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李楠楠 通訊員 呂勇
煙臺大學全面落實“人才強省”戰略部署,著力打造“評價改革強基、援建優勢賦能、區位稟賦聚勢、青年培育蓄力”四維驅動體系,扎實推進人才隊伍建設,為高水平大學建設提供了堅實人才支撐。
以評價改革強基
搭建人才評價的四梁八柱
一是構建“四位一體”綜合評價體系,提升人才評價的權威性和公信力。學校評價體系堅持以績點評價為底層邏輯支撐,量化人才貢獻,以分類評價為核心要素統領,實現精準衡量,突出質量標桿,師資隊伍建設水平穩步提升。二是實施分層分類競聘體系,強化崗位聘用的評價效能和結果運用。堅持分類型、分系列、分級別設置競聘條件,構建起能上能下、能進能出、動態開放的崗位管理制度,崗位聘用的科學性和實效性持續增強。
![]()
以援建優勢賦能
構筑聚才引智的兩校通道
一是堅持“引進來”,推動構筑創新人才高地。強化新時期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支援煙臺大學建設機制,出臺《吸引集聚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優秀人才有關意見》,實施北大、清華人才“四進”煙園引智行動,通過柔性引進、全職聘用以及名師講堂等多種方式,全力支持兩校的頂尖學者、教學名師、銀齡教師和青年學者加盟學校,開展深度合作。二是聚焦“走出去”,擦亮招才引智特色品牌。通過在北京大學、清華大學舉辦“博士直通車”啟動儀式暨人才政策宣講會,吸引海內外優秀博士參會洽談,進一步深化了山東省、煙臺市與兩所頂尖學府交流合作的“橋頭堡”角色定位。
以區位稟賦聚勢
催生人才集聚的虹吸效應
一是立足“向海而生”的區位優勢,實施以黃海學者為代表的人才引育工程。將引進人才分為黃海學者、優秀青年學者、優秀博士等3個人才類別和5個人才層次,為“雁陣式”學科布局提供精準化人才支撐。“十四五”以來,新增國家級人才13人、省部級人才49人,引進優秀青年博士400余人。二是聚焦產業需求,構建產教融合創新體系。建立“企業提需求+學校出編制+企業供資金+政府給政策”的協同機制,通過“科技專員”派駐、“百名博士服務煙臺行動”等形式,促進人才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形成區域人才集聚“高峰”,構筑產業創新發展“高地”,全面增強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能力。
![]()
以青年培育蓄力
回應人才發展的急難愁盼
一是構建全鏈條培養體系,破解成長空間瓶頸。實施“青年人才筑基計劃”,創新階梯式培育機制,暢通職稱晉升通道,建立職稱評聘“綠色通道”,設置校聘教授崗位,為青年人才量身打造晉升路徑。“十四五”期間,19位青年人才晉升校聘教授崗位。二是培育干事創業的優良生態,激發青年人才創新活力。構建“預研輔導-專家把脈-模擬答辯”的全鏈條服務機制,幫助青年人才開展項目申報,努力實現青年人才持續涌現與團隊能級跨越提升的雙重突破。實施教職工榮譽表彰體系,培育促進青年人才高質量發展的優良生態,支持更多優秀青年在科技創新實踐中更好成長成才、更早脫穎而出。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8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