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艦是迄今為止我國最大的戰艦,滿載排水量約有8.5萬噸,戰力也十分強悍,它的入列之日或已到來。11月初南海之濱的三亞軍港旌旗獵獵,一則足以改寫亞太海上力量格局的消息引發全球矚目——網傳我國第三艘航空母艦“福建艦”將正式入列服役,更令人震撼的是,其并非單獨交付,而是攜完整航母戰斗群集體亮相。這一里程碑事件,不僅標志著中國正式邁入“三航母時代”,更以多項世界領先的技術突破,重新定義了現代航母的戰力標準。
![]()
從蛛絲馬跡到塵埃落定,福建艦的服役進程始終牽動人心。早在11月3日,三亞海事局發布的航行警告便釋放關鍵信號:11月4日8時至6日18時,三亞以南部分海域實施軍事禁航,禁止無關船只進入。
![]()
這一禁航區域緊鄰榆林海軍基地——福建艦與山東艦此前并肩停泊的核心港池,結合衛星圖像顯示的碼頭紅色臨時觀禮臺、官兵隊列排練痕跡,以及福建艦艦艏涂刷的“18”舷號,所有跡象都指向一場高規格服役儀式。
![]()
綜合多方消息,能發現都在指向一個可能性——福建艦將于近日入列,推測大概率是要服役于南海艦隊,一同入列的還包括1艘093B核潛艇、1艘075型兩棲攻擊艦、1艘055型大型驅逐艦、2艘052D型導彈驅逐艦及1艘電子偵察船。六艘不同性能和戰力的艦艇同時入列,在我國海軍史上還是首次。而且這六艘艦艇的戰力相當令人震撼,因為它已經超過了絕大多數國家海軍的規模,也將在現有基礎上大幅提升我國海軍戰力。
![]()
這種“整建制交付”模式,打破了傳統航母單獨服役后逐步配屬艦艇的慣例,意味著福建艦從入列首日起,就具備了完整的遠海作戰能力,無需經歷漫長的戰力生成周期。
![]()
作為我國首艘平直甲板大型航空母艦,福建艦的技術含金量堪稱“全球標桿”,有不少軍事專家認為戰斗力已經追上美國最新服役的福特級航空母艦,但是在先進性上還有所超越,其核心優勢集中體現在三項“世界第一”上。
其一,它是全球首款常規動力電磁彈射航母。電磁彈射技術此前被美國視為核動力航母的“專屬配置”,而中國科研團隊突破常規動力與電磁彈射的兼容性難題,通過一體化電力系統實現高效能量供給——相比美國福特號依賴核動力卻故障頻發的電磁彈射系統,福建艦的電磁彈射器穩定性更優,至今已完成殲-15T、殲-35、空警-600等多型艦載機的數百次彈射測試,無一次故障記錄。
![]()
其二,它是全球首個實現五代艦載機電磁彈射的航母。美國福特號雖早于福建艦服役,卻因電磁彈射技術缺陷,至今未能完成F-35C隱形艦載機的實戰化彈射;而福建艦在入列前,就已公開驗證殲-35的電磁彈射起飛與著艦能力,這款具備隱身性能、超視距打擊能力的五代機,配合空警-600的預警指揮,直接將航母編隊的制空半徑拓展至800公里以上。
![]()
其三,它是全球首艘在8萬噸級噸位實現“接近10萬噸級戰力”的航母。福建艦滿載排水量8萬余噸,雖小于福特號的10萬噸,但憑借電磁彈射器20%-30%的艦載機出動效率優勢,其單位時間內可彈射的戰機數量與尼米茲級航母持平,且能實現艦載機“滿油滿彈”起飛——這意味著殲-15T可搭載全部反艦導彈執行遠程打擊任務,殲-35可滿掛空空導彈爭奪制空權,徹底擺脫了滑躍起飛航母的載荷限制。
![]()
此次與福建艦同步交付的航母戰斗群其他戰艦,更是將其戰力“放大到極致”。核心護航力量為055型驅逐艦,其滿載排水量可達1.3萬噸,擁有112個垂直發射單元,可兼容防空、反導、反艦、對陸攻擊等多型導彈,兼具“航母帶刀侍衛”與“單獨作戰核心”的雙重屬性。
