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巳年盛夏,我有幸在“孔網”購得《程十發、劉旦宅、戴敦邦精繪紅樓夢插圖》一書。之所以說“有幸”,是因為我之前曾經有過買一本幾個大家的《紅樓夢》插圖集的念頭。
![]()
《程十發 劉旦宅 戴敦邦精繪〈紅樓夢〉插圖》
一開始我想能分別買到他們個人的畫集就很好了,沒有料到,經過在“孔網”上鍥而不舍的搜索,他們個人的畫集沒有找到,倒是搜到了這本“上海畫報社”2001年出版的畫冊。賣家要價89元,運費7元,加一起96元,價格不菲,我有些舍不得,猶豫了好幾天沒有下單。可是我又特別喜歡這本畫冊,就給賣家搞了一下價錢,賣家看我很喜歡,80元包郵賣給了我。
收到書后,我對書的品相很滿意,美中不足的這本書是2001年12月的2印(一印為2001年4月),估計這也是我能夠搞下價格的原因。
這本插圖集選取了程十發先生創作的十二幅與《紅樓夢》相關情節對應的插圖。程十發在藝術上,“一生追求不一樣”,主張“取古今中外之法而不忘傳統筆法,筆法為一切法之靈魂。”他的畫風深受民間藝術、戲曲藝術、壁畫(尤其是敦煌壁畫)的影響,線條流暢奔放、富有韻律感,常常帶有夸張變形,追求強烈的視覺沖擊力和裝飾效果。
他喜用石青、石綠、朱砂、赭石等傳統礦物色,色彩飽和度高,對比強烈,畫面往往絢麗奪目,充滿生命力。人物形象帶有一定的程式化特征,體態修長婀娜,面部表情刻畫細膩傳神,尤其是眼神,常帶有一種夢幻、迷離或略帶憂郁的情調。服飾紋樣繁復華麗,極具設計感。
畫面構圖常打破常規,有很強的設計感和現代感。善于運用留白和疏密對比,營造出一種既熱鬧又空靈、既現實又夢幻的意境。他的線條極具書法韻味,遒勁有力,抑揚頓挫,本身就是畫面的重要審美元素。
![]()
程十發《紅樓夢人物圖詠》
具體到程十發的這十二幅《紅樓夢》插圖,最突出的特點是營造了濃厚的夢幻感和抒情性。他筆下的紅樓世界,更像一個色彩斑斕、凄美迷離的夢境,充滿了詩意的哀愁和對美好情感(尤其是寶黛愛情)的禮贊與哀挽。
他更傾向于表現小說的浪漫主義色彩和唯美主義情調。人物的悲歡離合被賦予了強烈的戲劇性和象征性,強調情感的濃度和命運的不可抗性。通過獨特的人物造型和眼神刻畫,他深入挖掘了人物復雜微妙的內心情感,尤其是黛玉的孤高、敏感、哀怨,寶玉的癡情、迷茫、叛逆。
程十發不拘泥于寫實,而是大膽運用變形、夸張、象征等手法,進行高度藝術化的個人詮釋。他的紅樓世界是經過其獨特藝術語言過濾和升華的產物,充滿了個人印記和現代審美意識。他理解的《紅樓夢》,更像是一部關于青春、愛情、命運與幻滅的宏大詩劇。
更重要的,我個人認為程十發理解的《紅樓夢》完全是成人化的:第一幅《寶黛初會》,寶玉和黛玉都儼然是一對長大了的青年男女,雖然他們的服飾也符合原著的描繪,但表情和站立的姿勢都顯得很成熟,完全傳達出了“一見如故”的神韻。
![]()
程十發會寶黛初會
還有第二幅《寶釵撲蝶》,只描繪了她在亭子花窗外俯身傾耳偷聽小紅和墜兒兩個丫頭的私話的樣子,被兩人發現后又急忙用“金蟬脫殼”的法子嫁禍于黛玉。其陰險狡詐、詭計多端之神態被夸張呈現,逼真展示了小說人物的核心性格。
同樣,第三幅《黛玉葬花》,黛玉一身灰白色素服,發髻高聳,眼神凄切哀傷,她雙手把鋤,低眉頷首,和周遭的落英繽紛融為一體,楚楚動人。
此三幅插圖,已足以表明,在程先生看來,《紅樓夢》所寫的根本不是一群“小兒女”感情游戲,而是那個時代一群青年男女愛而不得、情感糾葛、把控不住個人命運的悲歡離合之際遇。
我是因為收藏了一套1981年和1982年分兩次發行的《紅樓夢——金陵十二釵》郵票而知道劉旦宅先生的。
這套郵票的繪畫原作正是由著名藝術家劉旦宅先生完成的,一套十二枚和小型張一枚,分別為:黛玉葬花、寶釵撲蝶、迎春誦經、探春結社、惜春構圖、湘云拾麟、李紈課子、鳳姐設局、巧姐避禍、可卿春閑、妙玉奉茶和小型張“雙玉讀曲。”
![]()
金陵十二釵郵票
這套郵票借鑒了傳統繡像的表現手法,以簡代繁,工寫兼收,通過對十二金釵坐、立、躬、蹲等形態的描寫,生動地勾勒出人物的瞬間神態,而且不襯任何背景,只用一條細細的灰線作邊框。畫面上身世地位大相徑庭、性格志趣迥然相異的十二金釵,栩栩如生,呼之欲出,表現出不同人物鮮明的性格特征,取得了良好的藝術效果,已成為郵票設計中的經典之作。
畫家把寶黛相依,悄讀《西廂記》的故事情節,繪制成了“紅樓夢——雙玉讀曲”小型張。畫面以盛開的桃花為背景,配以幾座樓臺亭閣。在一片春意盎然的氣氛中,林黛玉談裝素抹,賈寶玉披紅著錦,形成了強烈的畫面對比。觀之直覺美輪美奐,令人捧之不忍釋手,大觀園儼然是現實中的“太虛幻境”矣!
