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深圳有不少有趣的地名,細細一想,又會覺得“名不副實”,讓人會心一笑。
八卦嶺沒有嶺,安托山沒有山,車公廟不見廟;位于南山西麗的留仙洞,沒有洞窟,更沒有神仙。
雖然地名或緣于傳說,現已難考證,但從字面意思不難理解 —— 留仙留仙,留住神仙。
不過,如果你在十多年前來到這里,只會留下一個印象——荒。
雖然有村子在,但別說“留仙”,連留人都有點難。
只是誰能料想,這片曾被深圳人嫌棄的“山旮旯”,如今成為讓人羨慕的宜居之地。

![]()
![]()
![]()
“下一站,留仙洞。”
相信許多深圳人乘坐地鐵5號線時,難免會對其中一個站名抱有疑問:
“每次經過都在想,這里是有神仙洞府,還是有可以修仙的山洞?”
在深圳的眾多地鐵站中,留仙洞站是唯二名字帶“仙”字的站點,另一個是仙湖路站,遠遠不及留仙洞神秘,引人遐想。
![]()
深圳地鐵站命名常常是因地制宜,留仙洞也不例外。
別看地鐵站周邊是學校、住宅以及產業園,沿著留仙大道一路走到同樂路就會發現......
留仙公園、留仙茗苑、留仙幼兒園、留仙文化園、留仙洞大廈等等。片區規模不大, 一路上的“含仙量”屬實不低。
一切命名的起源,源自于一個名為留仙洞村的地方。
![]()
![]()
![]()
![]()
留仙洞的名字,得拆開成“留仙”、“洞”來解釋。
首先,洞并非大家第一時間聯想到的“山洞”,地名學界對”洞“字用于地名其實早有共識,在古越語中 “洞”(峒 / 垌)指山間盆地、盆地以及田地等。
此外,客家話中 “洞” 有“山”的含義,作為山名的時候也常寫作”棟/峒或崠/崠”,這些帶“洞”的地名,衍生作村名的情況,大量存在于客家地區。
留仙洞村的世居村民恰恰是客家民系,且周邊環山,正合語義。
所以,留仙洞,倒也不是沒有“洞”,只不過沒有大家認為的“洞”而已。
![]()
民國地圖上的留仙洞
關于“留仙”的由來,則與一段民間傳說緊密相連。
據說清朝時期,每晚傍晚會有女子到留仙洞村用兩枚錢向村民買燈油,隨后便消失不見。
村民搜尋無果,認為是神仙顯靈,于是在竹林建起一座古廟(即現在留仙洞村內的龍母古廟),供奉香火,希望能留住仙人,福澤一方。
留仙洞的“留仙”,由此而來。
![]()
留仙洞村的龍母古廟
對于留仙洞人來說,“仙” 或許只是縹緲的傳說,但“福”是實實在在顯化在了觸手可及的生活里。
前些年,連同石鼓山在內的幾座荒山被改成了公園,老人家們晨起爬山打太極,孩子們在草坪上追逐打鬧。
拓寬后的留仙大道更加順暢,四通八達的交通路網也讓這里居住體驗變得更好。
誰能料想,從大片未開發的郊野蛻變為宜居片區,留仙洞的變化竟如此迅猛呢?
![]()
石鼓山公園
![]()
![]()
![]()
![]()
近些年來,要問深圳哪些地方的變化最大?有人會說深圳灣,有人會說前海。
在我看來,留仙洞絕對榜上有名。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從前的留仙洞究竟有多荒涼。
![]()
![]()
2011年的留仙洞,圖源@CJW
查閱資料得知,留仙洞在早年,是實打實的“貧困村”。在1995年深圳實施“同富裕工程”中,留仙洞與麻硼、大白芒、官龍等7個欠發達自然村(1994年末人均集體分配收入低于2000元),一同被列為扶持對象。
這和當年留仙洞所處的偏僻地理位置可謂息息相關,2010年以前,留仙洞緊挨同樂檢查站,熟悉的人應該清楚,這是特區曾經的二線關關口,進出還需要查驗邊防證。
當時整個西麗都是郊區,而留仙洞又在西麗最邊緣,妥妥的遠郊,已經和關外無異。
2011年曾在深職院讀書的文哥回憶,那時候每到周末騎車回家,從西麗到寶安,西校區門口的留仙大道是必經之路。
“沿路唯一有人的地方就是中興的工廠,其余大多是雜草叢生的空地,雜草比人高,晚上連路燈都沒幾盞。”
![]()
石鼓花園與留仙洞總部基地
留仙洞最大的變化起始于2011年,這一年,它以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的定位被列入深圳十二五規劃。
2012年,隨著深圳提出建設六大總部基地,留仙洞的地位又進一步提升。
原先荒涼許久的空地規劃成了留仙洞總部基地,是深圳高新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創科路邊上則規劃了一片住宅與商業綜合體。
這時候,留仙洞已悄然打響了屬于自己的翻身仗。
![]()
2025年的今天,當我們站在石鼓花園樓頂放眼望去:
右邊匯聚著大疆、天瓏、傳音、優必選、深信服等20余家科技總部;左邊是小有規模的商住綜合體 —— 萬科云城。
其變化之大、之快,說一句天降CBD,真的不過分。
在石鼓花園居住二十余年的老李感慨道:“敲敲打打了這么多年,除了小區沒咋變,周邊真是翻天覆地啊。”