![]()
而093B核潛艇則為編隊提供水下警戒與隱蔽打擊能力,可對敵方航母戰斗群實施潛射反艦導彈突襲。
還有075型兩棲攻擊艦的加入,更是讓編隊具備“艦到岸”的立體投送能力,實現從海空控制到兩棲作戰的無縫銜接。
這種“空-海-潛-陸”多維度協同的作戰體系,不僅在中國海軍史上前所未有,即便與美國福特級航母打擊群相比,在區域防空、反艦火力密度等領域也毫不遜色。
![]()
近日美國尼米茲號航空母艦總是在我國南海海域轉悠,其兩架軍機墜海也沒返回母港,如今我國福建艦航母戰斗群已經成型,機上攜帶的殲-35,殲-15T,以及空警-600等軍機,已經可以完虐尼米茲了。
![]()
再橫向對比全球現役航母,福建艦的戰力優勢更為直觀。美國福特號雖為核動力航母,卻受困于電磁彈射故障、升降機缺陷等問題,服役多年仍未形成完整戰力,甚至被特朗普提議“重啟蒸汽彈射”。
而英國伊麗莎白女王級航母雖搭載F-35B,卻因采用滑躍起飛,無法實現固定翼預警機上艦,導致編隊預警能力薄弱。
![]()
法國戴高樂號航母則因核反應堆功率不足,最大航速僅27節,難以伴隨高速機動的作戰編隊。
![]()
反觀福建艦,常規動力雖在續航能力上略遜于核動力,但通過高效燃油動力系統,足以滿足中國在南海、西太平洋等核心戰略海域的任務需求,且其電磁彈射的成熟度、艦載機的配套完整性,已實現對多數現役航母的“降維打擊”。
![]()
從戰略層面看,福建艦的服役與完整戰斗群的交付,徹底改變了中國海軍的戰略定位。此前,遼寧艦、山東艦的部署更多聚焦于“近海防御”與“戰力驗證”,而福建艦憑借電磁彈射帶來的遠海作戰能力,以及完整戰斗群的協同優勢,可實現“遠海護衛”的戰略轉型。
![]()
在南海,它能有效覆蓋島礁及周邊航道,遏制外部勢力的頻繁挑釁。
在臺海,它可形成“海空一體”的封鎖體系,可在臺島東部卻敵于千里之外,所以福建艦入列之日,便是臺海走向一體之時。
在西太平洋,它能與山東艦、遼寧艦形成“輪換部署”格局,保持“一艘訓練、一艘維護、一艘戰備”的常態化存在,對沖美日同盟的軍事壓力。
![]()
正如軍事專家張軍社所言:“福建艦入列即可形成戰斗力,它不僅是一艘航母,更是中國維護海洋權益、保障海外利益的戰略支點。”
當然,外界對福建艦也存在一些爭議,例如印度媒體曾指出其2號電磁彈射器侵入艦載機降落區,可能影響起降效率。但客觀分析來看,這一設計取舍源于福建艦建造過程中“從蒸汽彈射到電磁彈射”的方案調整——為盡早實現電磁彈射技術的實戰化應用,中國科研團隊在現有艦體結構下進行了優化,雖在極端情況下存在彈射與降落的短暫沖突,但通過甲板調度算法的優化(艦載機起飛和降落通常分撥進行),以及電磁彈射“15分鐘冷啟動”的高效響應能力,是可以通過錯峰作業規避影響的。
![]()
更何況,與電磁彈射帶來的戰力躍升相比,這一局部設計問題的影響微乎其微,且將在后續核動力航母的建造中得到徹底解決。
從2012年遼寧艦服役,到2019年山東艦交付,再到2025年福建艦攜完整戰斗群亮相,中國航母的發展速度創下全球紀錄。福建艦的服役,不僅是中國海軍從“近海走向深藍”的關鍵一步,更以“常規動力+電磁彈射”的創新路徑,為全球航母發展提供了“中國方案”。
![]()
未來,隨著殲-35的批量列裝、新型艦載無人機的適配,以及004核動力航母的研發推進,中國海軍的遠海作戰能力將持續躍升,在維護亞太地區和平穩定、推動全球海洋治理體系變革中,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