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賣大戰愈演愈烈,幾個平臺大額券從天而降,消費者們一邊表示:“ 被外賣券慣得都不想去堂食了。” 另一邊又焦慮著外賣的衛生問題。
最近,不僅各地監管部門頻頻出標準 “ 立規矩 ”,市場側的平臺方也都親自下場,卷向價格外的新維度 —— 品質。
近日,美團官方稱未來三年將在全國各地投資建設 1200 家 “ 浣熊食堂 ”。“ 浣熊食堂 ” 可以簡單理解為美團在探索 “ 外賣界的共享廚房 ”,平臺在線下重資產重投入做基礎設施,規范外賣檔口集合店。據了解,2024 年 4 月,美團外賣事業部組織架構調整,成立供給探索部,緊接著浣熊食堂從去年底開始試點,目前北京有 10 家店,杭州有 1 家。
據負責人介紹,美團只做基礎設施,在供應鏈和食品安全上參與標準制定和監督管理,開店經營這件事,還是交給商戶,區隔好平臺和商家各自的使命。
![]()
“ 入駐浣熊的商家首先要符合我們統一的管理標準,食品安全和衛生會比市面上的美食城強度更高。但與此同時我們會有可以換成 ‘ 經營分 ’ 的管理體系。比如衛生比較好的 A、B 級,我們會給多一些流量和曝光。” 北京市朝陽區一家浣熊食堂的店長對知危表示。
浣熊食堂里,純外賣店鋪集中在一個個幾平米的小隔間里。但和印象里雜物堆放的外賣檔口不同,浣熊食堂統一采用了白色方塊瓷磚作為裝修,能從小窗口中直接看到各個商家的灶臺、冰柜。十里堡店的店主表示,最近正在和供應商采購攝像頭,這也是浣熊食堂最得意的地方:消費者們能夠從線上直播看到后廚的情況。
![]()
盡管消費者端目前對浣熊食堂的感知還不夠明顯,但值得關注的地方在于,這是美團首次重資產切入線下基礎設施建設,同時也意味著,美團想在外賣領域往產業鏈上下游更進一步發展。那么,外賣大戰打得轟轟烈烈,浣熊食堂重建一套外賣鏈路的可能性有多大?
![]()
“ 今天忙完啦,晚上認真清掃廚房,擦拭設備、清洗地面,嚴格把控食安。” “ 土豆反復清洗后削皮,切配成適宜大小放進清水中,全力保證干凈衛生~” “葡萄、荔枝等時令水果新鮮采購,進貨環節嚴控食安。”
在浣熊食堂的小程序里,可以找到每家店的店長早、晚分別上傳的食安日記,里面詳細記錄了浣熊食堂內部的清潔、進貨、管理等細節。日記是店長自行上傳的,每個后廚的直播可以隨時點進去看,這些透明可視的方式,可以讓消費者看到此前目不可及的角落。
![]()
如今的外賣大戰不僅是拼價格,在用戶們的 “ 食安焦慮 ” 下,平臺們更想用 “ 卷品質 ” 來搶用戶。今年 2 月,京東正式啟動 “ 品質堂食餐飲商家 ” 招募。浣熊食堂在這個節點推出似乎在向市場表示:無堂食的純外賣店,一樣可以有品質。
知危在線下實體店里還發現,朝陽區一家浣熊食堂的墻上貼著一張顯眼的 “ 廚房工具分色管理 ”,對外賣食材會接觸到的刀具、砧板、周轉箱、保鮮盒、塑料筐、毛巾進行了嚴格的顏色分類管理,防止混用。
該店的店長表示:“ 美團會有專門的管理人員每天提醒商家不合規的地方,每周有周度的巡檢,周度巡檢會有嚴格的評判標準,給店鋪打經營分,然后還有很多單項比如食材落地、過期、發霉等這些問題,都會一一檢查。”
多年前 315 就開始曝光一些違規的檔口外賣,去年央視又揭露一批熱銷高分但臟亂差的 “ 幽靈外賣 ”。現在大家甚至看到黑色塑料軟勺、收藏送的不知名軟飲、國朝包裝等 “ 檔口元素 ”,都要心里一驚,擔心這份飯吃不吃得下口。
“ 我們想做的是深入到商家供給側,包括出餐的環節都做統一的管理,扭轉整個餐飲行業里消費者對純外賣檔口品質很差的這種印象。” 浣熊食堂店長對知危表示。
據了解,浣熊食堂上的商家排名算法機制和主站略有不同,會從多個維度為商家生成 “ 食品安全指數 ”,并將該指數納入店面的運營考核標準中。