拔地而起的總部基地
![]()
如果說南山的屬性定位是深圳的科創中心,那么現在的留仙洞,就是科創中心里最前沿的一部分。
這里匯聚著光峰、傳音、優必選、深信服、鵬城實驗室以及航天工業技術研究院等龍頭企業。
當然,少不了深圳最愛搬家的公司——大疆。據說大疆在入住新總部“天空之城”前,曾16年搬家8次。
![]()
![]()
![]()
更寬敞的留仙大道

原先只是短短一到兩公里的留仙大道,經過一番升級改造,成為貫通興東和民治的康莊大道。
留仙洞地鐵口到深圳實驗中學間的同發路,慢慢變得越來越寬敞。
這或許驗證一句話,想要富,確實得先修路。
![]()
同樂路
深職院?深職大!
![]()
有深職學子回憶,從2008年開始,西校區(留仙洞校區)不時就能聽到炸山的巨響。
伴隨著巨響,課桌都得抖一抖,這樣的日子斷斷續續持續了好久。畢業幾年后,才后知后覺地發現,西校區的后山,多出運動場,宿舍樓等新配套。
現在留仙洞變了,深職院也變了,請叫他 —— 深職大。
![]()
萬科云城
![]()
創智云城
![]()
![]()
![]()
![]()
自留仙洞總部基地誕生后,大疆、傳音、深信服、優必選等大大小小的企業在此聚集,打工人也越來越多。
正所謂,有產業就有人,有人就有競爭。
如果要問留仙洞打工人,在這里上班是一種什么體驗?他們會告訴你:“一個字,快。”
在這里,進出地鐵要快,去食堂吃飯也要快,留仙洞人走在路上能帶起一陣風。
![]()
通勤高峰堪比科技園
![]()
早晚高峰的留仙大道是深圳最忙碌的道路之一,比留仙大道更為忙碌的,是人頭攢動的留仙洞地鐵站。
有人從科技園跳槽到留仙洞某公司,親身體驗過這里的通勤高峰后,弱弱地補上一句:“堪比科技園。”
我們在周一傍晚體驗了一趟晚高峰,看著下班人潮從四面八方擠進A口,其場面持續近一個小時。
原因無他,總部基地一側只有一個A出口,另外倆出口還都在馬路對面。
在此,只能幫留仙洞人們催上一句:“13號線,搞快點!”
![]()
“食客”爭奪戰
![]()
在留仙洞一眾企業中,“卷”不局限于自家公司,可能是與其他公司/商家的一場“食客”爭奪戰。
作為龍頭企業之一的大疆,其食堂以素食為主。
周邊商業尚未成熟前,許多無肉不歡的員工,常常會穿過樓下花園去萬科云城那邊吃飯:“累歸累,只能說苦素食久矣。”
![]()
傳音食堂入口
據說去年,隔壁傳音公司的食堂開張后,直接吸引了一大批大疆員工,有人為了抄近路,還把樓下修路的圍欄順道拆了。
久而久之,傳音直接成了大疆員工的第一食堂。
有時候,傳音員工下班要是慢上一會,走到食堂竟然都吃不上飯了,畢竟放眼望去,全是大疆工牌。
![]()
![]()
當然,發現商機的并不只有傳音食堂,創智云城有幾家餐飲店還打出專屬大疆員工優惠的招牌。
樸實無華的商戰,有時候就是這么直接。
“不懂就問,大疆人為啥不在自家食堂吃飯?感覺其他店也沒多好吃啊?”
“要知道,大疆唯一帶肉的菜,就是免費的雙匯火腿腸。”
![]()
![]()
![]()
隨處可見新科技
![]()
留仙洞與大多數打工人聚集地一樣,少不了班味。
中午走在園區的餐廳里,沿路聽到大家對話,討論都是項目、基金、代碼以及入職離職等充滿職場黑話專業名詞的對白。
但是留仙洞,又與其他打工人聚集地不同。
在這里能隨處可見一些“新鮮玩意”,新機器人、新無人機時不時就會在公園里、馬路上進行測試。
當然,作為以戰略性新興產業為主的總部基地,這些場景對于留仙洞人早已司空見慣。
![]()
![]()
![]()
如今的留仙洞,早已今非昔比。
這里沒有傳說中的神仙,而是留下了一批又一批有真本事的公司和奮斗的打工人。
大疆、傳音、優必選、深信服等龍頭企業扎根于此,憑借在無人機、智能終端等領域的硬核技術,在各自領域的“神仙打架”中獨領風騷。
企業聚則人才聚,當留仙洞成了打工人的奮斗場,“修仙”不在洞里,早晚高峰的地鐵、深夜亮燈的寫字樓,都是修煉的道場。
從荒地到科創高地,賽博“留仙”,何嘗不是傳說和美好愿望的延續?
![]()
圖文丨Vennphang
本文由深圳微時光原創發布
轉載需授權,歡迎轉發至朋友圈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