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是世界歷史上的奇跡,也是最大的另類。這種另類不僅體現在其政治體制,也體現在其宏大計劃。細數蘇聯以及受其影響的國家,往往癡迷于一個個宏大計劃。一開始雄心壯志、旗幟鮮明,工程動靜之大足以震驚世界;但最終往往是虎頭蛇尾,勞民傷財,留下的不是榮耀,而是爛尾、債務、人民的苦難。
蘇聯是宏大計劃癥的鼻祖。早在斯大林時期,五年計劃成為國家治理的核心——生產鋼鐵多少萬噸,拖拉機多少輛,住房面積多少平米。每一個計劃都是趕英超美的豪言壯語,都是工業奇跡的代名詞。
但你若翻看蘇聯歷史,便會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數字越來越漂亮,人民卻越來越苦;計劃越來越龐大,產品卻越來越粗糙;成績越來越炫目,社會卻越來越僵化。
![]()
早在20年代,蘇聯便啟動了一系列宏大的計劃。包括但不限于建設第聶伯河水電站、白海—波羅的海的運河、蘇維埃宮、馬格尼托哥爾斯克鋼鐵公司(MMK)等等項目,無一不是冠絕當世,個個都堪稱蘇式美學之代表。
然而其付出的代價也不可謂不大。第聶伯河水電站象征著蘇聯工業化和“戰天斗地”精神的勝利。但其造成的生態破壞和人口強制遷移,被詬病至今。
![]()
白海—波羅的海運河得到高爾基的盛贊,被其稱為“重新鍛造人類靈魂”的壯舉。但由于工程質量低劣,基本無法承擔原定功能。那么質量為何低劣呢?因為施工勞動力主要來自古拉格系統,總計超過20萬囚徒被投入建設。
在極其惡劣的勞動與生存條件下,質量如何保證?工地疾病與事故高發,最后死亡人數高達2-5萬人。對此蘇聯官方一直諱莫如深,只稱“建設中有困難與犧牲”。
![]()
至于蘇維埃宮,那是斯大林時期雄心萬丈的產物。為了建設它,蘇聯不惜將世界上最高最大的東正教教堂——基督救世主大教堂夷為平地,來建設這個20世紀最具象征性的工程,作為共產主義勝利的象征。可是蘇維埃宮成為了歷史的反諷,它從未真正拔地而起,成為了20世紀最大的爛尾工程。
![]()
盡管前期巨大的投入都打了水漂,但這并沒有影響蘇聯對宏大計劃的癡迷,他們的理念就是:即使無法實現,也要先畫一個震撼世界的大餅。這一思維在日后仍然反復出現,甚至到了勃列日涅夫晚期,仍在規劃“世界最大高爐、最大廣場、最長地鐵”,卻忽視了通貨膨脹、人民生活困苦、民族矛盾激化等根本問題。
![]()
最極端的例子是蘇聯的“太空競賽”。加加林上天的確是一大壯舉,但是在他飛天的同一年,蘇聯農村嚴重饑荒。蘇聯一邊宣稱“我們征服了宇宙”,一邊連溫飽都解決不了。
有人會說,那美國也有星球大戰計劃呀,不也一樣是宏大計劃。實際上它們有很大區別,蘇聯的太空競賽本質是政治動員型面子工程,加加林上天、月球探測等都具有高度宣傳意義,宣傳導向壓倒戰略意義。美國的星球大戰計劃也很宏大,但它其實從未真正全面實施,更多是技術研究和政治操作。
當然,冷戰期間美國并不止星球大戰計劃,還有阿帕網計劃、州際高速公路系統建設等等宏大計劃。但是這些計劃除了具有加強國防的重要作用外,還兼具促進經濟的職能。比如阿帕網原為軍方項目,用于戰時通信,結果成為了互聯網的前身。美國通過這些計劃實施,來帶動一大批高技術群的發展,以保持在經濟、軍事、科學技術等方面的領先地位。
