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記》主要講述的是唐僧、孫悟空等人西天取經的故事。毫無疑問,孫悟空、唐僧才是這一部名著的主角,但圍繞在孫悟空、唐僧身邊的那些配角依舊讓人記憶猶新。
好比方寸山的樵夫,他在《西游記》的開篇曾短暫出現過,隨著孫悟空被菩提祖師趕出方寸山,樵夫也徹底消失在讀者們的視線之中。
![]()
不過樵夫的舉動卻讓人大惑不解,他和菩提祖師近在咫尺,又知道菩提祖師乃當世高人,為何不愿拜他為師?
一、高深莫測的菩提祖師
認真看過《西游記》的讀者會知道,菩提祖師是孫悟空的啟蒙老師,是一位高深莫測的修仙之人。
那時孫悟空自行悟出了生死之道,他赫然拋卻了醉生夢死的猴王生活,跨越了東勝神州和南瞻部洲兩重大海,來到了萬里之外的方寸山。
盡管孫悟空在方寸山只待了10年,也僅僅從菩提祖師那里學會了長生術、變化術和飛行術3門法術,然而憑借菩提祖師傳授的這3門法術,孫悟空先是搶奪了金箍棒,后又涂抹了生死簿,最后單槍匹馬徑直殺進了天庭,打得十萬天兵天將狼狽不堪,直到如來佛祖將孫悟空騙進了手掌心,并借助觀音的六字真言符咒,這才徹底降服了孫悟空。
![]()
孫悟空尚且如此了得,菩提祖師本尊豈不是更加可怕?可以預見的是,倘若換成是菩提祖師打進天庭,如來根本無法擋得住菩提祖師的凌厲攻勢,恐怕也只有三清強強聯手,方能與菩提祖師斗個天昏地暗。
因此,若能拜菩提祖師為師,是多少修仙者夢寐以求之事。然而樵夫卻沒有抓住近水樓臺先得月的機會,卻甘愿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地砍柴,這又該如何解讀?
二、怪異的樵夫
那時孫悟空歷經了八九年的流浪,他機緣巧合之下爬上了方寸山。眼見方寸山上空彩霞萬丈、仙霧飄渺,孫悟空料定山中必有一位神仙。
只是孫悟空并不曉得這位神仙的具體住址。幸好樵夫扯開嗓子吼了一首歌謠,孫悟空聽出此歌非同小可,急忙尋著歌聲,這才找到了正在砍柴的樵夫。
樵夫告訴孫悟空,這歌并非他本人所創,而是方寸山的菩提祖師所傳授。書中是這么寫的,樵夫道:“此山叫做靈臺方寸山,山中有座斜月三星洞,那洞中有一個神仙,稱名須菩提祖師。那祖師出去的徒弟,也不計其數,見今還有三四十人從他修行。你順那條小路兒,向南行七八里遠近,即是他家了。”
顯而易見,樵夫對菩提祖師的情況了如指掌,不僅知道菩提祖師家住何處,還知道菩提祖師門下弟子無數,至今仍有3、40人跟著菩提祖師修行。
![]()
讓人費解的是,當孫悟空提出要樵夫跟著他一起前往拜師的時候,樵夫卻婉轉拒絕了。
難道砍柴換錢比長生不老更重要么?
當然不是,那真正的謎底到底是什么?
三、謎底
想要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就得先看一看菩提祖師的言行舉止。
原著寫道,菩提祖師是:大覺金仙沒垢姿,西方妙相祖菩提。不生不滅三三行,全氣全神萬萬慈。空寂自然隨變化,真如本性任為之。與天同壽莊嚴體,歷劫明心大法師。
此外,作者吳承恩還寫道,菩提祖師是:妙演三乘教,精微萬法全。慢搖麈尾噴珠玉,響振雷霆動九天。說一會道,講一會禪,三家配合本如然。
等于說菩提祖師是一位精通釋儒道三法的超級高手。放眼三界,就算是道派始祖太上老君也沒有菩提祖師這等造化。
不過菩提祖師收徒卻極其嚴格。
![]()
就拿孫悟空來說,菩提祖師明明有未卜先知的神通,在孫悟空尚未叩門之際,就派出仙童事先開門迎接。
在孫悟空講述了自己的身世來歷后,菩提祖師卻說了一句“趕出去!他本是個撒詐搗虛之徒,哪里修什么道果!那去處到我這里,隔兩重大海,一座南贍部洲,如何就得到此?”
菩提祖師之所以這樣,無非是不斷試探孫悟空,看一看他有沒有精誠所至、有沒有無所畏懼。
而且孫悟空神功初成就野心勃勃,當即就被菩提祖師察覺到,不管孫悟空如何苦苦哀求,菩提祖師依舊將孫悟空掃地出門。
可見,菩提祖師收徒的門檻極高,就算入了他門,也不一定能練成長生術。而且稍微做得不好,就會被菩提祖師攆出方寸山。
![]()
反過來再看樵夫,他只懂得砍柴換米、自炊自灶,還能“供養母親”作為不能修行的理由,殊不知帶著老母親一同修行,才是最大的孝行。
因此,樵夫這等凡夫俗子,怎么能入得菩提祖師的法眼?怎么能經得住菩提祖師的重重考驗?就算樵夫和菩提祖師比鄰而居,也終究是有緣無份。
綜上,不是樵夫不愿拜菩提祖師為師,而是菩提祖師早就多次拒絕了樵夫。
各位朋友,你們覺得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