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記者從武威市農業農村局獲悉,我市小麥節水種植技術取得重大突破,在極限節水灌溉情況下單產達到1100斤。
近年來,市農技中心緊盯水資源極端短缺的現實,聚焦主要糧食作物節水、提產、降耗、增效四個方面做文章、下功夫,尤其針對小麥種植生產中灌溉方式仍以大水漫灌為主,耗水量大、水效益低,費工費時的現狀,經過四年的探索實踐,創新研發了小麥覆膜穴播滴灌種植技術,該技術具有“四節”(節水、節種、節肥、節藥)、“四抗”(抗寒、抗旱、抗倒伏、抗病)、“兩增”(增產、增效)、“一提早”(提早成熟約一周)的顯著優勢,在不同生態類型區域推廣種植,深受種植戶好評。
![]()
該技術經不同區域大面積示范顯示,小麥覆膜穴播滴灌技術畝用水量180立方米左右,較大水漫灌種植畝節水200立方米以上,較淺埋滴灌畝節水100立方米以上。小麥淺埋滴灌種植存在不保墑、出苗率差的問題,需要澆2-3個安種水才能保證出苗,而覆膜穴播滴灌只需澆灌一次安種水,就可保證出苗,省水省時省力;畝用種量45斤左右,相較于傳統漫灌、淺埋滴灌種植畝用種量60-70斤,每畝節約種子15-25斤;實現了水肥一體化,精準施肥,減少了化肥的使用量,同時穴播種植,增加了植株間的通風透光性,使得病蟲害發生顯著降低,農藥使用量和使用次數減少;地膜覆蓋能夠有效阻擋土壤熱量的散失,顯著提高地溫2-5℃,尤其在早春低溫季節,能有效促進小麥早生快發,抵御倒春寒的危害。同時,地膜覆蓋能有效減少土壤水分蒸發,抗旱性增強;較淺埋滴灌、漫灌種植小麥增產8%以上,而且覆膜穴播滴灌小麥減少了播種量、灌水量、灌水次數以及用工量,從而實現了降耗增產增效的目的;較淺埋滴灌、漫灌種植小麥能夠提早成熟約一周時間,為后茬作物種植贏得寶貴時間,有效增加后茬作物生長的有效積溫和生長周期,最終有效提高后茬作物產量。
![]()
目前,該技術已在涼州、民勤、古浪,金昌市永昌等縣區示范推廣,累計推廣種植面積3萬畝以上,展現出廣闊的推廣應用前景和發展潛力。隨著技術的進一步優化完善和大面積推廣,必將為河西走廊乃至水資源短缺的西北灌區小麥種植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節約農業生產用水,推動農業綠色可持續發展貢獻更大力量。
來源:武威日報 記者范武平
![]()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如認為內容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