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桂平馬皮西河村石根河屯,有一座思明堂,清代布局古建筑,現為桂平的文保單位,2025年初,還公布成為自治區級文保單位。
關于這座思明堂,之前看過一份早幾年公布的《桂平文保單位名錄》里有記載,都關注已久,一直都想多了解,并深入看看,這也是桂平本地不可多得的古代人文內容。
![]()
對于這座思明堂,之前了解并不多,只是通過網上的一些圖片,一些介紹認識到思明堂的存在,但是,網上的圖片清晰度不夠,相關介紹也比較籠統,所以也是一知半解。
剛好有網友提到這座思明堂,就專門的去了一次,不料,作為人文題材,發現思明堂倒是提供了很多的內容。
據現在思明堂建筑外的簡介介紹,此為當地楊氏家族祖地之一。
據介紹,清道光年間,楊氏先祖楊圣佐原在今天石咀鎮旺龍村一帶生活,其有三子,到同治年后,三子分開發展,長子留旺龍村建慎思堂,二子到今石根河屯建思明堂,三子到今西河村建義和堂。
楊氏三大堂屋實際上相距并不遠,近二百年來,都一直共同發展著,只不過經過二百余年的發展,三大堂屋,在時代中也歷盡風雨,也都經歷了被拆毀的風險,最后,只有思明堂幸運的大概完整保留下來。
在新世紀,出于對祖產的保護,及對傳統文化的傳承,在相關政策的支持下,有關部門及全族兄弟的捐資捐物,把原住在大屋內的村民搬出,在原建筑基礎上,按清代原貌大致的修復重裝,并把原來幸運保存下來的一些科舉歷史文化匾額在宅中展示。
由此,思明堂得到了重生,成為桂平范圍內不可多得的清代民居建筑格局實體,成為研究清代嶺南特色古建筑的場所。
同時,思明堂也成為了楊氏宗祠。
楊氏宗祠,最著名的莫過于“四知”堂號,在東漢時名士楊震“四知”拒金的故事,為千古美談,所以楊氏后人的宗祠堂號一般也以“四知堂”自居,這也是楊氏家族重要的家風家訓內容之一。
正是如此,思明堂建好以后,石根河屯大力推行家風家教文明,激勵,勉勵族人,這樣的優良教育傳統,也就成為了桂平首個家風家訓教育基地,廉政教育基地之一。
![]()
但是,參觀完思明堂,除了感受到古代大屋的建筑格局,傳統文化體現,家風家教歷史故事,看完建筑的簡介碑刻,以及相關的文物遺跡遺存后,回來查閱了一些相關的歷史文獻資料,潯州府O鑫森淼焱垚覺得,思明堂的一些歷史介紹,并不是事實真相,部分還是存在有很大的疑點,很值得商榷的。
出現這樣的問題,應該是一直以來,沒有人專門對這座思明堂作過相關的考究,僅僅是人云亦云,“你據傳,我就據說”,于是,就形成了今天眾所周知的思明堂介紹。
簡介說這是清代進士楊開錦的大屋,是進士第,根據就是門口一塊“進士”匾,但實際上,這是錯的;
簡介上有介紹大屋里的各門門頭懸掛的幾塊“恩進士匾”,“參將匾”,“敕封修職郎匾”,“敕封儒林郎匾”的來歷,但細細讀來,背后的故事,可不全如簡介上介紹的那般,還是有很大的出入的。
![]()
那么,為什么說思明堂簡介里有“錯誤”的介紹呢?
思明堂家族的真實歷史是怎么樣的呢?
思明堂大屋里,還隱藏著哪些已經丟失的楊氏家族歷史記憶呢?
這就是后面將要寫的《桂平人文:馬皮思明堂被遺忘誤解的歷史辨析》了。
讀史知今,宣傳廣西各地歷史人文,展示地域風貌,講述廣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