是賈翼瑄,我們今天拍這部劇也是賈翼瑄,作為導演會對以前合作過的這種演員抱更高的要求和期待嗎?
導演陳文婷:
其實還好,我覺得適合才是最重要的。因為我看到這個本,我覺得小賈確實適配。如果給到演員特別高的要求,演員自己也會比較緊張。相較而言,我覺得用演員最重要的還是適合這個劇本,我每次看到劇本的時候,腦子里面會回想一些合作過的演員,看誰更適合這個劇本,這樣不論是導還是演,都會更加高效。
短劇內行人:
作為導演的話,平時接到這些本子的邀約或者項目邀約,更加青睞于拍哪種題材的劇?
導演陳文婷:
新題材。沒有拍過的都想去嘗試一下。
短劇內行人:
如果遇到新題材,或者說因為節奏慢等,預期可能會出現市場接受度不高的情況,但故事非常好的劇,自己會從哪方面去著手去拍?提高它的吸引力?
導演陳文婷:
會去聯想,會想一些劇本以外的東西,比方說鏡頭語言來彌補。我們會跟演員一起去創作一些不一樣的東西。比方說會有一些畫面,我們會考慮到后期用蒙太奇剪輯出來,或者比如說劇本里面提到要打女主,那我們會考慮通過物品來作鏡頭語言處理,如剛剛那場戲,我們通過蹂躪玫瑰花,來隱喻,疊化掉過往單純地去呈現毆打女主這件事。
短劇內行人:
類似的情況是會在圍讀劇本的時候腦海里就會有構想好,還是說在臨場的時候進行加戲?我剛剛觀察到你的劇本上有插圖。
導演陳文婷:
兩種都有,但是通常是第一種,我在讀劇本第一稿的時候,或者第二稿、第三稿的時候,自己會做一些批注,會做一些畫面批注,你看到的劇本上的那些插圖就是我自己加的,在讀稿的時候,會有一些想拍的一些畫面,這樣標注起來,包括妝造型,也會做一些圖片批注,這樣包括演員、主創團隊、美術老師、妝造老師都能很好地接收到我的想法。現場也會有一些臨時的創作,就會覺得很好就馬上去拍掉它。
![]()
短劇內行人:
在拍《浮生琵琶夢千年》的時候,有沒有遇到比較大的困難或者問題?
導演陳文婷:
《浮生琵琶夢千年》這個你功課做得很足,其實因為這部劇里很多都是演藝圈的前輩,反而沒有什么困難,反而我遇到了一個非常好的老師,她之前也都是演《知否》和一些大劇,形象非常好,人也非常的謙遜,是真的認真做內容的演員,完全沒有任何架子,表演節奏也很舒服,相對于短劇來說可能慢一點,但是對情緒的表達都很準確。
最有意思的是那部劇的美術,是我以前電視劇的美術老師,他特地從上海過來幫我,他的置景質量、質感都非常好,比如宴會廳的戲,里面所有的牛排全都是他去山姆買的,結果就是那場宴會就非常的絕,還有那場葬禮的置景也是。如果你去看,會發現整部劇出來的置景效果非常的高級、真實。
![]()
短劇內行人:
你個人在拍攝的時候會堅持地去用一些自己一直慣用的一些拍攝手法或者風格去做一個作品,還是說主要是市場喜歡什么樣,我就可以去拍什么樣的畫面?
導演陳文婷:
我更多的還是會站在觀眾的角度去思考,如果我是觀眾,我更喜歡看什么?我可能更喜歡什么畫面?我可能更喜歡看什么?什么樣的視覺沖擊性更強,每部劇都會有一到兩個創新的點加進去來試一下,看看會是什么樣子。劇播完之后也會去關注觀眾的評論,觀眾的反饋對我來說非常的重要,因為我覺得觀眾的一些評價是可以去吸收,之后去修正到下一部劇里面去的。
短劇內行人:
大家老是說短劇同質化越來越嚴重,就可能這個時期剛出了一個新題材,然后馬上鋪天蓋地的又同一題材,同質的短劇就出來了,那你一般怎么去汲取新的靈感?保持自己有新的拍攝創意?
導演陳文婷:
同質化這個東西也只是題材同質化吧,因為不同的演員、不同的導演拍出來的作品完全不一樣,這個應該還是一個百花爭鳴,百花齊放的現象,我覺得沒什么不好的,有競爭就是一個很好的事情。
我一般還是會看去電影,在電影里去學習一些不太一樣的鏡頭去用到這個短劇里面,其實我《換親》里有一個鏡頭,就是學習了一部諜戰劇,我只看鏡頭能不能用鏡頭,如果能學習到我就去使用,不會說我要拍一個愛情劇,我就純看愛情電影,我覺得這些都是相通的。
短劇內行人:
在短劇拍攝過程中,導演、燈光和攝影這三個角色一般是怎么去配合?
導演陳文婷:
真的是很重要。包括執行,配合的默契程度直接影響質量,質量直接影響拍攝進度,如果大家都是比較優秀的團隊,溝通效率高了,拍攝效率就會很高。
短劇內行人:
現在 AI 技術在短劇里面應用十分廣泛,你拍攝的時候會選擇采用 AI 來做一些特效和空鏡嗎?
導演陳文婷:
會的。一些空鏡、動物、奇幻特效我們采用 AI 會極大的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短時間內把這個問題解決掉。
短劇內行人:
在你的職業生涯,哪位導演給你的印象最深刻?
導演陳文婷:
那可太多了,比如說諾蘭。我喜歡他是因為就是我覺得怎么有他這種啥都懂的人,這種數學物理能力這么強,邏輯這么縝密,故事講得又這么好。“時隔多年,陀螺有沒有掉地?”這個問題還在我心中一直在旋轉著。韓國的電影的話,那可能就是樸贊郁導演、奉俊昊導演。內地的導演我可能比較喜歡姜文導演,我覺得他的內容比較野性,感覺也比較有意思,然后是大鵬導演。另外其實還有商業化這部分,陳思誠導演的作品我也很喜歡,因為我個人一直覺得能取悅觀眾的作品就是好的作品。
短劇內行人:
短劇作品其實更多的就是商業化。
導演陳文婷:
對,商業化的本質就是取悅觀眾,就是讓觀眾開心,觀眾爽。觀眾是我心中的上帝,觀眾在我這里我覺得是最重要的,我覺得短劇的每一個鏡頭設計,都是要去取悅觀眾的。永遠要去站在觀眾的角度想這一鏡好不好看,美不美,或者是把攝影機當做觀眾,演員也是要通過鏡頭去跟觀眾溝通。
從陳文婷導演成功執導的了多部口碑與熱度雙豐收的佳作,陳文婷導演以其對女性題材的精準把握和深刻詮釋( 如婚戀、大女主內核 ),擅長在快節奏的短劇中融入強情緒與影視化手法,創造出既緊湊又富有感染力的視覺體驗,她個人也展現了女性導演在短劇創作中的獨特力量。
短劇內行人相信,短劇,這樣一個平等、健康的行業,一定會涌現出越來越多優秀的從業者,帶來更多優秀的作品。
「點擊下方聯系陳文婷團隊」

歡迎聯系短劇內行人
深度專訪、內容約稿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