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思如
河南鄭州續面事件,三天后真相反轉:140.58元消費憑證曬出,街道辦證實“六七十元消費為不實言論”,輿論矛頭瞬間轉向商家。
一場由一碗面引發的鬧劇,揭開了當下社會信任危機的傷疤。
一場由片面信息點燃的輿論大火
事件爆發之初,網絡輿論呈現一邊倒態勢。
當面館老板將未打碼的監控視頻配上“7人點一碗面續三次”的文字傳上網絡時,洶涌的輿論瞬間將顧客淹沒在“貪小便宜”“像乞丐”的罵聲中。
“七個人吃一碗面還要續三次?臉皮比城墻還厚!”網友的憤怒留言瞬間刷屏。
在#續面事件#話題下,超過十萬條評論中充斥著對顧客的道德審判。
社交媒體時代,情緒永遠跑在真相前面——這一定律再次應驗。
面館老板后來承認:“當時不是一次性點的,自己不是收銀員,當時確實不清楚具體金額”。但在那一刻,這個關鍵細節被選擇性忽略了。
帶著“受害者”光環的面館老板,用一段剪輯過的視頻成功點燃了公眾的正義怒火。
網絡暴力威力無窮——當事人馬女士的家人坦言:“視頻曝光后壓力巨大,尤其擔心孩子被網暴”。
在流量為王的時代,普通人一不留神就會成為網絡審判的祭品。
真相逆轉,暴露輿論的盲目
劇情在8月15日迎來戲劇性反轉。馬女士亮出消費憑證:線下支付61元,加上團購的1斤羊排39.8元、兩份羊肉串39.78元,總計140.58元。
街道辦工作人員公開證實:“網傳60-70元消費不實,實際花費超140元”。
更關鍵的是,所謂“續面三次”實為兩次——第一次大人續,第二次孩子續,第三次請求根本未發生。
沖突的真正導火索是廚師在續面時質問孩子“幾人吃飯”,導致孩子受委屈。
輿論瞬間轉向,網友痛斥:
“老板撒謊剪輯視頻,把顧客當流量工具!”
“700多條差評的店本身就有問題”。
“以后吃飯得學會‘帶證據說話’”。
無良商家,遲早倒閉!
百姓生存的艱難與智慧
面館的“免費續面”本是“攬客手段”,但當3名成人帶4名兒童共享一碗面時,這種“攬客手段”遭遇了現實困境。
共情商家的人說:“七人吃一碗面還續三次,這不是占便宜是耍流氓!”
共情顧客的人說:“孩子吃口面能花多少錢?老板格局太小”。
說到底,這里面的深層原因還是底層百姓的生存智慧,而商家又何嘗不是知道這種生存智慧,且利用這種生存智慧去攬客?
商家的普遍心理是:既要靠優惠吸引顧客,又怕被鉆空子吃垮。
顧客的普遍心理是:能鉆空子為何不鉆?
有網友道破天機:“140元七人餐,在鄭州能吃飽就不錯了,計較什么面子?”
百姓錢包里都沒錢,當高昂的生活成本遇上有限的消費能力,老百姓的“精打細算”是人之常情,也是必備的生存技能。
畢竟,有錢誰不想體面點呢?關鍵不還是沒錢嘛!
一碗面照出的時代病
在轄區街道辦、派出所和市場監管所聯合調解下,8月15日深夜雙方達成和解。面館老板刪除視頻并公開道歉:“我發布的視頻給孩子造成了影響,我表示抱歉”。
和解協議包含三條實質性內容:顧客刪除差評;商家明確公示“一人一碗面免費續”規則;帶兒童顧客需額外購買半價兒童面。
面館老板雖然道了歉,但仍然感委屈;馬女士等7人雖然獲得清白,卻留下心理陰影。
這是一場雙輸結局,反映出當下社會的信任危機。
網友曝光該店曾以“888元學徒費”招工卻不傳技術。——當商家的誠信成為稀缺品,每個普通人都可能成為下一個馬女士。
更嚴重的是社會包容度的下降:“占便宜”成為商家預設的立場,顧客則隨時準備用差評反擊。
人與人之間的基本信任,在猜疑中消磨殆盡。
若當初老板多問一句,顧客多解釋一句,何至于此?
一碗面的背后,站著無數在規則夾縫中,艱難求生的普通人。
——我們需要的不僅是明碼標價的續面規則,更是一個免于道德審判的生存空間,一份將心比心的體諒!
想看更多?請移步知識星球。如何加入“思如哲思”的知識星球?
![]()
思如哲思
關注普通人的「生存處境」,思考更好的「人生出路」。作者思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