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一些好消息給到打工人。
8月20日晚間的財報電話會上,BOSS直聘管理層透露了三組數據:
?6-7月面向應屆生的新增崗位數同比增長超過18%。
?7月份平臺新發布職位數同比增長約20%。
?互聯網行業回暖明顯,二季度活躍職位數創2021年以來新高,其中產品和技術類崗位增速領先。
說人話就是,招人的好崗位變多了。
無獨有偶,近期招商證券的一份報告也顯示,2025年全國新增招聘帖數量優于2023年、2024年同期。
![]()
雖然宏觀數據不反映每個人具體的冷暖,但可以想見,市場上崗位越多,覺得冷的人就會越少。
就業市場回暖,對招聘平臺來說,無疑也是一個好消息。
盡管這兩年有一種說法是“大家找工作越難,招聘平臺越吃香”,但現實情況并非如此——以BOSS直聘為例,其99%的收入來自于招聘端。
不僅是BOSS直聘,國內外的其他招聘平臺,收入也都以招聘端為主。越多企業招人,才會有越多企業向招聘平臺付費,招聘平臺的日子才會更好過。
這也是為什么投資機構在研究招聘行業企業的時候,都會高度關注市場崗位供給、關注就業指數——打工人的境遇,就是招聘平臺的業績風向標。招聘網站坐在打工人一方,打工人越開心,招聘平臺的業績才越有保障。
因此,在就業市場回暖的背景下,BOSS直聘也取得了不錯的業績。
2025年第二季度,公司實現營收21.02億元,同比上漲9.7%,高于市場此前預期。2025年第二季度,來自招聘端的收入為20.78億元,同比上漲9.8%。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的十二個月內,公司付費企業客戶數達到650萬,同比上漲10.2%。
BOSS直聘成立于2014年,之后靠“直聊+智能推薦”的模式異軍突起,至今已經成為行業龍頭。月狐數據顯示,第二季度BOSS直聘MAU穩居求職招聘App首位,約為排名二、三位的App的MAU之和。HRTechChina的統計顯示,截至7月底,在全球人力資源上市公司中,BOSS直聘市值排名第七。
![]()
跟隨就業話題的熱度,BOSS直聘也經常闖入大家的視線。這到底是怎樣的一家公司?今天通過財報來一探究竟。
01
如何賺錢?
如前文所述,BOSS直聘99%的收入來自于招聘端。
招聘方在BOSS直聘上能看到各種付費服務:VIP賬號、競招職位、曝光刷新卡、搜索暢聊卡……這些名字聽上去很復雜,但核心邏輯只有兩個:
節省時間。例如“牛人炸彈”功能,可以替HR自動向匹配的候選人打招呼,省下了篩選和溝通的時間。
通過價格調節供需。對于競爭激烈的崗位,如主播、銷售、房產中介等,平臺要求企業付費才能發布或獲得更多曝光。這樣一來,真正急著招人、愿意投入的企業會留下來,而“無效崗位”減少,求職者的體驗也能提升。
無論哪種方式,存在的前提都是企業有招聘需求、產品能夠在招人上幫助企業節省時間、提升效率。
一般而言,越是大型的企業,對節省時間、提升效率的需求就越強。從公司披露的公開數據,也能看到這樣的趨勢。2024年,BOSS直聘付費在5萬元以上的KA客戶貢獻的收入同比上漲40.4%,增速高于平臺整體的23.6%。
另一個思路是開拓新興市場。
這兩年,一線城市和白領招聘市場承壓,BOSS直聘的營收引擎悄然轉向了崗位充足、但在線招聘滲透率不足的低線級城市和藍領市場。2025年第一季度,藍領收入占比提升至超過39%;三線及以下城市收入貢獻同比提升至超過23%。到了2025年第二季度,這兩塊市場帶來的收入貢獻度繼續提升。
與所有由“供需關系”決定的商業模型所遭受的誤解一樣,市面上會有一些觀點擔心招聘網站脫離供需提價。但從實際情況考慮,這種操作的可行性并不高。
招聘服務是一個極度充分競爭的自由市場,招聘方可以同時在多個渠道發布招聘崗位招人。如果脫離市場實際設置價格,客戶就會很快流失。舉一個不太恰當的比方,企業選招聘網站的時候,就像普通人點外賣一樣,哪家價格合適、服務穩定就選哪家。
從實際BOSS直聘的客單價上看,過去四個季度基本持平,甚至略有下降,分別為1172元、1192元、1170元、1180元。平臺營收上漲,還是主要依靠企業客戶數上漲帶動。
02
如何盈利?
