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吳大爺二三事,一起共同成長
知識分享 丨生活感悟
學習思考,尋找自我。
大家好,我是滿肚子雞湯的吳大爺,一個天天在鍵盤上敲打心靈,喜歡給人講知識講故事的男人。
今天不講雞湯,講點關于你和錢的故事。
“富爸爸說:我不為錢工作。”
你呢?
是不是還在為錢賣力打工,然后再用掙來的錢拼命回血?
如果你曾聽說過《富爸爸窮爸爸》,那么恭喜你,起碼在財務自由的路上有過一次心動。
如果你沒聽過,那更好,我今天就來告訴你這本書的精髓,不只是炒房或買股票那么膚淺,而是一場對“金錢思維”的徹底革命。
![]()
一、貧窮,其實不是口袋里的事
“貧窮”這兩個字,在多數人眼里是銀行賬戶上的數字。
但在《富爸爸窮爸爸》的世界觀中,貧窮是一種思維習慣,而非經濟狀態。
窮爸爸常說:“我付不起。”
富爸爸會說:“我怎樣才能付得起?”
這一句話,簡單得像小學生作文,卻藏著人生的AB劇本。
“我付不起”是一個終點句,不需要大腦參與,只需要放棄。
“我怎樣才能付得起”是一個起點句,你必須動腦思考路徑、資源、策略。
這正是窮人和富人的根本區別:
富人不是更努力,而是更愿意動腦,思考“怎么玩”而不是“怎么干”。
![]()
二、別做為錢工作的那類人
“為錢工作”,聽起來再自然不過了。
畢竟從小到大,我們都被教育要“找份穩定的工作”,拿到工資,再繳個稅,養家糊口。
但你有沒有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越努力工作的人,稅交得越多。
書里有一段特別扎心的話:
“只要你為錢而工作,你就要繳稅。而富人,他們不為錢工作。”
這是什么意思?
富人通過公司、資產、投資等方式賺錢,這些收益并非勞動所得,因此稅率很低。
他們學會了讓錢為自己工作,而不是自己去拼命賺錢。
你以為你在為公司賣命,其實你只是政府稅收體系里的一塊“肥肉”。
![]()
三、“房子是資產”?你被騙了20年
曾幾何時,我們被深深洗腦:“有房才有安全感,房子是最重要的資產。”
可《富爸爸窮爸爸》狠狠地打臉了這一觀念。
富爸爸說:你住的房子不是資產,是負債。
為什么?
因為它不會給你帶來正向現金流。
你得按揭、裝修、維修、繳物業費、水電費……每個月都得掏錢。
真正的資產,是能源源不斷給你帶來收入的東西,比如出租房、股票分紅、版權收益。
這一觀點在2008年金融危機中被狠狠驗證。
普通人的房子縮水、斷供、貶值,而富人的資產,對沖基金、投資組合,卻在危機中趁勢暴漲。
這就是資本的力量:他們不是在掙工資,而是在玩規則。
![]()
四、窮人與富人的思維游戲
人的認知是由語言建構的。
一個人說的是“我做不到”,他的行為就很可能是逃避;
而說“我怎么做才能做到?”的人,會進入創造性解法的思維模式。
舉個小例子——
我第一次聽完理財課程的時候,還只是個月光青年。
可那天開始,我就學會了一個技巧:把信用卡和花唄設置成最后一天還款。
你可能會笑:“這不就多幾天利息?”
但正是這微小的“利息思維”,讓我開始重新理解“錢為我工作”的含義。
后來我也吃過虧,早期用花唄超額消費,以為“刷得起就是買得起”,結果花錢買了教訓,也因此學會了財務紀律。
所謂富人思維,并不是動不動買理財產品或炒幣,而是你是否用大腦在對待每一分錢。
![]()
五、選擇不同,命運也就不同
在這個拼命“內卷”的時代,越來越多年輕人開始意識到:單靠“努力”并不夠,你需要的是認知進化。
你可以選擇做個努力的上班族,也可以選擇學習財務知識,逐步建立自己的“資產系統”。
你可以繼續刷短視頻、買盲盒,也可以選擇看一本書,搭建屬于自己的“思維金庫”。
你可以說“我付不起”,也可以開始問自己:“我怎樣才能擁有它?”
結語:不為錢工作,是一種信仰
如果你有幸第二次讀《富爸爸窮爸爸》,你會發現,它其實不是教你怎么賺錢,而是教你怎么思考錢、對待錢、使用錢。
l你不能控制工資漲不漲,但你能控制思維跳不跳。
l你不能控制房價漲不漲,但你能控制自己的現金流好不好。
最重要的,是你愿不愿意從今天開始,停止為錢工作,而是開始讓錢為你工作。
因為選擇不同,命運也真的不同。
歡迎點贊、轉發、評論。
我是吳大爺,夜風同學
愿一路陪你共同成長!
如果你覺得這些內容對你有啟發,記得點個贊,留個言。
別做沉默的窮爸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