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城探秘所有原創首發文章,抄襲洗稿必究!)近段時間,泰國與柬埔寨軍隊在邊境線交火,引起了很多關注,雙方出動了F16戰機等先進武器,已經造成數十人傷亡;
![]()
泰柬邊境沖突
我國不僅是泰柬的友好鄰國,在中南半島還有大量投資項目,當然非常不愿意看到兩國發生沖突;
那為啥泰柬邊境局勢還是成這樣了呢?
全城探秘看到不少分析,都把原因歸結到柬埔寨首相洪森與泰國前總理佩通坦前段時間發生的那些事上;
不可否認,這是近期泰柬關系變化的直接原因,但泰國與柬埔寨都是中南半島的重要國家,相比國家關系,所謂的私人矛盾都是微不足道的。
![]()
泰國前總理佩通坦與柬埔寨首相洪森
從體量上來看,兩國確實相差很大,泰國國土面積達到51.3萬平方公里,人口則高達6790萬,相比之下,柬埔寨面積只有18.1萬平方公里,全國人口約1728萬;
但泰國與柬埔寨,卻擁有一段長803公里的陸地邊境線;
而在全城探秘看來,泰國與柬埔寨本輪的邊境沖突,乃至歷史上的爭議,其實都源于兩國邊境線這三個很有意思的特點。
![]()
泰國與柬埔寨
1.接壤區域延綿300公里的扁擔山脈,兩國都視為“屏障”。
我們都知道,中南半島高原山地眾多,地勢復雜,但某種程度上來說,泰國與柬埔寨卻是個例外;
泰國中北部雖然分布著他念他翁山脈、瑯勃拉邦山脈以及珂叻高原等,但其腹地區域卻是中南半島面積最大的一塊平原,面積達到15萬平方公里;
而柬埔寨呢?本身就是中南半島唯一一個以平原為主的國家,平原占全部國土面積的70%以上,更關鍵的是,柬埔寨整體地形還以洞里薩湖為中心,呈四周高、中間低分布;
![]()
泰國與柬埔寨,同時占據了中南半島最大的平原
因此,對兩國來說,邊境區域的一些山地高原等“地形屏障”,對保護腹地就非常重要了。
泰柬邊境線長度達到803公里,有相當長一段都是平原,但在北段卻分布著一條山脈,扁擔山脈;
這座山脈沿著兩國邊境線延綿長達320公里,大部分區域海拔在450-756米之間,雖然并不算高,但其所在區域,無論北側的泰國還是南側的柬埔寨,都以平原為主,所以存在著非常大的海拔落差;
![]()
扁擔山脈是泰國與柬埔寨的天然界線
歷史上,兩國也一直把扁擔山脈當做一道屏障,1907年,彼時還是法國殖民地的柬埔寨在跟泰國劃定雙方邊界時,就曾簽訂條約,以扁擔山脈的山脊線作為邊界。
不過,扁擔山脈的地形很有意思!
面朝泰國的北坡相對平緩,面朝柬埔寨的南坡卻非常陡峭,形成落差數百米的懸崖,這對柬埔寨是非常不利的,所以法國當時就耍了個心眼,在制作地圖時,將位于扁擔山脈山脊線以北的部分區域劃入了柬埔寨;
![]()
柏威夏寺處于扁擔山脈山脊線以北
就這樣,原本位于扁擔山脈山脊線北側的柏威夏寺,就被劃入了柬埔寨,如今這座寺廟也成為兩國爭議的焦點。
所以就很明顯了,泰國與柬埔寨,對兩國邊境線上的“制高點”與“屏障”,都非常重視,由此也產生了爭議。
2.邊境區域還存在大量寺廟,泰柬兩國都非常重視。
中南半島受佛教影響很大,而泰國與柬埔寨都是以佛教為主的國家,兩國都擁有大量的寺廟;
![]()
佛教傳播路線圖
先說泰國:
早在公元前3世紀,佛教就已經由印度傳入泰國,比我國早了數百年,經過數千年的發展,佛教在泰國可謂根深蒂固,影響巨大,其全國人口中,超過90%都是佛教徒,如今泰國甚至還在使用以佛歷,以佛陀涅槃的那一面為元年,比如公元2000年就是佛歷2543年;
也正因如此,泰國寺廟非常多,據統計全國目前寺廟數量超過3萬座,僅首都曼谷就有400座以上,泰國由此也被稱為“千佛之國”。
![]()
泰國各地寺廟數量
再看柬埔寨:
柬埔寨地處泰國東側,佛教傳入時間稍晚一些,大約在公元5-6世紀,但發展卻非常迅速,9世紀后,柬埔寨甚至成為整個東南亞的佛教中心,而在14世紀佛教還成為了柬埔寨國教;
