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許昌胖東來生活廣場旁邊,有一個不到三平方米的小小織補攤,已經在這兒擺了二十多年。攤主劉結實大叔,快六十歲了,一雙手布滿老繭,可就是靠這一針一線,縫出了他的堅持、誠信,也縫出了一座城市的溫度。11月6號,記者就在他攤前,見到了這位大家口中的“縫東來”——劉大叔。
“廣州的、上海的、天津的,還有河北邢臺的……”一說起自己的小攤,劉結實就一臉自豪地指指那些從全國各地寄來的包裹。很多人專門找過來,甚至不遠千里把破了的衣服寄過來,就為了讓他幫忙修補。每天少說十幾單,多的時候二三十單,忙起來凌晨三點就得開工,一直干到深夜十二點。
“咱也沒店面,就收便宜點,一般一二十、三十塊左右。”劉結實一直堅持低價,他說:“大家信得過我,我也得講誠信。你看人家于東來那么大的老板都講誠信,咱可不能砸了自己招牌。”
二十多年前,劉結實剛得了一場大病——肝硬化腹水,家里窮,看不起病,只能靠低保過日子。實在沒辦法,他帶著家人來到許昌,在胖東來超市邊上支起這個小攤,靠縫縫補補勉強維持生活。“那時候,就想著能掙口飯吃。”說起那段苦日子,劉結實還是忍不住掉眼淚。
不過,這座城市沒有讓他失望。收費不高、手藝又好,加上街坊鄰居的照顧,還有城管的人性化管理,讓這個小攤慢慢站穩了腳。更幸運的是,緊挨著胖東來,人流量特別大,也給他帶來了不少客人。現在,劉結實不但主動退了低保,還靠這門手藝養活了一大家子人,成了許昌人心里“修衣服就找他”的老師傅。
“在這兒二十多年,我也看著許昌越來越好,真是發展得快。”劉結實感慨地說。周圍從建行老樓變成現在的藥房,環境一直在變,但沒變的是街坊們的熱心和這座城市的包容。采訪那天,雖然是周二胖東來休息,但還是不斷有人來取衣服、送衣服。
![]()
一位剛取走衣服的市民指著修補的地方說:“你看,原來這兒破了個洞,現在一點都看不出來了,手藝真是好!”這樣的夸贊,劉結實聽過很多遍。他說,這也是他一直愿意守在這兒的原因。
![]()
這個小小的織補攤,不只是一個掙錢的地方,更是一座城市溫情的見證。在什么都講究快的今天,劉結實用他的“慢工細活”,守著一門老手藝,也用實實在在的勞動,贏得了大家的尊重。就像他常說的:“有啥難事了言一聲”——這句話,是于東來帶給他的溫暖,也是這個小攤回饋給大家的心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