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飛機哥
別把孩子養(yǎng)得太乖。
現(xiàn)在看新聞、熱點,經(jīng)常有個感受:現(xiàn)在的孩子太乖了,太馴良了。
遛娃時,常聽到家長反復叮囑:“要聽話,乖一點”。孩子們爭搶玩具、起了沖突,大人往往第一時間制止,要求自家孩子讓步、分享,勸他們“做好朋友”。
每到這時,我總默默不語。在我看來,這更像是成年人為維護體面、保持表面和諧的做法。長期如此,孩子學到的不是分辨是非,而是習慣性順從。他們壓抑真實的心理需求,不敢表達反對,更不懂如何有理有據(jù)地爭取自己的利益。
有時候,我真想替孩子問一句:為什么總是我讓?為什么總要我犧牲?為什么我不能說出自己的想法?
所以我們不妨換個方式。與其籠統(tǒng)地說“你要乖,讓著點別人”,不如蹲下來,耐心問孩子:“你是怎么想的?你希望怎么做?”——傾聽往往比指揮更重要。
我們要教孩子的,是在沖突中管理情緒、不使用暴力,但同時也要敢于表達自己,認清自己的身體邊界和權(quán)利邊界。真正的教養(yǎng),不是讓孩子變得溫順如羊,而是幫助他們長出既有力量、又有分寸的“牙齒”。
就像踢足球,太乖并不好。敢于合理沖撞,敢于發(fā)出自己的聲音,敢于指揮配合,遇到爭議時不退縮,遭遇不公時敢表達——這樣的球員,就算技術(shù)稍遜,也會是團隊中最受歡迎的一員。
敢于出位,才會成為焦點。成為焦點,才有利益。
教育的最終目標,不是生產(chǎn)溫順服從的“標準化產(chǎn)品”,而是培養(yǎng)出有獨立思考能力、內(nèi)心堅韌、有清晰邊界感的完整的人。
卸下“乖”這道枷鎖,不是鼓勵任性放肆,而是賦予孩子一種更深遠的生存智慧:既學會與世界溫柔相處,也不丟失自我核心。他們應當既善良,又勇敢;既禮貌,也敢于堅持。
這樣的孩子,才能在走向更廣闊天地時,不僅帶著溫良的品格,更具備不被侵犯的尊嚴,和勇毅前行的底氣。
好像不僅是孩子,就連家長也特別怕沖突,一旦遇到麻煩、爭吵、欺負之類,本能選擇地都是忍讓、息事寧人。
據(jù)說最近幾年流行一個原則叫“幸福著退讓原則”,意思就是當你碰到一個麻煩的時候,如果你是生活幸福滿足的一方,那就最好主動退讓,這會更好地保你平安。
簡單說就是:不要和垃圾人一般見識。
這個想法不能說是錯的,但我總覺得還要補上另外一環(huán),于其退讓,不如教他如何多識別一點風險。
這個世界的真實邏輯,很多時候是混亂的,是靠鬧,靠無理,靠誰嗓門大爭取到的利益就多的。
假如你遇到了糾紛的情況,于其退讓,不如鬧一鬧。
下面是我的公眾號名片,歡迎點擊關(guān)注。
人生飛機稿,是我的原創(chuàng)公眾號。
寫點對生活的體會,都是大白話。迎點擊關(guān)注,也歡迎添加我的個人微信號:xgbaba521。長按即可自動識別添加。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