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老達子
本文共2060字,閱讀時長大約5分鐘
前言
如果說謝安是東晉朝堂上撐著傘的老好人,那桓溫就是舉著刀的攪局者。他像一把燒紅的鐵錐,猛地扎進門閥政治的軟泥里。疼得所有人跳腳,卻也讓凍僵的局面,冒出一絲帶著煙火氣的熱乎氣。
![]()
今天老達子就來給大家介紹下這位舉著刀的攪局者~
從復仇少年到滅國功臣
桓溫的老家在安徽龍亢,桓氏不算老牌士族。爺爺是西晉的小太守,爸爸桓彝是江左八達(東晉初期愛清談的八個名士),但比起王與馬共天下的瑯琊王氏,桓家只能算是士族里的新丁了。
改變命運的轉折點,是桓溫15歲那年。爸爸桓彝在蘇峻之亂中被叛軍殺死,小桓溫提著刀沖進仇人家,把三個兇手全部砍死,連東晉朝廷都夸他孝烈。這股敢拼命的狠勁,也成了他這輩子最鋒利的武器。
35歲那年,桓溫當上了荊州刺史。這是東晉最關鍵的方鎮(zhèn)(地方軍事集團),管著長江上游的兵權。他盯著西南的成漢政權(氐族建立),眼睛發(fā)亮:要當頂級士族,得立別人立不了的功。
公元346年,桓溫帶一萬精兵入蜀。蜀道難走,下屬勸他帶夠糧草再出發(fā),他拍桌子說:“成漢皇帝李勢荒淫得連朝都不上,我們快馬加鞭,打他個措手不及!”
![]()
果然,成漢軍隊沒防備,桓溫一路打到成都城外。決戰(zhàn)那天,他的馬中了箭,差點摔下來,身邊士兵都慌了,參軍袁喬大喊:將軍退一步,全軍就崩了!桓溫咬著牙揮劍砍向敵兵,士兵們跟著往前沖——成漢軍隊瞬間崩潰,李勢光著腳爬出城門投降。
這一戰(zhàn),桓溫成了東晉戰(zhàn)神。皇帝賜他侍中、大司馬,桓氏從此擠入頂級士族的圈子。他用一場滅國戰(zhàn),把家族的地位,從士族邊緣抬到了權力中心。
北伐:是理想,還是權力的墊腳石?
桓溫的野心,從來不是當士族——他想恢復中原。不是為了東晉朝廷,是為了自己的威望:只有拿下中原,他才能壓過所有士族,當真正的話事人。
公元354年,第一次北伐前秦。桓溫帶四萬大軍從武關殺入關中,一路勢如破竹,打到長安附近的灞上。老百姓扶老攜幼來迎接,有的老人哭著摸他的戰(zhàn)袍:“我們以為這輩子都見不到官軍了!”
桓溫摸著路邊自己年輕時種的柳樹,感慨:“樹都長這么粗了,人怎么能不老呢?”(后來樹猶如此,人何以堪的典故,就來自這里)
但前秦苻堅狠,他把關中的麥子全燒了。桓溫沒糧草,只好退兵。老百姓跟著軍隊跑,哭著說:“將軍別走啊!我們給你送糧!”桓溫揮揮手:明年再來!可明年,他沒再來,終究是理想敵不過現(xiàn)實,糧袋子比口號管用。
![]()
第二次北伐是公元356年,打羌族首領姚襄,收復了洛陽。桓溫站在西晉皇陵前,看著被野草覆蓋的墓碑,下令士兵修復陵寢,然后給朝廷上書:“把都城遷回洛陽吧!讓北方流民回家!”
但東晉士族炸了:“他們在江南有田有房,有美人和清談,誰愿意回北方吃沙子?”宰相王彪之直接說:“洛陽荒廢幾十年,連城墻都倒了,怎么當都城?”
桓溫的理想,撞在士族的既得利益上,碎得稀爛。
廢皇帝、藏刀斧手,他是東晉最敢干的權臣
北伐失敗后,桓溫換了個思路:既然打不過北方,就先搞定南方的朝廷。
公元371年,他干了件震碎東晉朝堂的事——廢皇帝。
晉廢帝司馬奕是個老實人,但桓溫說他不能生育,三個兒子都是妃子和侍衛(wèi)私通的野種。他讓親信散騎常侍相龍散布謠言,連老百姓都信了。輿論造足了,他帶兵進宮,逼司馬奕退位,立了個只會清談的簡文帝司馬昱。
![]()
司馬昱當皇帝的第一天,就哭著對桓溫說:”我能不能當皇帝,全看您的意思。“桓溫笑著說:”陛下說哪里話?您是天命所歸。“
他要的,就是這樣一個傀儡皇帝。
為了掃清障礙,桓溫想殺謝安和王坦之。他請兩人來府里吃飯,帳后埋伏了刀斧手。王坦之嚇得汗流浹背,手都握不住笏板。謝安卻慢悠悠走進來,笑著對桓溫說:”桓公啊,古人說‘諸侯有道,守在四鄰’,您怎么把刀斧手藏在帳后呢?“
桓溫沒想到謝安這么直接,只好笑著說:”我這是防刺客呢!然后讓人撤了刀斧手“——他不是怕謝安,是怕殺了謝安,會得罪所有士族,自己的篡位計劃就泡湯了。
未完成的皇帝夢
公元373年,桓溫得了重病。他躺在病床上,讓簡文帝寫禪位詔書,他想在死之前,當上皇帝。
謝安把詔書扣下來,說:”這不符合禮法,不能發(fā)。“桓溫等啊等,沒等到詔書,病情越來越重。臨死前,他對弟弟桓沖說:”我死之后,你接我的位,千萬別讓桓玄(兒子)鬧事。“
這年七月,桓溫病死在姑孰(今安徽當涂),享年62歲。他到死都沒當上皇帝,只留下一句名言:既不能流芳百世,亦不足復遺臭萬載邪?
![]()
他不在乎名聲好壞,只在乎自己有沒有活透。
老達子說
有人罵桓溫亂臣賊子,有人夸他一代雄才,但其實他就是東晉的活標本:
他有理想:北伐時老百姓的眼淚是真的,摸柳樹的感慨是真的。他有野心:廢皇帝、藏刀斧手,都是為了自己的權力。他夠真實:不裝君子,不玩虛的,想要什么就去搶,搶不到就認栽。
如果說謝安是護文明的傘,桓溫就是破僵局的錐:沒有謝安,文明會被北方的鐵蹄碾碎;沒有桓溫,東晉會在門閥的清談里慢慢僵死。
桓溫的一生,像東晉的一杯烈酒——辣得人跳腳,卻也讓麻木的朝堂,有了一絲清醒。
而這,恰恰是東晉到南北朝最動人的地方:沒有完美的英雄,只有真實的人。他們在混亂里掙扎,在野心與理想間搖擺,卻用自己的方式,推著歷史往前跑。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