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詹姆斯是實用主義哲學的奠基人及美國心理學先驅,他的思想深刻影響了哲學、心理學及社會科學領域。以下是他的一些經典語錄,道出了常見的人性誤區和陷阱:
![]()
1、生活是自己關注的事物的集合
我們的生活最終是我們所關注的事物的集合。
詹姆斯提醒人們:你關注什么,什么就會在你的生活中變得清晰、重要,甚至占據全部。你關注痛苦,痛苦就會成為你生活的底色;你關注可能性,機會就會在你的視野中顯現。
我們的生活形態由自己的 “關注選擇” 決定,而非外部世界的全部。關注焦點決定了我們的生活、甚至命運。
![]()
生活的改變,始于 “關注焦點” 的調整。當覺得生活痛苦、焦慮或空虛時,不必急著否定環境或自己,不妨先審視自己:“我最近把注意力放在了哪里?”
當試著將關注焦點從令自己感到痛苦和焦慮的事物轉向令自己感到愉悅的事物、將抱怨轉向具體的行動時,生活的 “集合” 也將會隨之而更新。
![]()
2、對世界的看法,取決于自己的選擇
我們對世界的看法是由我們選擇聆聽的內容決定的。
天才實際上只是以一種不尋常的方式感知事物的能力。
詹姆斯通過以上兩句話提醒人們:我們對世界的認知并非 “客觀真相的直接投射”,而是由自己主動或被動 “選擇接收的信息” 所編織的結果。
“聆聽的內容” 是自己認知的 “原材料”,而“選擇” 則決定了自己認知的 “邊界與質量”。
![]()
認知的提升,始于謙遜和開放的心態,獨立思考,不盲目迷信權威或從眾。
對世界的看法,從來不是 “世界本來是什么”,而是 “自己允許自己聽見什么”。
有時,與其埋怨 “缺乏機遇、大環境不好”,不如先審視:我是否給了自己 “聽見更多可能性” 的機會?
理性和獨立思考、主動選擇多元的 “聆聽內容”,才能避免被誤導,從而洞察真相、不斷打破自己認知的局限、發現更多的可能。
![]()
3、學習和思考淪為整理自己偏見的過程
很多人覺得他們在思考,但實際上只是重新整理自己的偏見。
詹姆斯強調:真正的學習和思考應該是客觀、理性和開放的思維活動,它要求擺脫過往知識、經驗和觀點等即有已知的束縛、放下自己的成見和偏好。以客觀的態度、開放性的心態去審視各種信息、知識和觀點,從而不斷吸收新的知識、拓展自己認知的邊界、得出客觀和合理的結論。
如果僅是在“已知”的領域內不斷地增加信息量,用舊框架解讀新信息,那么學習和思考將成為“整理和驗證自己偏見”的過程。
![]()
4、過于關注遠方的理論,忽視了自己的經驗
詹姆斯認為,生活的藝術在于從經驗中提取意義。
自己的經歷和經驗,所帶來的教益比任何一本書籍都好。
人們往往容易忽略了自己最迫切的實際需求和發力點,沒有從熟悉的生活和工作中去總結經驗、汲取智慧,而是一味地追尋遠方看似高深的理論。
![]()
5、試圖通過逃避來獲得心靈的安寧
詹姆斯認為,每天都做一兩件你應做但不想做的事,這能減輕精神負擔。
生活中的很多事情是無法逃避的,將會在生命中反復不斷地出現。
你接納什么,什么就會消失。你逃避或抗拒什么,什么就會持續困擾你。
![]()
獲得心靈的安寧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接納并不斷地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
現代腦科學和心理學研究證實:持續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大腦對不適感的敏感度將會出現明顯下降。人們的精神狀態將會產生積極影響,減輕心理上的負擔,幫助人們實現從"逃避痛苦"到"駕馭不適"的轉變。
![]()
6、將問題歸結于環境,忽視了自己的心態和想法
我們這一代人最偉大的發現是,人類可以通過改變自己的心態來改變自己的生活。
如果你能改變你的想法,你就能改變你的生活。
詹姆斯通過以上兩句話提醒人們:外部環境和結果是我們無法控制的,但心態、想法和行動是自己可以控制的。當我們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專注于做好當下的事情時,便將有助于獲得更好的結果、從而改變自己的際遇和生活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