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問一個問題,你知道木須肉為什么叫作木須肉嗎?
這個問題并不難回答,因為里面的炒雞蛋被稱為木須。那么第二個問題來了,你知道炒雞蛋為什么叫作木須嗎?原因就是炒雞蛋的外型與黃色的苜蓿花十分相似。可能有的朋友要有不同意見了,苜蓿路邊隨處可見,明明是開的紫色小花,為什么說是黃色呢?其實通常所說的苜蓿有兩種,一種主要分布在我國的南方地區,俗稱南苜蓿,它開出的花就是黃色的,可以作為野菜食用。另一種則分布在我國的北方地區,俗稱北苜蓿,開出的是紫色小花,所以也稱紫花苜蓿。
![]()
與作為野菜食用的南苜蓿不同,北苜蓿主要作用就是充當牧草。
事實上北苜蓿不僅是一種牧草,甚至可以稱其為是牧草之王。因為北苜蓿含有大量的蛋白質和維生素,對于食草動物來說就好比是營養餐,特別是在奶牛養殖中,它幾乎是不可缺少的。用苜蓿喂養奶牛,不僅可以提高產奶量,對于改善產奶品質也有幫助。在早些年的時候,我國奶牛養殖中添加的牧草比重較小,所以對于苜蓿的需求也不大,但在2008年之后發生了變化。
![]()
從2008年開始,我國開始推動改善奶牛養殖飼料配方,牧草的添加比例逐漸加大,于是對苜蓿的需求也就開始增加。
需求增加了,而國內產量又跟不上,就只能依靠進口了。根據數據顯示,在2008年的時候,我國苜蓿干草的進口量為1.94萬噸,之后逐年上漲,到了2022年的時候,我國苜蓿干草的進口量已經達到了207萬噸以上。你或許會感到疑惑,這苜蓿路邊隨處可見,有塊地就能種,怎么還需要如此大量的進口呢?
![]()
苜蓿雖然是一種隨處可見的植物,在我國野外的分布歷史也十分久遠,但人工種植的時間卻并不長。
人工種植與野外自然生長不同,因為要占用大面積土地,所以是要追求產量的,而紫花苜蓿主要生長在我國北方地區,人工種植必須要面對的一個問題就是“倒春寒”。人工種植苜蓿時,苜蓿的幼苗在移栽或越冬后,需要恢復生長一段時間,逐漸由黃色變為綠色,這個過程稱之為“返青”,而如果在返青時恰好遇上了倒春寒,導致苜蓿未能及時返青,產量就會大幅下降。
![]()
要解決倒春寒的問題,就需要找到一種抗逆性好的苜蓿品種,而無論是我國本土的紫花苜蓿,還是從美國或其他國家進口的種子,都沒有一種非常適合我國產區栽培的品種,這就導致我國的苜蓿產量很難上得去。
再者我國牧草種植空間極為有限,能大面積種植的只有內蒙和甘肅的一些地方,加上國內苜蓿加工產業鏈條并不完善,所以苜蓿的種植加工成本也相對偏高。一方面是產量低和成本高,另一方面則是需求大,所以就只能從國外進口了。
![]()
我國進口苜蓿的第一大來源就是美國,占了總進口量的八九成。
美國地廣人稀,有大面積的土地可以用來種植苜蓿,所以美國是全球第一苜蓿出口國,而我國正好需要大量的苜蓿,自然就從美國進口了。不過近年來,我國也在設法降低苜蓿的進口量,一方面是發展本土苜蓿產業,另一方面則是尋找其他的替代品,比如此前提出的用青貯玉米來充當牧草,雖然引起了不小的爭議,但也提供了很好的思路。雖然自古以來苜蓿就是優質的牧草,但也并非無可替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