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陽晚報全媒體記者 袁碩望 通訊員 魏新敏
7月25日,臨湘市詹橋鎮云山村毛家組的農家小院里,一張北京大學錄取通知書讓整個山村都沸騰了。這份喜悅不僅屬于18歲的毛子銥——這位以677分佳績脫穎而出的臨湘一中應屆畢業生,更成為50多萬臨湘父老鄉親熱議的焦點。
近日,岳陽晚報全媒體記者專訪了這位“寒門學子”,探尋她圓夢燕園的成長軌跡。
![]()
收到通知書的那一刻:熱淚里藏著萬千感動
“燕園的錄取通知書,曾是我無數個深夜里的念想。”手捧燙金通知書,毛子銥眼中泛起淚光。這個從大山里走出的女孩,將此刻的榮耀歸功于身邊的每一個人:“老師的每一次談心、同學遞來的一張錯題紙、媽媽拖著病體陪我熬夜的燈光……少了任何一份支持,都沒有今天的我。”
她特別提到高三百日誓師大會的場景:“全班同學緊握拳頭喊出目標的瞬間,我突然明白,備考不是一個人的戰斗。”這份集體記憶,成了她沖刺階段最堅實的動力。
![]()
語文129分的秘訣:在文字里遇見星辰大海
“語文從不是枯燥的考點,而是一座通往心靈的橋。”談及高考129分的語文成績,毛子銥眼中閃爍著熱愛的光芒。她習慣在晨讀時沉浸式品讀經典:讀《出師表》感受“鞠躬盡瘁”的赤誠,品《陳情表》體會“烏鳥私情”的溫情,甚至在《百年孤獨》的字里行間觸摸拉美大陸的脈搏。
“每個漢字都藏著智慧。”她分享道,她日常會用日記記錄生活點滴——春日花開的驚喜、雨夜讀書的寧靜,甚至是某次考試失利的沮喪。“當文字成為情感的載體,學習就變成了享受。”這種對語文的熱愛,讓她在閱讀與寫作中不斷沉淀,最終轉化為考場上的從容。
低谷時的突圍:從焦慮內耗到腳踏實地
高三上學期,毛子銥曾陷入“成績波動—焦慮—更差”的惡性循環,開始頻繁感冒、失眠,模擬考排名下滑。“那時候總盯著‘能不能考北大’,反而忘了腳下的路。”
為了改變現狀,她開始每天寫下“今日小目標”:“背完30個文言實詞”“整理地理錯題本”。狀態差時,就去操場散步,聽老師講“地理視角里的人生”——班主任方老師的話讓她頓悟:“就像河流遇到礁石會轉彎,學習也需要學會調整方向。”
![]()
最暖的考場記憶:胃痛時的那袋餅干
6月9日高考最后一天,毛子銥突發胃病,吃什么吐什么。“當時腿都在抖,怕影響最后兩門考試。”讓她意外的是,午休時校領導帶著田老師專程送來餅干和溫水,“田老師蹲在我身邊說‘慢慢來,你已經很棒了’,那瞬間眼淚差點掉下來。”
靠著這股暖意,她咬著牙完成了政治和地理考試。“走出考場時陽光特別暖,我知道,這場仗我不是一個人在打。”
愛心護航逐夢路 寒門學子情暖十三村
8月3日,烈日當空,湖南十三村生態工廠迎來了一群特殊的客人。臨湘一中學生毛子銥與母親等6人,應全國道德模范、湖南省十三村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國武之邀,前來參觀學習。
毛子銥來自臨湘市詹橋鎮云山村,家境貧寒,母親身患乳腺癌與心臟病,需長期服藥,家庭重擔壓在肩頭。李國武得知情況后,特地邀請她們一行來訪。在十三村,李國武熱情分享了自己下崗創業的歷程,一路解說一路攝影,鏡頭里,毛子銥的臉上綻放出久違的幸福笑容。
在象征品德傳承的德字碑前,李國武向毛子銥頒發了助學金,這一幕引來游客駐足。
![]()
休息室里,毛子銥的母親動情回憶:“十年前大云山發生泥石流,我家房屋被沖毀,是李總送來70臺彩電,我家分到的那臺至今保存著。他還資助災區孤兒毛羅鍵讀完大學,如今孩子在上海成家立業。我總告訴女兒,要記住這份善意,做個有愛心的人。”
李國武聞言眼眶發熱:“您保存電視、教育女兒感恩,這份善良更可貴。優秀的孩子值得被呵護,我會一直關注子銥的成長。”陽光下,生態工廠的綠意與眾人的笑臉相映,定格成一幅愛心傳遞的溫暖畫卷。
對燕園的期待:帶著家鄉的溫度前行
8月18日,毛子銥將踏入北大校園。“我想在未名湖畔讀更多書,和來自全國各地的同學探討問題,更想在社團里嘗試以前沒接觸過的領域。”但她心中始終牽掛著家鄉,“臨湘的山山水水養了我18年,未來無論走多遠,都要帶著這份根脈,學成后為家鄉做點事。”
這個從云山村走出的女孩,用熱愛點亮前路,用堅韌跨越坎坷。她的故事正在臨湘的校園里流傳,成為無數追夢少年的榜樣——原來平凡的努力,真的能讓夢想開出花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