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8月15日,中國郵政發行《古樹名木》郵票1套4枚,北京郵票廠膠雕套印,設計者和雕刻者均為楊志英和徐喆,計劃發行量470萬套,總面值1880萬元。
![]()
【第一部分】可見光下郵票效果。
直接觀察時四枚郵票有較強的立體感,雕刻線條清晰明快,將主樹干體現的更加挺拔壯麗。
![]()
![]()
![]()
![]()
四枚郵票中第一枚和第四枚顏色鮮艷,第二枚和第三枚相近卻略有不同,放在一起時有很強的對比度,色調上有一種高低低高的起伏感,既有獨立的辨識度,又有對仗的的潛在美感。
迎光觀察時,雕刻線條凸起,郵票光澤度較高,雕刻油墨連貫沒有斷續,整體圖案都很好的附著在紙面上,少有漏墨白點的情況。
![]()
![]()
郵票背面潔白,無雕刻版常見的油墨沾污。
![]()
郵票齒孔表現一般,除了漏膠情況外,可能是紙質原因,出現了少量斷齒及斷面分層現象。
![]()
![]()
【第二部分】熒光燈下郵票效果。
此次郵票采用熒光油墨印刷,但熒光效果不是很強,熒光主要集中在樹葉部分,熒光編碼則位于郵票畫面偏左側,紙張內含有加密熒光纖維。
![]()
![]()
![]()
![]()
【第三部分】郵票暗記。
此次郵票暗記為套票名稱拼音的大寫首字母,每枚上有4個,均為“G”“S”“M”“M”。
第一枚郵票暗記位置:
![]()
第二枚郵票暗記位置:
![]()
第三枚郵票暗記位置:
![]()
第四枚郵票暗記位置:
![]()
【第四部分】郵票關鍵信息掃描細節。
郵票志號方面,志號為膠版印刷,邊緣有輕微染暈情況,但不放大時并不明顯。
![]()
![]()
![]()
![]()
郵票面值方面,數字周圍增加了白色描邊效果,可以和畫面進行視覺上分離,增加了設計感。
![]()
![]()
郵票名稱也是膠版印刷,和志號一樣有染暈的情況,且文字上部比下部溢出點要多。
![]()
【第五部分】郵票圖案其它細節掃描。
第一枚郵票細節:
![]()
![]()
![]()
![]()
第二枚郵票細節:
![]()
![]()
![]()
![]()
第三枚郵票細節:
![]()
![]()
![]()
![]()
![]()
![]()
![]()
第四枚郵票細節:
![]()
![]()
![]()
![]()
![]()
![]()
![]()
通過放大可以看到,郵票雖然出現了輕微套色偏移,但并不影響整體美感,第一枚和第三枚左下角的建筑物顏色較淺,受制于膠版本身的印刷效果,所以會有一些模糊,但能夠看清牌匾上的文字,也是值得表揚的。
![]()
美中不足之處是雕刻版沒有達到早期老一輩雕刻師的水平,濃密樹葉與枝干線條沒有處理好,仔細看會有很強的凌亂感,突然冒出的較長線條雖然代表了細微的樹枝,但和相同效果的樹葉輪廓放在一起就會顯得很雜,沒有顯出層次。
![]()
其次是樹木主干的表現上,彎折處部分線條雕刻得過于圓潤,失去了千年古樹的蒼勁感,有些“卡通化”。
![]()
而第二枚左下角的翠云廊碑更是將“翠”字的上部和碑頂重疊在了一起,文字上則出現了磚縫黑線覆蓋到文字上的情況,對比真實照片,明顯是設計和雕刻上的失誤。
![]()
【第六部分】總結。
2025年郵票的設計水平明顯要高于往年,雖然僅發行了17套郵票,但不少設計已經獲得了集郵者們的高度評價,這套《古樹名木》更是得到了絕大多數人的喜愛,所以出現了零售秒光的情況。
![]()
拋開可能出現的打折現象,僅從設計上來說,這套郵票的畫面和配色已經達到了較高的藝術水平,雖然在雕刻細節上還有些瑕疵,但都是瑕不掩瑜的小問題,設計得好大家一定能夠看得到,這套郵票就是很好的例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