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汪淼
美編 / 沈謹瑜
出品 / 網界財經
8月20日晚,永輝超市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永輝)交出了2025年上半年的成績單。
這份財報里,幾個數字格外扎眼:永輝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299.48億元,比去年同期少了近80億,降幅超過20%;原本去年上半年還賺著2.75億,今年直接虧了2.41億,扣掉非經常性損益后,虧損更是達到8.02億。
更受關注的是,這家曾經靠“生鮮+平價”火遍全國的超市,短短半年時間,關掉了227家虧損門店,這個數量快趕上去年全年關閉的232家。
一邊是大規模關店止損,一邊是照著胖東來模式改造門店,永輝這場轉型,眼下正經歷著明顯的陣痛。
01
關店和供應鏈改革拖了后腿
永輝上半年營收下滑,主要原因很明確:關店和門店調改。
從2024年下半年開始,永輝就啟動了深度轉型,把長期不賺錢的門店關掉,還有不少門店因為調改暫時歇業。雖然已經完成調改的門店收入比之前漲了不少,但這些增長根本填不上關店帶來的收入窟窿。
比如福州,作為永輝的大本營,今年上半年就關了超過10家店,像馬尾中環廣場店、鼓樓井樓門店都在其中,這些店一關門,原本的客流和銷售額就直接流失了。
![]()
永輝利潤虧損的原因更復雜,能找到四個明確的依據。首先是銷售規模變小了,營收降了兩成,利潤自然受影響。
其次是供應鏈改革的短期代價,永輝上半年換了大量供應商,也淘汰了不少舊商品、引進了新品,這直接讓綜合毛利率從去年同期的21.58%降到了20.80%,看似降得不多,但對于體量龐大的永輝來說,對應的利潤減少不是小數目。
第三個原因是關店帶來的額外成本。關掉227家店不是簡單閉店就行,要給員工賠償,要處理租賃合約的違約金,還要把店里剩下的商品低價清掉、報廢不能再用的設備,這些加起來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光今年二季度,因為關閉186家店,永輝就預計損失8.27億元。
最后,永輝手里持有的Advantage Solutions股票,上半年公允價值變動虧了1.84億,這也給凈利潤拖了后腿。
02
“胖改”有亮點但難成主流
從2024年5月開始,永輝就喊著要學胖東來,到現在已經一年多了。
截至6月底,全國已經完成調改并開業的門店有124家,到8月21日又增加到162家,按照計劃,今年9月底前要完成200家門店的調改,2026年要改完所有門店。
![]()
調改的效果確實有案例支撐。比如去年6月重新開業的鄭州信萬廣場店,調改后第一天銷售額就達到188萬元,是之前日均銷售額的13.9倍,客流也從原來的兩千多人漲到1.2萬多人,翻了5倍多。
今年6月南京江寧萬達廣場的“胖改”店開業,也延續了類似的熱度。調改的門店會淘汰近70%的低效商品,增加高潛力新品,還會優化服務,比如提升員工服務態度、改善門店環境,這些都讓消費者體驗好了不少。
但問題也很突出,已經調改的門店占比太低。目前永輝總共只有552家開業門店,124家調改店只占兩成多,還沒法形成規模效應,不能帶動整體業績。而且胖東來的核心是“分潤”,給員工高薪、高福利,讓員工有積極性,從而提供優質服務。
但從永輝的財報看,上半年員工人數有7.9萬多人,職工應付薪酬卻沒明顯提升,這意味著永輝可能只學了胖東來的“形”,比如換商品、裝門店,卻沒學到“魂”,也就是員工激勵。之前于東來在參與調改會議時,就曾因為永輝員工待遇沒跟上發過脾氣,這也說明永輝在員工福利上的投入還不夠。
![]()
永輝的線上業務是上半年為數不多的亮點。上半年永輝線上營收54.9億元,占總營收的18.33%,而且比去年同期少虧了3475萬元,線上店倉業態甚至實現了全面盈利。
但線上業務也有隱憂,營收同比其實是下降的,只是虧得少了而已。而且線上業務占比還不到兩成,即便表現不錯,也沒法抵消整體營收的下滑,更別說拉動利潤了。
03
股權變動、資金壓力大
今年永輝的股權結構發生了大變化。2024年9月,名創優品通過子公司廣東駿才國際商貿有限公司,花了62.7億元從牛奶公司和京東手里買了永輝29.4%的股份,成為第一大股東,今年2月完成了股權過戶。
到6月底,駿才國際持股29.4%,而原來的大股東京東持股從去年年底的6.98%降到了1.68%。
京東不僅退居小股東,還在減持套現。2025年4月到7月,京東通過集中競價和大宗交易,總共減持了1.14億股,套現6.04億元,這已經是京東第二次套現了,去年股權轉讓時就已經拿走了17.74億元。
隨著京東減持,加上原CEO李松峰落選董事、不再擔任CEO,京東對永輝的影響基本消失,雙方的合作也越來越遠。
![]()
現在永輝的管理層也換了血,葉國富作為名創優品的創始人,進入永輝董事會,還擔任改革領導小組組長,代行CEO職責,成了實際掌舵人。
但永輝超市創始人張軒松、張軒寧兄弟的股權狀況不太好,張軒松的股份處于質押狀態,張軒寧的股份被凍結,而且張軒寧之前還反對成立改革領導小組,認為沒有安排CEO職位讓人擔憂,這也說明管理層內部可能存在分歧。
更讓人擔心的是資金壓力。永輝已經連續虧了四年,2021年到2024年累計虧損近95億元,今年上半年又虧了2.41億。
為了支持轉型,永輝在7月底發布了定增預案,計劃募集不超過39.92億元,其中32.13億元要用來改298家門店,3.09億元升級物流倉儲,4.7億元補充流動資金或還貸款。
但這筆錢能不能順利募到、能不能用在刀刃上,都是未知數。
![]()
另外,第一大股東駿才國際的股權質押比例很高,已經質押了18.68億股,占其持股總數的70%,占永輝總股本的20.58%,加上其他股東的質押,永輝整體股權質押率達到21.85%,已經接近30%的警戒線,這意味著大股東的資金狀況也不樂觀,一旦股價下跌,可能會面臨平倉風險。
總結
短期陣痛明顯,營收利潤雙承壓
永輝2025年上半年的業績,是轉型陣痛的真實寫照。營收降兩成、扣非虧8億、關店227家,這些數據說明短期壓力巨大,關店成本、供應鏈改革代價、投資虧損,都讓利潤承壓。
但也不能忽視積極的一面,永輝“胖改”門店有成功案例,線上業務實現減虧且店倉盈利,股權變更后葉國富帶來了新的改革方向,定增募資也為后續轉型提供了可能。
不過,接下來幾個月,永輝能否按時完成200家門店的調改目標,調改后的門店能否持續帶動業績,定增進展如何,這些都是觀察其轉型成效的關鍵。
對于這家曾經的“商超龍頭”永輝來說,轉型沒有回頭路,但要想真正走出困境,光有“胖改”的口號還不夠,還需要在細節上落地、在核心問題上突破,否則可能會在陣痛中陷得更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