劉旦宅的根基在傳統文人畫,尤其深受陳老蓮、任伯年等影響。線條精細工致,富有書卷氣和金石味,講究骨法用筆。
![]()
劉旦宅繪黛玉、湘云聯詩
他筆下的人物造型嚴謹準確,比例協調,姿態優美典雅,透露出一種含蓄、內斂、文雅的氣質。尤其擅長刻畫女性人物的柔美、嫻靜與聰慧。其色彩運用偏向淡雅、清新、和諧,多用水墨淡彩,很少使用濃烈刺目的顏色。畫面意境追求空靈、含蓄、雋永,有“不著一字,盡得風流”的韻味。
構圖簡潔大方,講究虛實相生,大量運用留白,給人以想象空間,營造出寧靜、悠遠、略帶感傷的氛圍。對服飾、器物、環境的描繪一絲不茍,細節精致,透露出濃厚的文化氣息和貴族生活的精致感。
劉旦宅的插圖最核心的追求是表現《紅樓夢》的“雅”和深沉的悲劇感。他筆下的紅樓世界是高度詩化、文人化的,充滿了書香門第的雅致和貴族生活的氣韻。
相比之下,他更關注小說對社會、人生、命運的深刻揭示。這本畫冊選取了他創作的二十四幅經典《紅樓夢》插圖。每一幅都畫面中蘊含著畫家對美好事物(青春、才華、愛情、家族)被毀滅的深切哀憫和對封建末世的無情批判。這種悲劇感不是外露的激烈,而是內斂的、綿長的、滲透在骨子里的那種蒼涼。
![]()
劉旦宅繪黛玉焚詩稿
他塑造的人物,如林黛玉的清高孤傲、才情橫溢與病弱哀愁,薛寶釵的端莊持重、含蓄內斂,賈寶玉的癡情與迷茫,都精準地把握了原著的精神內核和氣質特點,更符合傳統文人對這些人物的想象。
而且,他的這些插圖,描繪的都是“小女兒”情態,和程十發的截然不同。因而劉旦宅的畫風被認為是最契合《紅樓夢》原著典雅、含蓄、深沉風格的一種。他力求忠實于小說的悲劇精神和詩化意境,通過精妙的筆墨傳遞原著的文學性和哲理性。他理解的《紅樓夢》,是一部承載著深厚文化內涵和深刻人生哲理的“大悲劇”,其美感在于“哀而不傷,怨而不怒”的含蓄與深沉。
應全國集郵者的強烈呼聲,亦為了和先期已經各發行五組的《水滸傳》、《三國演義》形成一個大的“中國古典名著系列”,國家郵政局從2014年開始,用了10年時間,交替發行了《紅樓夢》郵票和《西游記》郵票各五組,其中2014年發行的《紅樓夢》郵票第一組正是戴敦邦先生提供的郵票圖案。
![]()
紅樓夢郵票
然而到了2016年第二組《紅樓夢》郵票發行的時候,郵票圖案畫風大變,我一查資料,原來因為和郵票設計團隊的理念不同,戴先生退出了第二組郵票的圖案創作,第二組郵票圖案最終選擇了著名工筆畫大師蕭玉田先生的畫作。可見戴先生是一個有鮮明個性的藝術家。
戴敦邦先生是江蘇丹徒人,不僅對紅樓故事稔熟于心,創作紅樓人物更是心閑手敏。先生筆墨雄勁豪放,形象生動傳神,畫風雅俗共賞,是目前在世的畫紅樓夢的藝術家中最資深的一位。
先生從藝數十年,大筆如椽,僅《紅夢樓》全冊(一百二十回)就創作過不下三回(不包括單幅和白描),所繪作品千幅有余。巧合的是,先生的藝術生命同樣扎根于上海,作品有很深的海派文化的烙印。
戴敦邦的畫風深受民間年畫、連環畫、戲曲人物畫影響,具有強烈的民間藝術特色和鄉土氣息。人物形象生動活潑,憨態可掬,充滿生活情趣。人物造型常進行夸張處理,體態豐滿敦實,動作表情豐富生動,略帶漫畫式的幽默感。線條粗獷豪放,富有力度和節奏感。戴先生喜用大紅、大綠、明黃等鮮艷色彩,對比強烈,畫面熱鬧喜慶,充滿活力。
