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歐敲定關稅協議后,歐盟終于出了明白人:如果當初跟中國一起反擊特朗普,歐盟的處境會比今天要好。那么,新簽署的美歐關稅協議,釋放了哪些信號?歐盟又對美方作出了怎樣的讓步?
當地時間7月27日,備受外界關注的美歐貿易協議終于出爐。不過,協議內容一經公布,歐洲議會國際貿易委員會主席朗格就帶頭表達了強烈不滿,直言其嚴重失衡,并且損害了歐洲的根本利益。不僅如此,多名歐洲政界人士宣稱,若早點采取強硬立場,跟中國一起反制美國“關稅大棒”,歐盟就不會在談判中處于劣勢,以至于最終只能簽署一份帶有偏見的協議。
![]()
要知道,美歐新貿易協議的初步達成,意味著全球第一和第三大經濟體暫時不用打關稅戰,可以正常推進商貿往來了。那么,以朗格為首的部分歐盟官員,為什么會對這份協議如此不滿,甚至萌生出早該與中國一起反擊關稅霸權的想法呢?
有分析認為,主要原因有三個。首先,統一稅率外的其他協議條款,正逐步蠶食歐洲的戰略自主權,并給歐盟國家造成長期傷害。根據最新協議,美國對歐盟的“對等關稅”稅率將從“關稅通知函”中的30%大幅下調至15%,但這需要歐委會用6000億美元投資承諾、7500億美國能源產品訂單,以及大量美國軍事裝備訂單作為交換。
![]()
從協議關鍵部分——能源采購這條來說,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給出的解釋是,歐盟仍然過度依賴俄羅斯液化天然氣,所以有必要從美國進口更多價格可承受的替代品。然而,美國天然氣的“高價”眾所周知,這意味著一旦俄歐能源往來徹底中斷,歐洲國家就只有增加能源開支,從美國手中購買高價天然氣這一種選擇。更進一步,特朗普政府還可以通過手中這張“能源牌”,脅迫歐盟選邊站隊,甚至遏制歐洲國家的產業發展。
其次,歐盟被迫接受高額關稅后,美方正轉向與中國達成經濟協議,繼續延長中美關稅休戰期。據知情人士透露,中美代表將在瑞士會議上就關稅問題達成一致——將8月12日到期的關稅暫緩期,再次延長3個月,并承諾期間不對彼此征收額外關稅,不以其他方式升級貿易戰。
![]()
雖然中美尚未就關稅問題達成最終協議,但比起多次讓步,仍然沒能說服特朗普政府“高抬貴手”的歐盟,中方不僅通過一系列反制措施成功迫使美國讓步,還讓特朗普政府逐步放棄了極限施壓的傳統打法,切實落實了雙方前期達成的一系列共識。畢竟美方很清楚,關稅制裁不足以遏制中國經濟發展,還將美國市場拖入泥潭;反倒是中國手中的“稀土牌”,會給美方科技、軍事產業發展造成限制。
最后,美歐貿易協議將嚴重阻礙歐洲汽車、芯片、制藥等產業的長期發展,并給其他國家提供一個超越歐洲的機會。德國商界人士指出,15%的普遍關稅以及更高稅率的鋼鐵、鋁制品關稅,將嚴重削弱該國機械與設備制造的競爭力,甚至導致許多商戶面臨生存威脅。
![]()
如果能早些聯合加拿大、墨西哥、巴西等理念相近的國家組成聯盟,攜手對美國施壓,歐盟高層就不至于在談判條件上一再妥協,甚至至今也沒能拿出一份強有力的反制方案。顯然,任由這種不平衡的跨大西洋關系繼續發展,無疑是對歐洲不利的。部分歐盟政要后悔沒早點跟中國合作,也算是終于明白,美歐貿易往來將變得更加困難且成本更高這個既定事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