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但是還有書籍》第三季的壓軸一集《到田野去》已經上線,為起筆于書齋的話題,畫上了落筆于遠方的句號。發布于視頻評論區的導演手記中說:“很早之前就被安利看過《漁具列傳》,作為西北內陸長大的孩子,對海邊的異聞也充滿了向往,更何況盛老師的寫作更要超脫出單純的收錄。”
![]()
舟楫、網罟、釣鉤、繩索、籠壺、耙刺;方志、野史、怪談、考據……《漁具列傳》作者盛文強的文字,是如何書寫漁具這“活著的古物”,又是如何“超脫出單純的收錄”的?
不妨從導演提及的《雜戲船》一篇開始,到海邊去,回看古樸而別有意趣的故事。
![]()
漁具列傳
作者:盛文強
出版時間:2022年2月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新民說
我還記得雜戲船的情景。夏秋之際,會有雜戲船駛來,沿著半島曲折的海岸一路北上,在附近的漁村隨時停靠。半島海岸的礁石加劇了雜戲船的衰老,它似乎隨時會在水面上塌陷。
雜戲船每年都會準時來到,它早就摸清了附近村子的作息規律。所到之處,必是當地漁村的閑暇之時。雜戲船通常在黃昏到來,準備在夜晚的海岸上演出。人們奔走相告,紛紛走出家門,來到海邊,在海灘上觀看雜戲船上的把戲。人群層層聚攏,后來者被擋住視線,就會攀到附近的廢船上。礁石上也坐滿了人,所有人都盯著岸邊的雜戲船,密集的人頭齊刷刷朝向水面。
雜戲船由一架三桅的舊漁船改造而成,方形船頭先從海浪中間沖出,遠遠望去,像水上漂來的古舊木柜,柜頂站滿了螞蟻的隊列。進港之后,雜戲船貼著碼頭橫了過來,帆也落下來,透過桅桿,就可看見坑坑洼洼的船板了,正有十幾個伙計在上面忙碌。打成捆的紅氈由兩個伙計從艙里抬出來,摔到船板上,其他伙計紛紛避讓。紅氈橫在船頭,繩箍撤掉,兩個伙計徐徐展開那條紅色通道,船上紅光一片,這是雜戲開場的前兆。紅燈籠冉冉升起,高懸在桅桿上,在場的人們,臉上都是紅彤彤的。
![]()
《但是還有書籍》第三季EP6截圖
一陣鑼鼓敲過,穿紅衣的伶人出場了。鼓聲暫停,伶人踩踏船板的腳步聲凸顯出來,船體傳來巨大的回聲,船艙內似乎空無一物,人群頓時安靜下來。伶人向觀眾鞠躬致意,這時又走上一個綠衣童子,雙手端著白玉盤,盤中整齊擺放著五只白螺,清一色的白。觀眾乍看過去,只見到一些白影,玉盤和白螺混為一體。當紅衣伶人從白玉盤中捧出白螺,這五只白螺才在瞬間獲得形體。這是五只高齡的白螺,其闊口能放進拳頭,里面蜷縮的螺旋狀活物早已不知所蹤,取而代之的是一團浸了藥水的棉花。伶人把藥棉點燃,白螺里噴出直立的火柱。伶人把燃燒的白螺拋到空中,不等天上的螺落下,新的火螺相繼飛起,五道火光把夜空分割成十幾個黑塊。伶人雙手不停地接住與拋起,速度最快時,火光籠罩住他的上半身,手臂及白螺都在火光中消失不見。那時節,雜戲船上明亮如白晝,照亮了人群中無數揚起的臉。
螺殼灼熱之時,表演就告停了。綠衣的童子端來白玉盤,五只白螺回歸原位,火柱還在燃燒,不過勢頭弱了幾分,它們很快就要燃盡。那天晚上,表演時間稍長,白螺局部燒熔,當天夜里還沒散場,五只螺連成了一體。侍者找來火鉗,想把它們分開,結果白螺全夾碎了,緊接著,傳來班主的高聲呵斥,人群中又是一陣哄笑。
![]()
還有一個常見的節目,叫空手取魚。表演者來到舷邊,俯身往水中觀看,似在瞭望海底的魚。看了多時,他揮手朝水中一指,隨即回手急掣,便有一尾翻騰著的大魚飛入他手里,頭和尾還在劇烈搖擺著。那次表演,破水而出的是一條近三尺長的梭魚,跟表演者撞了個滿懷。他連忙雙手抱住大魚,單薄的身子也隨著大魚的扭動而不住搖擺起來。觀眾一片驚呼,有幾個身手敏捷的伙計已經齊聚船頭,和表演者一起把大魚給牢牢摁住。