![]()
戴敦邦繪圖黛玉進賈府
即使表現悲劇場景,也常帶有一種民間特有的豁達或辛辣。其畫作構圖常常非常飽滿,人物眾多,場面熱鬧,善于描繪宏大復雜的場景(如元妃省親、寧國府夜宴等)。畫面中對市井生活、民俗風情、建筑環境、人物百態描繪得細致入微,畫面信息量極大,故事性極強,如同展開了一幅幅生動的社會風俗畫卷。
戴敦邦的插圖最突出的是展現了《紅樓夢》廣闊的社會生活畫卷和眾生相。他更關注小說所反映的封建社會末期的世俗人情、市井生活、貴族家庭的奢靡與衰敗。他將《紅樓夢》視為一部“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
他的插圖不僅畫主要人物和關鍵情節,更熱衷于描繪底層人物(丫鬟、小廝、嬤嬤、市井人物)、生活細節、節慶習俗、建筑環境等,展現了一幅幅鮮活、真實、充滿煙火氣的社會圖景。
他通過熱鬧、甚至略帶荒誕的畫面,常常隱含著對封建禮教、貴族腐朽、社會不公的辛辣諷刺和深刻批判。他筆下的人物,即使是主角,也常帶有民間視角的審視,褪去了不食人間煙火的光環。
![]()
《紅樓夢群芳圖譜》
戴敦邦尤其擅長刻畫形形色色的配角,如劉姥姥的淳樸與世故,王熙鳳的精明潑辣,賈璉的紈绔好色,都刻畫得入木三分,展現了他對人性復雜性的深刻理解。他理解的《紅樓夢》,不僅是貴族青年的愛情悲劇,更是一個時代、一個社會的縮影。
他帶著濃厚的民間情懷和草根視角,去觀察、描繪、評判那個世界,賦予作品一種獨特的生命力和批判力。他展現的紅樓世界,是“接地氣”的、鮮活的、充滿人間百態的。
這本畫冊已經被我翻閱了十多遍。每看一遍,都有新的發現,新的體味。
程十發的插圖營造的是一個“詩意的夢。”他以瑰麗夢幻、裝飾性強、情感濃烈的風格,讓我感受到寶黛愛情的浪漫悲歌、青春的幻滅與唯美的意境,給人以強烈的個人藝術表現和現代感。其成人化的人物表現,又折射出藝術的真實和仿佛可以觸摸的質感。
![]()
《石頭記人物畫》
劉旦宅先生筆下描繪的是別樣的“文雅的悲。”他那典雅清麗、含蓄深沉、文人氣質濃郁的畫風,直擊小說的悲劇內核、文化底蘊、人物精神氣質,既忠實于原著的文學性與哲理性,又體現了深刻的文人式的人文關懷。他筆下的“小女兒”哀怨真切,深情委婉,瞬間讓人沉浸其中,難以自拔。
戴敦邦先生則以其磅礴筆力呈現出雅俗皆具的“世俗的真。”其插圖畫面生動熱鬧、市井氣息濃厚、富有生活情趣和批判精神,且表現了廣闊的社會生活圖景、眾生百態、民俗風情,以民間視角展現社會的真實面貌和矛盾,具有強烈的現實主義批判色彩。
這三位大師以其獨特的藝術語言和深刻理解,為《紅樓夢》這部文學巨著提供了三種截然不同卻又同樣精彩的視覺詮釋,極大地豐富了我們對《紅樓夢》的想象和認識。
![]()
《戴敦邦圓夢紅樓畫匯本》
他們的作品共同構成了《紅樓夢》插圖藝術寶庫中璀璨奪目的篇章,給讀者提供了每個人心中所理解的“紅樓真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