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獨立級瀕海戰斗艦,外形和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一樣科幻,為何被評為是“美國海軍最失敗的項目”?
![]()
上世紀90年代,蘇聯解體促使美國海軍重新審視戰場環境。基于海灣戰爭的經驗,55%的美軍艦艇集中于瀕海區域,80%—90%的后續部隊均需從海上投送,戰場已轉移至“五大洲陸海交界之地”。傳統航母與核潛艇難以應對淺水區的非對稱威脅,比如水雷、自殺式小艇或反艦導彈。
為此,美國在2002年提出“海上打擊、海上盾牌和海上基地”概念,正式確立“近海戰略”,并計劃在2035年前削減大型艦艇,將發展重點轉向瀕海戰斗艦即LCS。
![]()
LCS-2“獨立號”正是這一戰略轉型的物理呈現,它的設計廣泛借鑒了歐洲經驗,比如挪威“盾牌星座”級高速巡邏艇的機動能力、瑞典“維斯比”級的隱身技術、以及英國“海神”號三體艦的穩定性。但美國進一步強化了遠洋適航性與模塊化作戰網絡,使其能在全球任何近海區域執行任務。
可以看出,瀕海戰斗艦和F22生產線關停的原因是一樣的,美國過于自信了。
瀕海戰斗艦就是基于這個錯誤思想啟動的。當時有兩家公司參與了設計競標,其首艦“獨立號”由通用動力設計制造,船體由奧斯塔公司建造。
![]()
“獨立號”的船身非常科幻,一個主船體和兩個小船體剛性連接成三體船,頭部尖尖的,棱角分明。船身經過隱身設計,尾部很大,能起降支奴干運輸機,甚至是CH-53K直升機和V-22旋翼機。
“獨立號”長度有127米,寬度31米,排水量不到3000噸,在海上最快能跑到44節的航速,機動性也非常強,在最高速行駛時可以快速轉向,同時具備原地掉頭的能力。
![]()
在反潛方面,“獨立號”依靠的是艦載直升機,還有無人機輔助。在近海如果敵人投放水雷,“獨立號”可以遙控水下無人潛航器,體積小重量輕,不會被水雷炸,用它來給“獨立號”開路,使其能安全抵達戰位,它也被叫做遙控獵雷系統。
“獨立號”上有一門福博斯57毫米艦炮,射速為200發/分鐘。SeaRAM單元的射程約為9公里,主要攔截反艦導彈。RIM-162改進型“海麻雀”(ESSM)射程50公里,兼顧攔截和進攻屬性,它主要裝備在后甲板的MK48垂直發射井中。
![]()
“獨立號”的雷達就是一套能看天看海的“眼睛”,主要是G和H波段,能發現幾十公里內的飛機、導彈和船只,但不算特別遠,這套雷達兼顧電子戰能力。
看到這里,大家有沒有發現,這艘戰斗艦好像沒有什么進攻手段?其實它的設計很有意思,SeaRAM單元在進攻時可充當反艦導彈來用,射程180多公里。直升機則可發射魚雷,也可發射地獄火導彈攻擊海上艦船和陸上坦克。總得來講,“獨立號”的進攻火力有些不足。
![]()
2010年服時候,美國海軍準備把它開到中國南海搗亂,結果發現“獨立號”的鋁合金船體有很大問題,特別容易被腐蝕。鋁合金和船上的其它金屬在鹽霧情況下組成了原電池,這和用鋼鐵制造的戰艦不一樣,鋼鐵的戰艦是銹蝕,而“獨立號”直接融到海水里去了,艦體越來越薄。
另外,獨立級的造價也高的嚇人,原本制造商信誓旦旦的保證,它非常便宜只要2.2億美元,下水后證明,一艘起碼要花7億美元。這么多錢如果給中國造船廠可以造一艘052D導彈驅逐艦了,還帶雙波段有源相控陣雷達。
![]()
之前宣稱的44節航速也有問題,因為它的鋁合金船體焊接不過關,在3米海浪高度下穿浪航行,高速時焊縫會開裂,目前18艘已經有6艘需要返廠大修。美國海軍對船員們下死命令,在海浪高的情況下,只能以15節以下的速度航行,不能過快。
![]()
本來美國是準備造35艘的,現在看來只有這18艘了,還有一艘沒有完工。
今年中國也下水了一艘和獨立級瀕海戰斗艦很像的船,它就是“虎鯨號”無人戰艦。這艘船就比獨立級要實用多了,排水量只有500噸,上面裝備了850毫米垂發系統,八面有源相控陣雷達和四面輔助雷達,探測距離非常遠,電子戰能力強悍。這艘戰艦可執行掃雷、反潛、反艦、海上救援等任務,最重要的是它是鋼船,不會出現獨立級那樣的情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