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老白第184篇原創筆記
前言
昨天,朋友圈的月餅廣告提醒我,又是一年中秋將至。
年輕時,總以為節日禮物是職場情誼的敲門磚,人到中年才明白:
用物質堆砌的關系,往往在風暴來臨時最先坍塌;用合作鑄就的鏈接,才能在歲月長河里生根發芽。
職場人際關系的真諦,從不在禮盒輕重,而在于:始于物質,成于性情,終于格局。
01 追求性價比的送禮,只是表面關系
大約是從5年前開始,我買東西不再只關注喜好,更注重性價比。
曾覺得為幾十上百塊,貨比三家純屬浪費精力,查閱賬單后卻深感滿足。畢竟,精打細算省下來的,都是真金白銀。
而在職場,送禮本身沒有錯,錯的是把禮物當籌碼,把人情當買賣。
電視劇《青瓷》中,徐藝提著一大袋“重禮”拜見顏若水,直言不諱說“一點心意請您收下”,把顏若水震驚到說不出話,忍無可忍下達逐客令。
顏若水固然不是道德崇高之輩,但如此直白的利益交換,顯然已觸犯職場大忌:
禮物和人情并不能簡單劃等號,追求性價比,換來的只有表面關系。
給領導拎盒茶葉,希望借此拉近距離;同事結婚隨份子,盼他分享客戶資料。這種常見的小恩小惠,在別人眼里只是客套。
要知道,人與人之間一旦產生交易心態,以為我送你一份禮物,你就欠我一份人情,別人也只會用相同方式回敬,而不是徒欠人情。
02 投其所好不求回報,已是眼光獨到
人到中年,我相信你不難發現,職場上真正能拉近彼此關系的方式,莫過于4個字:
投其所好。
客戶喜歡戶外釣魚,送他限量魚竿?錯,分享鮮為人知的野釣點,更有效;
領導喜歡小酌兩杯,送他絕版存酒?錯,代購廣受好評的護肝片,才獨到。
因為,真正的投其所好,是發現對方從未明說的需求。
而更高明的做法,是在“投其所好”后加4個字:“不求回報”。
職場向來如此,永遠別以為不露痕跡的投其所好,必然能得到同等回報。其實,你的所想所求,在別人眼里早已有跡可循。
所以,很多看似做無用功的“不求回報”,反而顯示人心的真偽,更遠勝于禮物的珍貴。
03 憑借合作各取所需,才是君子正道
《論語》有言: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職場上,有人信奉“君子之交淡如水”,也有人熱衷在酒桌上稱兄道弟。我覺得,其實沒有高下之分,只是方向不同。
但要記住,成年人的職場友誼,本質永遠是價值互換;最好的人際關系,也從來不是誰依附誰,誰又是誰的貴人,而是:
讓彼此成為對方價值鏈上的一環,利益共同體,才是最穩固的紐帶。
電影《中國合伙人》有句臺詞:“不要和好朋友開公司。”
成東青、孟曉駿和王陽三個性格迥異的摯友,創業時遭遇過挫折與困苦,最終成就商業帝國,離不開彼此的增效和互補。也印證了:
在共同目標下,既有情誼,也講利益;通力合作,各取所需,才是職場高手的君子正道。
寫在最后
想起去年中秋發小送的自制月餅,突然覺得:
人與人之間,送禮送的是心意;投其所好投的是理解;而合作,合的是格局。
職場上,不再執著于“認識誰”,專注“成為誰”;當“交易”蛻變為“交心”,你就會成為別人眼中“值得同行的人”。
這,遠比任何禮物都珍貴。
共勉~
感謝你讀到這里,想必我的文字讓你有所感觸。
歡迎你點個關注,讓老白有機會見證你的進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