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了《財富》雜志發布的2025全球最具影響力的商界人士Top 100榜單。令我眼前一亮的是,這次有兩位中國企業家進入前十:分別是來自比亞迪的王傳福、華為的任正非,其中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從去年的第19位直接升到了第5位。財富這份榜單的含金量不用多說,那全球影響力躍居前五的王傳福靠的是什么、又做對了什么呢?
![]()
從比亞迪這些年的發展來看,王傳福的個人領導力能獲得國際認可,并非偶然,而是比亞迪這些年在技術上砸錢砸出來的硬實力。過去14年,有13年研發投入都超過凈利潤,相當于每賺10塊就花12塊來搞研發;2024年更是花了542億元投入研發,這在全球車企中都屬于非常高的水平。刀片電池、云輦系統、天神之眼、兆瓦閃充這些聽起來高大上的技術,不僅形成了其新能源時代的技術護城河,更重要的是確確實實解決了用戶問題:比如兆瓦閃充可以實現5分鐘補能400公里,天神之眼構建的“整車級端到端” 控制體系能在爆胎、冰雪路等極端情況毫秒級響應,把事故掐在萌芽階段。
![]()
同時其作為長期主義堅持者,其戰略一直也很明確:先把底層技術和產品安全性做到行業標桿,再用它們去打開市場。目前,比亞迪的新能源汽車已經成功進入112個國家和地區,今年上半年海外銷量突破47萬輛,同比翻倍以上。同時海外動作不斷,先是在匈牙利設立歐洲總部,又在巴西實現本地生產,在泰國實現交付量接近10萬輛。這種與本地化生產結合的模式,讓中國新能源技術更快、更穩地走向世界。
![]()
看市場表現和成績則更直觀:2024年全球新能源車銷量冠軍、中國汽車市場銷量冠軍,品牌價值全球汽車品牌TOP10,品牌創始人全球影響力躍居前五。這不是單一市場的偶然爆發或者憑運氣就能做到的事情,而是技術、產品、全球化布局疊加出來的長期成果。
王傳福進入前五,本質上反映的是全球汽車行業競爭格局的改寫:全球產業話語權的爭奪已從市場規模轉向技術創新深度。當中國企業的科技標簽愈發鮮明,其全球影響力的提升將成為必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