財報顯示,2025年第二季度BOSS直聘經調整后營業利潤8.8億元,同比增長33.4%。在營收增幅不大的情況下,利潤增長的主要原因就是——成本的下降。
自24Q1開始,BOSS直聘的總運營成本就呈現了下降的態勢。運營成本的下降,直接給利潤留出了空間。
特別是進入2025年之后,隨著‘DeepSeek’時刻的到來,趨勢更加明顯。
![]()
據管理層透露,BOSS直聘將AI應用到產品研發、客服、審核等企業運營環節。
例如,技術部門的代碼已經相當比例是AI生成。AI寫代碼之后,產研上線實驗和迭代的進度也加快了。單位時間內能夠做更多嘗試。另外,AI在客服培訓和日常工作中也有幫助。
另外值得說的是營銷與銷售費用的下降。BOSS直聘第二季度銷售和營銷費用為4.20億元,同比下降23%,占收入比降至歷史新低。
這是品牌成為頭部后的自然趨勢。當品牌成為行業頭部,認知度提升,所需要花費的拉新成本就會自然降低。這也是所謂的“頭部效應”。
03
AI帶來的變量
在二季度的電話會議上,分析師多次問到了AI相關的進展。AI是招聘行業的下一個拐點,似乎已經成為行業共識。對于所有招聘行業玩家來說,AI不僅是提升效率的工具,也是行業未來增長的引擎。
招聘平臺本質是一個求職者與招聘者的雙邊市場。平臺的核心價值,在于降低交易成本、提升撮合效率。AI正是實現這一點的關鍵。
例如在BOSS直聘的一項測試中,產品根據招聘方職位要求以及求職者背景,“千崗千面”地向招聘方展示求職者優勢,輔助招聘方更快抓住求職者亮點,從而提升達成。
有從業者給我們舉了一個例子:
求職者小林的簡歷要點是一個帶過5人小組的手游公會管理員,負責群內秩序與玩家糾紛處理,同時做每周數據匯總,會Excel。
如果是以前的推薦算法,只能根據關鍵詞相似(“運營”“Excel”“游戲”)和“看過/點過的人也看了”的協同機制來為小林推薦崗位。但在大模型的幫助下,系統會理解“糾紛調解≈客服/仲裁/風控”“帶人≈班組長/排班管理”,并基于這些等價關系為小林提供更多崗位。
即過去的關鍵詞匹配無法真正理解復雜語義,而AI通過自然語言處理與深度學習,可以將非結構化文本轉化為更精確的“人才畫像”和“職位畫像”,實現“千人千面、千崗千面”的精準推薦。
這種從技術底層上完成的效果優化,從產品價值到商業價值,只是時間問題。
另一方面,長期以來招聘行業一直飽受“虛假職位”的困擾。安全與信任感的提升,是用戶長期增長的基礎。在識別虛假職位、詐騙信息、違規內容等方面上,AI都能起到提質提效的作用。例如近期利BOSS直聘用AI工具去識別更加隱晦的攻擊性和違反平臺規則的語言,公開的職位信息與簡歷中的違規內容被識別、攔截的比例上升。
因此,對于包括BOSS直聘在內的所有招聘平臺來說,AI都是必須重注的方向。隨著數據飛輪效應的累積,AI模型不斷迭代,匹配效率也會不斷提升,平臺的用戶黏性和切換成本也隨之加深。
更重要的是,在全球范圍內,沒有一個企業服務市場如中國市場一樣,企業數量多、業務維度多元,疊加零工經濟、遠程辦公等趨勢,招聘需求正變得碎片化、動態化。唯有更先進的技術,才能應對這種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