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才疏學淺,不敢發聲。但又懇切愿望得同仁大眾幫扶,指教愚夫才能點點進步,日日守住本分而無妄念。何為“守住本分” ?即時時刻刻、事事處處皆在“現場感” 中。
![]()
郭文斌先生通古博今,對人生研究得通透,一個“宇宙整體觀”,就是最高境界。達此天人合一、天下大同之和諧,應來自于“尋找安詳”,達至安詳狀態,來自于“現場感”,一切皆在現場感,乃通圣賢之路,按霍金斯的能量級,能到600級以上,達圣人級別。現場感就是重中之重,關鍵之關鍵。
拙見是真嗎?抬手動腳現場感。
![]()
上述拙見,不是我獨出心裁,這是我讀《郭文斌解讀弟子規》的淺顯理解。理解很淺,道未悟出,很有可能我歪嘴和尚把經念歪,戰戰兢兢一吐為快,求同仁學者不令賜教。
![]()
在此交流平臺上,“現場感”我已用兩篇拙文求教于大德老師與同仁,余猶未盡。因為說起來簡單,而做起來也難也易,特別是“怨忿”“執念”來者容易,而送走則難;水杯及所有物品“輕拿”“緩落”,在意(現場感)時,能輕拿輕放一一輕拿好辦,輕放就不一定次次能如意,對不?“慢用”有人能,像我上文講過的粘液質氣質、抑郁質氣質的人容易做到,而多血質、膽汁質的人群次次堅持就有難度了,對不?
![]()
上文重點討論了現場感的意義與價值,說明了其重要性與幸福之根本。思想認識層面有的認識到位了,有的不一定全明白。不明白可以給個過程,一點一點來,莫慌。
那么在操作層面上,尋找可行方案,就是很必要的了,不能僅紙上談兵吧。
![]()
我之“拙見”只是一個標志一一我在讀郭文斌先生的理論與踐行事例,及先生悟出的道。如果我們都能把心“卡”在現場感上: 專注于讀書,認真去領悟,扎實去踐行,時時叩問內心,事事檢驗真偽,日日反思求進,可能拙見就真成為“灼見”了。
執念放下嗎?隨時隨地來糾纏。
![]()
“萬事如意”,“順風順水”,“心想事成”,人人都愿如此,可真的能實現嗎?能。唯現場感去掉執念達圣賢之途方可。但凡俗眾生,卻往往懊惱氣急敗壞,因此事事不“順”。
什么為“順”,什么為“逆”?順與逆都是心念。心念各異,因為誰有誰的標準,認識不一。特別是“以我心為師”:有的為人,有的為己一一心性各異;我為人人,眾志成城一一正念;人人為我,我也為我一一私念;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一一認識差異;寸有所長尺有所短一一客觀存在;五個手指長短不一,東說東有理西說西有理一一認知差異。由此可見,順的心念是正念,逆的心念是執念。
![]()
由此說來,非胸懷寬廣者,非好學求進者,執念固化而不可改變;說長道短,論人是非;念頭成言行,出口必傷人,出手必害人一一情緒出,怨忿生;郁集于心,五臟受堵,內病自生,康寧丟失,善終何有?所以說:揚人惡,即是惡;疾之甚,禍且作。古人不余欺也。
![]()
如何放下執念,不生怨忿?
修心,即心正。郭文斌先生這樣講: 放下私心雜念,以利他之心,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之思想并扎實踐行。這是從本源上根治。作為精神境界的高目標,可遠水難以解近渴。夫妻之間,同事之間,推而廣之,人與人之間,爭執不斷“掰手腕”,吵吵鬧鬧很平常,夫妻之間向背離異,家庭不和傷三代,社會不和難安泰。
![]()
郭文斌先生認為,萬能鑰匙“我錯了”。只要懂得了用“我錯了”這個念頭進行能量清理,能夠凈化生命能量,因為它體現了《易經》中的謙卦精神,唯謙受福。再裝進去“我愛你”的能量,就是純能,產生真幸福。
郭先生還講,這個念頭“我錯了”,對處理夫妻關系尤為有效。他說,“世上本無事,只因不說‘我錯了’。” “能說‘我錯了’,錯誤也是正確;不說‘我錯了’ ”,正確也是錯誤。”
![]()
能量總庫有正、負兩種能量混裝,負能量要凈化;“我愛你”、贊美對方、常看優點;去負能量加正能量,就改變了方向,執念就能放下,也就心平氣和了。
大公無私,胸懷寬廣,大肚能容天下難容之事。這是需要巨大能量方可改變。當然,心性修煉非一日之功,是終身不棄的“事業”。
![]()
欲“五福終身”,怨念執念定放下,心性平和現場感。
輕放無聲嗎?沉穩緩慢方冶性。
緊走沒好路,慢工做細活。輕放無聲需緩緩下沉,慢慢下落穩穩落地,毫無聲息。
![]()
例如,現場感訓練千萬種方法之一,“水杯落底”,關鍵點是心完全清空,無一點雜念、思緒、情緒、他欲……這是一個充要條件。所以說,這不僅僅是技術問題,心性凈靜是第一。
特別是用裝水的杯子往玻璃板面上落,若有洗耳恭聽的微微的磨擦音,也算是合格,若連磨擦音也無,就是滿分了。這是典范式現場感。
![]()
它有幾個要素: 首先是“止”,即停止一切活動,包括心理活動。其次是“定”:“精”的集中;屏“氣”,大氣不敢出;會“神”,神集中而不分散。三是“靜”:心靜無雜念。四是“安”:身心皆穩。完全做到,這才是真正的現場感。
比如,手的抖動,這是“精”的物質能量缺乏,力弱控制不住;“氣”生命活動的能量,宗氣不足以致;“神”,生命活力不足,以致情緒緊張。綜合起來,心有余而力不足;若有雜念的出現,心神不聚而致。
![]()
動作慌亂,急緩快慢,與氣質性格相關,特別到了學齡期,習性已成,現場感就不僅僅是培養,而是改正、校正,去舊換新,難度大且易反復發作。
![]()
總之,諸葛亮《誡子書》講君子立德修身治學,有:“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心”。慌與穩,亂與靜,急與慢,雜與凈,都是心性所致,故冶心是第一位的。
![]()
結語: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現場感的訓練,其實無難事,生活瑣碎,點點滴滴,凡事只要掛在心頭,時時刻刻繃緊現場感這根弦,不離方寸,小心駛得萬年船。
![]()
當然,生命攸關之事,大是大非決策,更是現場感把關。
謹小慎微,謹言慎行,三思后行,明哲保身,慎獨勿縱,功在平時,念念不忘。現場感也就這么簡單。
![]()
怨忿·執念·放下·心平氣和;輕拿·緩落·慢用·凈靜冶性;現場感管用。
(河南安陽 王瑞喜) 2025年8月5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