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第三輪關稅談判昨天在瑞典斯德哥爾摩結束。全球最大的兩個經濟體談出最終結果、簽下協議的一幕并沒有出現。第三輪會談可以說是談了個寂寞。
自今年5月雙方選擇在瑞士日內瓦開啟第一輪關稅談判,6月在英國倫敦第二輪,7月瑞典斯德哥爾摩第三輪,雙方三輪談判地點都選擇了歐洲知名城市。
這一行為本身就透露出一些信息。
雙方看重會談的地點,注意談判地點選擇的細節,從這一點看,要談出一個雙方都滿意的結果很難。
為什么雙方不去各自的國家談?
為什么不去亞洲,或者美洲,甚至大洋洲、非洲這些地方第三方國家的大城市談?一定要選擇在歐洲的大城市來談?
雙方不去對方的國家談,要選擇第三方國家談,即便要多出一些差旅費,雙方也不想丟臉面、示弱。
如果去對方國家談,給人感覺是上門求和。
因此這個選項在三輪談判地點選擇中都沒有出現,北京、華盛頓都沒成為談判地點。
到亞洲,美洲,甚至大洋洲、非洲這些地方第三方國家的大城市去談,估計沒有雙方都滿意的城市。
比如選擇日本的東京,加拿大的溫哥華,澳大利亞的悉尼,這類城市明顯更親美,選擇這樣的城市作為談判地點,可能并不會得到雙方一致認可。
最終在過去三個月連續三輪談判,雙方選擇了歐洲三個大城市作為談判地點就成為偶然中的必然。
相比第三輪談判,5月和6月雙方前兩輪談判,相比第三輪還談出了一些成果。
比如各自向對方征收的三位數關稅,下調到兩位數;彼此放寬了芯片、稀土等產品的出口限制;雙方休戰期延遲3個月到8月12日。
最近兩天,雙方第三輪斯德哥爾摩關稅談判就是建立在3個月休戰期即將結束,談不攏雙方就要恢復征收三位數關稅的背景下展開的一次談判。
在這樣的背景下的談判,在前兩輪雙方已經把容易談的談了,剩下難度高的談判想談成并不容易。
雙方如果不想現在就重回到關稅談判前征收三位數關稅,類似全面經濟脫鉤的狀態下,必然的選擇就是繼續延遲休戰期,再次將談判的時間延后。
因此,第三輪瑞典斯德哥爾摩雙方沒有談出什么成果,沒有召開聯合新聞發布會,沒有發表聯合聲明,只是同意繼續推動將8月12日到期的關稅休戰再次延長,就成為必然。
![]()
最近,日美、歐美均達成了關稅談判協議。
比如日美協議,美國將對日本進口汽車等商品征收15%關稅(12.5%附加稅+2.5%基礎稅),日本則承諾向美投資5500億美元并增加進口美國大米;
比如歐美協議,美國將對歐盟的產品征收15%的關稅,歐盟將拿出1.3萬億美元的真金白銀,其中包括歐盟要對美國投資6000億美元,購買美國7500億美元的能源產品,歐盟還要加大力度采購美國的軍火。
比照上述近期日本和歐盟與美國簽署的協議,雙方均要向美國拿出數以萬億人民幣的錢去美國投資并購買美國產品。
現在美國對自己的傳統盟友日本、歐盟要價就這么高,中國作為被美國視為最大競爭對手的國家,可以想象,美國對中國的要價一定會高于日本和歐盟。
這就決定雙方雖然在歐洲大城市談了三輪,但最后為什么會談不出一個最終結果。
按中國目前的現狀和國情,不要說高于日本和歐盟向美國付出的代價,就是付出日本和歐盟同等的代價,中國也不可能同意簽署這樣的談判協議。
過去3個月來,雙方雖然談了三輪沒談出結果,但仍然對外表示要繼續談,很大可能就是雙方都需要時間來為談判最終破裂的后果作準備。
用更多的時間來為談判破裂后雙方經濟逐漸脫鉤作準備。
雙方現在談不出結果還要向外界表示要繼續談,是因為雙方都還沒有準備好。(文玉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