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綠水青山映鷺島
和諧共生譜新篇
2025年“8·15”全國生態日
暨廈門珍稀海洋物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成立25周年活動舉行
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提出20周年之際,2025年全國生態日暨廈門珍稀海洋物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成立25周年主題宣傳活動,8月15日上午在廈門一中思明分校舉行。本次活動由廈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主辦,廈門中華白海豚文昌魚自然保護區事務中心承辦,自然資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廈門一中思明分校、廈門市觀鳥協會協辦,旨在深化生態文明實踐,展現廈門海洋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果。
廈門珍稀海洋物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作為我國首個以城市命名、以海洋珍稀物種為保護主體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自2000年成立以來守護“水上大熊貓”中華白海豚等旗艦物種25載,成效卓著。
![]()
![]()
![]()
![]()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圖片
活動現場,最暖心的瞬間是保護區授予10頭中華白海豚首批“廈門生態市民”稱號。自然資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王先艷研究員像介紹老朋友一樣,講述著這批特殊“市民”與城市共生的溫情故事,生動詮釋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理念,引發全場共鳴。
![]()
![]()
![]()
![]()
![]()
![]()
![]()
![]()
![]()
![]()
右滑認識十位“生態市民”
儀式由廈門一中思明分校校長林靜致歡迎辭拉開序幕。廈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保護區事務中心主任蘇順昌致辭回顧保護區發展歷程,市資源規劃局海域處戴閩玥副處長闡述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廈門實踐”經驗。出席活動的還有市資源規劃局森保處處長沈思東、海洋三所科技處副處長馬牧、廈門市觀鳥協會會長彭志偉、廈門市濱海小學校長陳俊強、廈門市思明區教育局劉映辰老師等領導和嘉賓。
![]()
![]()
廈門的海為何如此生機盎然?市資源規劃局海域處戴閩玥副處長分享了其中的“廈門密碼”。她提到政府與市民共建生態文明的典范案例——因市民呼吁建立的五緣灣栗喉蜂虎自然保護區,彰顯廈門全民參與保護的傳統。
![]()
現場還首發了《廈門珍稀海洋物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5周年專題片》,并深情致敬已故功勛專家黃宗國、“白鷺老人”江老財。活動現場向5名各行業熱情參與保護區工作的一線人員及志愿者團隊代表頒發“保護區守護者”證書。同時亮相的《人海和諧 蔚藍守望》25周年紀念畫冊,是這座城市共同的珍貴守護記憶。
![]()
![]()
![]()
清澈的童聲唱響未來。廈門一中思明分校學生代表還現場宣讀《海洋珍稀物種保護倡議書》,展現了青少年守護碧海藍天的決心。
![]()
![]()
![]()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圖片
儀式結束后,嘉賓們參觀校園并就深化生態教育合作展開交流。配套活動同期啟動:即日起至9月初,廈門一中思明分校將舉辦“最美小鳥”生態攝影展,集中展示栗喉蜂虎,以及中華白海豚等珍稀物種影像和相關保護法規;8月16日,在廈門中華白海豚文昌魚自然區事務中心指導和支持下,由中國電信廈門分公司、新浪廈門、不懂實驗室組織12組親子家庭,走進火燒嶼中華白海豚救護繁育基地,實地了解中華白海豚救護及繁育知識,感受廈門生態美好。
![]()
本次活動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為指引,既是對全國生態日的獻禮,亦是對廈門保護區25年堅守的禮贊,彰顯廈門擘畫生態新畫卷的堅定信念。
組織機構
廈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廈門中華白海豚文昌魚自然保護區事務中心
協辦單位
自然資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廈門一中思明分校
廈門市觀鳥協會
執行機構
不懂實驗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