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房企正式進入爆雷行列!
NO.1|壹
路勁集團爆雷?
近日,路勁集團(01098.HK)公告坐實違約:一筆2029年7月到期、利率5.2%的美元債,本應在7月12日支付利息,卻在30天寬限期后仍未能兌付。更決絕的是,公司宣稱“為公平起見”,即日起暫停支付所有境外票據、永續債及銀行貸款的本息!
![]()
資本市場的絞殺戰早已埋下伏筆:
此前,路勁存續的5筆美元債集體投票失敗,關鍵阻力來自持有25%否決權的債權人團體;
債權人強硬要求:同意費從1%提高到3.3% + 拒絕“以債抵息”+索要印尼高速項目優先處置權;
而路勁原計劃暫停現金付息、提高資產回款至60%用于經營——雙方徹底談崩!
這已是路勁年內第二次實質違約。早在2月,其3億美元永續債利息延期支付時,業內便預警“半只腳踩進雷區”。如今徹底躺平,引發連鎖反應:債權人兌現無期,公司信用崩塌。更令人心悸的是,港資房企集體步入后塵——新世界發展展期債務、英皇國際質押總部大樓,危機正在蔓延。
NO.2|貳
萬億房企退市
幾乎同一時間,恒大投下另一枚深水炸彈:將于8月25日正式退市,8月22日最后交易日,且不再申請復核!這家曾登頂“萬億房企”的巨頭,就此終結16年資本征程。
![]()
一組數據看盡興衰:
2009年:港股上市,募資額創當年紀錄;
2016年:銷售額突破萬億,股價暴漲206%;
2021年:債務危機爆發,負債總額達1.97萬億;
2025年:股價定格0.163港元,市值蒸發超99.8%!
受恒大影響,多家房企因此暴雷。其中合肥建工就在其列。
自2025年8月31日起,解除建工與你簽訂的勞動合同。”7月31日,這條冰冷的短信抵達數千名合肥建工集團員工的手機。一家擁有67年歷史的省級國企就此畫上句號。合肥建工的前身可追溯至1958年成立的合肥市建工局。歷經改制與重組,1991年正式注冊為“合肥建工集團有限公司”,2008年并入安徽安糧集團,2018年成為世界500強企業海螺集團的成員企業。輝煌時期,這家企業曾三獲建筑行業最高榮譽“魯班獎”。
截至2024年11月,合肥建工資產127.3億元,負債卻高達162.29億元,凈負債缺口35億元,資產負債率飆升至127%。這意味著即便變賣所有資產,仍無法覆蓋巨額債務。
![]()
企業崩塌的根源直指恒大。作為安徽本土龍頭建筑企業,合肥建工70%業務來自恒大項目。2021年恒大暴雷后,其應收賬款迅速惡化,僅合肥恒大中心等項目就形成壞賬超20億元。 在房地產高速擴張期,合肥建工大量承接恒大項目并采取墊資建設模式,高峰時墊資比例超過70%。企業危機早有預兆。
2024年2月29日,合肥建工數千名員工陸續收到待崗通知書,待崗期長達9個月,期間僅按合肥市最低工資標準發放待遇。這一措施暴露了企業流動性已徹底枯竭。
![]()
今年3月,公司原董事長落馬揭開了更深層問題。根據通報稱,原董事長涉嫌“靠企吃企”,利用職務便利在工程承攬、資金使用中謀取私利,其違規出借資金、獨斷專行的決策導致國有資產遭受“特別重大損失”。
隨著法院指定破產管理人,這家六十七年老牌國企的運營就此停擺。
NO.3|叁
結語
近年來,多家房企倒閉,是房地產行業深度調整的必然結果,高杠桿、高周轉的發展模式已成致命陷阱,建筑行業長期奉行“墊資-承接-回款”的經營邏輯,在房地產上行期尚可運轉,一旦遭遇行業下行,甲方資金斷裂,乙方立即陷入債務漩渦。管理失控與權力尋租加速了企業衰亡。
第一房智庫觀點:
路勁違約和恒大退市事件凸顯中國房地產行業深層危機:債務流動性枯竭正從內地房企蔓延至港資企業,如路勁的債權人博弈與恒大退市后的“國家隊接盤”模式,揭示行業風險已進入新階段。核心教訓在于“規模神話”的破滅——房企過度依賴高杠桿擴張,當銷售回款不足時,必然觸發連鎖違約。
投資者和購房者需警惕:企業債務結構和政策約束成關鍵風險點。未來,行業將加速分化:央企接盤能救活部分項目,但遺留問題警示,房企必須轉向現金流優先策略,避免陷入債權人“零和博弈”的陷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