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股“現打鮮奶”風潮正在全國各地迅速蔓延。
![]()
圖源:小紅書截圖
目前,不少企業都敏銳捕捉到這一市場動向,正加速布局鮮奶市場。其中,既有三元股份這種傳統乳企,還有味多美、百年義利等連鎖烘焙品牌的身影……
01
遍地開花的現打鮮奶?
當前,現打鮮奶的運營模式大致可分為兩大類。第一類模式是將現打鮮奶與新茶飲相結合。比如,去年12月底,武漢本土的揚子江乳業,開了一家名為“揚子江鮮奶鋪”的門店,主要售賣現打鮮奶、酸奶、鮮奶茶、鮮奶咖啡、奶凍甜品等產品,人均消費在10元左右。
![]()
圖源:三元
三元食品旗下北京市牛奶公司同樣采取這樣的模式,既售賣現打鮮奶,還推出了多款基于鮮奶制作的產品、包括特色茶飲、冰淇淋、奶昔以及奶皮子酸奶等,為消費者提供了多樣化的選擇。
其現打鮮奶提供250毫升與500毫升兩種容量選擇,售價分別為5.9元和10.9元,其他產品售價則在9.9元至25.9元。
![]()
圖源:在桂里
此外,“水牛奶第一股”皇氏乳業直接推出了新茶飲品牌“在桂里”,產品主打以水牛奶為基底的現制茶飲,售價為15.5-32.5元。無獨有偶,新疆乳企天潤乳業于2023年創立了“天潤乳業工廠店”品牌,主打現打鮮奶、酸奶以及牛乳饅頭三大系列產品,人均消費約15元。據大眾點評,目前天潤乳業工廠店開出近30家門店。
第二類模式是將現打鮮奶與烘焙相結合。青島的新希望琴牌乳業去年底開出了“現打鮮奶+現烤面包”新模式門店,名為“麥甜鮮奶&烘焙工坊”,售賣鮮奶、現烤面包、蛋糕等產品,其中現打鮮奶售價6.6元一瓶。
另一邊,成都一家名為“新希望鮮生活”的烘焙店,門店現打只賣當天的24小時鮮奶,現烤面包+24小時鮮牛奶或者麥片diy+24小時鮮牛奶僅需9.9元,該店目前已經是當地的新晉網紅打卡點。
02
現打鮮奶的生意好做嗎?
除傳統乳企外,味多美、百年義利等連鎖烘焙品牌,以及主營乳品銷售的各種鮮奶站,甚至一些菜市場里也出現了簡易現打鮮奶裝置。
值得注意的是,在乳業上游端也在乳企在布局。據業內消息,上游奶牛養殖企業中國圣牧已完成現打牛奶門店的試運營工作,主要模式是以常溫現打牛奶引流,帶動各類有機產品銷售,8月會在山東、廣東深圳鋪開。
眾所周知,當一個品類各方都在入場的時候,就代表著這個賽道有利可圖,但現打鮮奶這門生意真的好做嗎?
早在2022年,北京的紅星前進面包牛奶公司就憑借“現烤面包+現打牛奶”的創新模式迅速走紅,成為社交平臺上的打卡熱點。但“紅星前進”未能發展成為全國性品牌,也反映出該模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
圖源:紅星前進小紅書
現打鮮奶的核心優勢就是“鮮”,但這也意味著門店對供應鏈的依賴性較高,品牌的增長速度和輻射范圍都將因此受限,而這也是上述品牌門店基本局限在某一區域的原因。
更重要的是,現打鮮奶設備的管道和儲存罐清潔難度高,一旦清洗不到位,就容易滋生細菌,導致牛奶變質。
北京市朝陽區一家奶鋪經營者就告訴媒體,原本想在自家門店引進現打鮮奶業務,但向設備廠家咨詢打奶機工作原理后,最終決定放棄。
他表示,“現打鮮奶適合客流量大的門店,顧客打奶的頻次越高,產品品質保持得就越好。如果店里幾個小時沒人打奶,管道里的奶就不能要了,因為它已經接觸空氣,容易變質。一旦管道、瓶子清洗不到位,就有食品安全風險,尤其在夏季天熱的時候。”
比如,去年底,紅星前進面包牛奶公司就因后廚環境不衛生、食品安全制度不健全等問題被責令整改,甚至一度受到輿論質疑。
03
低溫鮮奶成為乳企突破口
乳企紛紛涌入“現打鮮奶+”賽道,其背后反映出的是行業因消費疲軟所面臨的業績壓力。自2022年以來,我國奶業持續面臨階段性過剩、奶源消化困難以及奶價低迷的挑戰。
當前乳制品市場整體消費依然低迷。尼爾森IQ數據顯示,2024年12月全渠道乳品銷售額同比下滑2.7%,其中線下渠道下跌5.0%,全年市場持續處于收縮區間。
受此影響,乳制品價格也呈現下降趨勢。根據商務部市場監測數據,2024年末牛奶平均零售價為12.18元/公斤,同比下降1.6%;全年均價為12.23元/公斤,同比下降2.3%。
![]()
圖源:pixabay.com
供應過剩與消費不振雙重壓力之下,乳企生存環境日益嚴峻。此前,FT食品乳業網整理匯總的28家上市乳企發布的2024年年度財報,僅6家增收增利,就能說明這一問題。
從毛利率來看,2024年A股毛利率超過30%的乳企只有4家,超過35%的乳企只有兩家,其中,陽光乳業的毛利率為37.85%,位居第二。而其高毛利主要源于產品結構——低溫乳制品作為公司主力業務,收入占比超八成,且毛利率長期穩定在40%以上;而常溫乳制品及飲料業務的毛利率僅約10%。
另據馬上贏數據顯示,占乳業市場規模最大的常溫白奶,市場份額占比同比下滑3%,達到43%;低溫酸奶結束多年的下滑,市場份額占比增長13%,達到19%;常溫酸奶市場份額占比下滑13%,占乳制品市場份額的10%;低溫鮮奶的市場份額雖然僅有5%,但卻成為為數不多增長的賽道。
無論從市場趨勢還是毛利率水平來看,低溫鮮奶都正成為乳業中為數不多的增長突破口。而眾多乳企布局該領域,也并非僅僅依靠銷售鮮奶本身盈利。一部分乳企更多是著眼于線下品牌體驗的構建,通過為消費者提供情緒價值,強化品牌認知。
另一些乳企則著眼于拓展餐飲端渠道。例如,皇氏乳業就曾在2024年年報中提到,創立“在桂里”這一品牌,是想將其作為向茶飲品牌推廣水牛奶的示范場所,為B端的客戶提供原料及口感改進的解決方案。
在FT食品乳業網看來,“現打鮮奶+”模式雖存在一定的地域局限和管理問題,但對乳企而言,仍不失為一種有效的營銷利器。鮮奶天然契合消費者對健康、新鮮現制產品的需求與期待,能夠有效建立品牌認知。
一旦線下門店的鮮奶產品贏得消費者信賴,“新鮮”這一核心標簽便能夠與品牌實現深度綁定,形成持續的品牌資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