所以今天的柬埔寨,佛教影響同樣很大,全國寺廟數量也達到5100多座,12世紀建成的吳哥通王城、吳哥寺等大型佛教寺廟建筑,如今也是非常出名。
![]()
柬埔寨吳哥窟
所以問題就出現了:
在以前相當長一段時間里,中南半島各國疆域變化很大,也沒有國境線概念,隨著西方殖民者到來,才開始以條約的形式明確彼此邊界;
但泰國與柬埔寨,寺廟數量都很多,有不少位于邊界區域;
所以問題就出現了!要劃定邊界,這些寺廟屬于誰就得明確,尤其是一些出名的古寺廟,兩國都不愿放手;
![]()
泰柬邊境的寺廟
就比如,除了上面提到的帕威夏寺之外,同樣位于泰柬邊境的塔莫安通寺、塔莫安小寺以及塔克拉比寺,都存在著爭議,本輪泰柬邊境沖突,就發生在這些寺廟所處區域。
邊境區域存在大量寺廟,這放眼全世界都很罕見,但也成為泰柬兩國爭議的原因之一。
![]()
柏威夏寺
3.泰柬邊境地區還分布著儲量豐富的稀土資源。
如果說,地形屏障以及寺廟,讓泰國與柬埔寨的“糾纏”由來已久,那么近些年兩國邊境區域稀土資源的發展,又讓雙方出現了新的爭議點;
![]()
最典型的代表,就是柏威夏寺所在的柏威夏地區!
我們都知道,近些年,隨著新能源、先進芯片以及其他高科技產業的興起,稀土資源的利用價值和重要性都大幅提升,成為當今各國博弈的重點;
![]()
柏威夏寺附近的稀土礦
而柏威夏寺廟附近區域就發現了大量稀土儲量,據估算價值超過6000億美元,并且富含鏑、鋱等高科技產業急需的元素;
因此,對泰國和柬埔寨來說,這片區域也就擁有了更高的價值,成為兩國重要的戰略資產,目前泰國的PTTEP集團已經啟動了對這片區域的稀土勘探,而柬埔寨方面也在完善邊境地區的交通設施,為未來的開發做準備。
![]()
泰國稀土資源開采
很顯然,稀土這種戰略資源的發現,也讓泰柬兩國對相關區域更加重視。
明白了泰柬邊境這三個很有意思的特點,我們就能明白,為何泰國與柬埔寨都對柏威夏寺最為重視;
原因很簡單!
柏威夏地區,那可是三大特點“疊加”。
![]()
柏威夏寺居高臨下俯瞰柬埔寨平原
一方面,柏威夏寺所在的泰柬邊境,就位于扁擔山脈,相比柬埔寨境內的平原,這片區域海拔達到550米,站在柏威夏寺看柬埔寨,就相當于站在我國山西的太行山上看河南的大平原,居高臨下的優勢非常明顯;
如此險要地形,泰國與柬埔寨那可都看在眼里。
另一方面,修建于公元10-12世紀的柏威夏寺,不僅歷史悠久,堪稱吳哥風格建筑的代表,最關鍵的是,它還在2008年成為了世界文化遺產,無論藝術價值還知名度都非常大;
![]()
再加上泰國和柬埔寨原本就是佛教國家,對于這樣的寺廟,當然更重視。
此外更別說,柏威夏寺廟區域還發現了戰略價值極高的稀土資源,可謂是三重buff疊加,想不重視都不可能;
更早的歷史就不說了,自20世紀開始,柬埔寨與泰國圍繞這座寺廟已經發生多次爭議;
![]()
二戰期間,泰國占據柏威夏寺以及馬德望省
1907年,法國殖民者將柏威夏寺劃入柬埔寨,泰國雖然不甘,但卻奈何不得,二戰時期,泰國在日本幫助下,于1941年將柏威夏寺以及馬德望省收入囊中;
二戰結束后,法國卷土重來,泰國被迫歸還上述領土;
上世紀五十年代,柬埔寨獨立后,泰國于1949年至1952年重新占領柏威夏寺,隨后柬埔寨將爭議提交海牙國際法庭審理,1962年海牙國際法庭判決柏威夏寺屬于柬埔寨,但周邊大約5平方公里的其他爭議區域仍然懸而未決,這也成為泰柬邊境沖突最頻繁的地方之一。
![]()
柏威夏寺附近爭議區域
不管怎么說,泰國與柬埔寨所在的中南半島與我國毗鄰,更是我國很多重大戰略的實施區域,這片區域的和平安定,對我國顯然非常重要;
希望泰柬兩國盡快恢復邊境和平,加油!(部分圖片來自網絡,為防止文章被抄襲洗稿加了水印,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