這決定了在資源調配方式上,美蘇完全不同。美國的方式是利用其軍事工業復合體,鼓勵民間科研機構競爭,有著嚴格的財政預算。蘇聯是以國家命令為核心,計劃經濟動員全部資源,絲毫不考慮投入的問題。
于是民眾被迫為宏大計劃成就買單,導致社會供需失衡、民眾生活惡化。到戈爾巴喬夫時期,這種“計劃脫實入虛”的病根已深入骨髓——計劃經濟根本無法適應全球化和科技革命,最終只剩紙上繁榮,一朝坍塌。
![]()
那么其他受蘇聯影響的國家呢?也個個爭相上馬宏大工程。比如朝鮮,日成時代起,朝鮮就走上了極端蘇化路線:自力更生、主體思想、一元領導、全民動員。它也制定了“XXXX發展計劃”“十大建設工程”,還揚言要“20年趕超日本”。
朝鮮也修了“世界級”的平壤地鐵,建了雄偉的主體思想塔。還開建了超豪華的柳京飯店,高達330米,落成后將成為“世界最高酒店”。
現實呢?柳京飯店爛尾近30年,直到2016年才終于竣工。地鐵雖然深得離譜,但線路稀少,外賓觀摩意義大于民生意義;朝鮮農村依舊缺電,城市夜晚如黑洞。
![]()
古巴革命成功后,也迅速蘇聯化。
卡斯特羅上臺后,提出“十年建成發達國家”,強調“人人平等,共享成果”。他曾瘋狂推動“種甘蔗換工業”政策,全民種甘蔗,然后換取蘇聯機械設備。卡斯特羅還曾試圖用“全民掃盲”造就“教育強國”形象。古巴的醫療與教育一度被神化,實際上醫護待遇極差,醫生靠出國打零工補貼家用;國家免費配給制度僵化,效率低得驚人,民眾普遍偷渡逃離。
![]()
再近一點的,還有委內瑞拉和哈薩克斯坦。
委內瑞拉查韋斯執政后,走的是“21世紀社會主義”路線,本質卻是披著左翼外衣的資源國家式蘇聯主義。查韋斯和繼任的馬杜羅一度大搞“國家掌控經濟”,提出“玻利瓦爾復興計劃”,大煉國企、大印貨幣、大搞民粹補貼。
最開始油價高,國家還能維持體面,查韋斯一度被冠以反美斗士美稱。但油價一跌,宏大敘事立即破產:超過700萬人逃離委內瑞拉,成為拉美最大難民潮。通貨膨脹率高達1000000%,貨幣成為廢紙,首都加拉加斯成全球治安最差城市之一。
查韋斯的失敗,也是因為他沉迷于制造強大國家的幻覺,而忽視了最基本的經濟規律。
![]()
哈薩克斯坦是蘇聯解體后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石油、天然氣、鈾礦儲量豐富。但它也繼承了蘇聯體制的許多通病:權貴資本主義、計劃導向型發展、宣傳優于實干。
努爾蘇丹·納扎爾巴耶夫執政近30年,修建了眾多世界級建筑。如世界上最奇怪的金帳宮,造價數十億美元;世界最大帳篷商場Khan Shatyr;為彰顯領導人威望而新建的首都努爾蘇丹(原名阿斯塔納)。
這些建筑本可象征國家現代化,但卻成了脫離人民生活的象征。哈薩克斯坦鄉村醫療、教育、水利仍極度薄弱,貧富差距拉大,青年失業率飆升。2022年更因燃油漲價引發全國騷亂,最終引來俄羅斯派軍平亂。
![]()
總結以上,蘇聯和其他一些國家不缺資源,人民也不是不勤奮。但他們就是習慣于用神話式的規劃掩蓋現實的缺陷,用視覺沖擊的建設成果替代對日常治理的瑣碎關懷。
這些國家的實踐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生動的視野,一個國家的強大,不在于它能否制造奇跡,而在于它是否接受平凡;不在于它建起了多少地標建筑,而在于普通人有沒有飯吃、能否安心生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