后來我們才知道,表演者袖子里暗藏梭鏢,是機弦發射的。甩袖之時,帶繩子的梭鏢已經打進水中,早有同伙潛在水底的預定方位,手中拿著活魚等候梭鏢到來。梭鏢破水而入,水中之人便擒鏢在手,把手里的活魚插在梭鏢上,急拽三下繩子作為暗號。船上的表演者知道一切就緒,就可以回手把線拉回,這樣一來,自然有活魚飛上船板。離船最近的那幾個觀眾,看過幾場表演后,終于發現了這個秘密。消息在人群中迅速擴散開來,表演者的神秘魔法就不攻自破了。再表演之時,黑壓壓的觀眾中間擲出了貽貝和青螺殼,表演者招架不住,只得躲進后艙。不久之后,雜戲船上空手取魚的把戲干脆取消了,當初空手取魚所引發的陣陣驚呼已不可復聞,這樣一來,人們反倒懷念起這虛假的魔術了。
![]()
![]()
《但是還有書籍》第三季EP6截圖
快到半夜了,壓軸的節目是隱身的戲法。表演者是個穿黑衣的年輕人,從演出一開始,他就坐在船舷上一言不發,仿佛一切熱鬧都與他無關。輪到他上場了,他便跳下船舷,向眾人拱手致禮。他朝身后揮一揮手,立刻有人遞上來一塊黑布。黑布之大,足以蓋住他全身。他毫不猶豫地鉆進黑布里,還沒等觀眾反應過來,他就把自己變沒了,黑布委頓在地。人們掀開布幕,四處尋他不到,以為他是故意躲起來了,呼喚幾遍,卻不見回應。船上立刻陷入騷亂,戲班的班主走上前來,看了看地上委頓的黑布,跺腳大罵。
但這一切無濟于事,因為他已經遠遁——他成功地把自己變沒了。圍觀的人群中噓聲一片,班主朝著海面大發雷霆,人群中又爆發出陣陣哄笑,這更增添了班主的惱怒,他恨不能放火把船燒掉,所幸及時被徒弟們攔住了。
![]()
《但是還有書籍》第三季EP6截圖
那天的雜戲表演破綻百出,最終以一個伶人的逃走為轉折點,走向了難以挽回的失敗。同樣的把戲,再也提不起人們的興趣。一船消耗甚巨,班主變賣船只,最終不知去向。
又過了許多年,島上漁人出洋,遠渡到南海,在一個不知名的小島上登陸,居然看到了當年表演隱身法的那個人。他正坐在樹下,頭埋得很深。漁人正要上前搭話,他似乎早有覺察,霍然起身,雙手分開人群。在鉆進人群的同時,他順手戴上了棕櫚葉的斗笠。幾乎同時,涌動的人群中,所有人都戴上了斗笠。斗笠密集,無從辨認,以后再也沒有人見過他。
![]()
漁具列傳
作者:盛文強
出版時間:2022年2月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新民說
內容簡介:
為什么說上海的簡稱“滬”源自漁具,其背后有哪些故事?山魈繪像中常伴蟹籠是怎么回事?漁夫如何憑借繩結技術從兇殘海盜手下逃生?新船入水、船老大上位需要經歷何種奇特儀式?
《漁具列傳》包含舟楫、網罟、釣鉤、繩索、籠壺、耙刺六輯,可以上溯到洪荒時代的海洋秘史,是對海洋漁業秩序的終極狂想,是古東夷原始漁獵精神的集束釋放。野史、方程式、采訪、引語、地方志、名人生平、家族秘聞,乃至插圖、考據、作者身份……虛實相生之間,構建起以漁具為線索的奇絕時空,結集為一部海島故事集。網罟舟楫與奇人異事緊密纏繞在一起,是傳奇,亦是日常。
作者簡介:
盛文強,1984年生于青島,作家,海洋文化研究者。近年來奔走于中國東南沿海,致力于海洋民間故事、漁夫口述史的搜集整理,兼及海洋題材的跨文體寫作實踐,著有《海盜奇譚》《海怪簡史》《海神的肖像》《島嶼之書》等。
- End -
![]()
成為更好的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