不僅如此,該店長還介紹道,浣熊食堂這樣的美食集合店,還有一個特殊的地方在于消費者們可以跨店點單,一下子下單多個餐品,但只需要付一筆配送費,由騎手一次性完成配送,一定程度上也相當于整合了配送資源。
![]()
在浣熊食堂和商家的合作模式里,美團不是自營外賣,不是傳統共享廚房的 “ 二房東 ”,更像干苦活的 “ 水電工 ”。
一位接近美團的知情人士表示,美團建廚房這件事本身并不容易。作為成熟的外賣平臺,甚至是成熟的超級 App,美團的優勢在于它有足夠的數據支撐它進行各個點位的流量分析,但一旦下場干所謂的 “ 地頭 ” 上的事情,會比想象中復雜很多。
“ 表面上看浣熊食堂就是租了一塊地,美團在中間砌墻來分成好多隔間,甚至都不涉及到漂亮的裝潢、軟裝等成本,但實際上其中隱形的成本非常大。比如說二十幾個商戶共同做飯需要考慮消防標準、煙道體系等等。” 他以電力舉例,一個小廚房需要的電力,如果增加到 20 個,所需要的設備支出和成本就不可同日而語。這些細節都需要做大量的規劃設計和安全投入。
不僅如此,相比于小象超市、歪馬送酒這類貨架產品,做外賣涉及到開火、起電的問題,風險更大、對管理的要求相應也更高。從通用的場景來講,不同的品類有不同的供應鏈邏輯,但是這些如 “ 水電設施 ” 般的基建,是大家都需要的。所以,做 “ 水電工 ” 和 “ 建筑工 ” 其實也是美團在權衡利弊之后,切入外賣行業供給側最合適的辦法。
不過從招商上來看,美團如果只做 “ 水電工 ”,其實還不夠。
標準方面,“ 明廚亮灶 ” 成為硬件必選基礎和運營必備標準,廚房全透明運作。用一位入駐商家的說法:“ 也許我們很難用 1 萬字定義什么叫好,什么叫品質,但只要我隨時展示給你過程,接受用戶監督,我就是坦誠且自律的,用戶也會更信任。” 這就是標準化和透明化的力量。
![]()
同時,商家們最終都是關注在收益方面。一位浣熊食堂店長表示:“入駐的店鋪單量效果,一個是看做的品類是什么,更關鍵的是線上運營的能力。” 在商家咨詢入駐的時候,招商經理也會建議,需要有一定運營能力。前期入駐的商家,有不少經驗豐富的品牌餐飲店。
據知危了解,目前美團向全品類餐飲商家開放入駐,不需要額外的入駐費用,只收取基礎的房租、水電等經營費用。一位咨詢過浣熊食堂入駐的商家也表示,的確沒有額外的費用,同時他更關注浣熊食堂后續的品牌效應和流量的效果。
![]()
在浣熊食堂之前,市場早就有不少對 “ 共享廚房 ” 的嘗試。
比如 CloudKitchens,是 Uber 前 CEO 特拉維斯·卡蘭尼克創立的共享經濟公司,通過收購和改造閑置房產來做共享廚房。國內大概在七八年前,也有一批共享廚房品牌,包括吉刻聯盟、熊貓星廚、食云集、黃小遞等等,連餓了么也曾嘗試過類似的模式,當時叫 “ 未來餐廳 ”。
一位曾經做過共享廚房的創業者對知危表示:“干兩三個點位相對來說都是比較舒適的,盈利狀態也比較好,但再新建點位和管理多點位的時候,會發現一旦下場去做地產上的事情,涉及的東西極其復雜,就不單是互聯網的邏輯了。再比如外賣其中很重要一個環節是配送,當時配送機制也沒有像美團現在這么完善,種種因素下當時的一批共享廚房做得都不算太大。”
不過,一定程度上來說,美團現在才開始做 “ 共享廚房 ” 反而更 “ 天時地利人和 ”。
首先,消費者們對食品安全、外賣品質的關注和要求確實變高了。當存量時代到來,各大平臺都想在 “ 多快好省 ” 四個維度追求極致,所以外賣平臺們,一邊打著價格戰,一邊打著質量戰。
6 月中旬,餓了么全面升級 “ 優店騰躍計劃 ”,再投入超 10 億元,加碼搶奪品質外賣商家。京東外賣強勢入局后,不管是邀請菜品開發服務商合作,還是鼓勵商家開通后廚直播,想宣傳的也是 “ 品質外賣 ”。
在推出浣熊食堂之前,美團就在供給側和質量方面,有著很深入的探索。
作為外賣領域的頭部玩家,美團當然熟悉餐飲商家平日的痛點。食品安全,要保障的不止是后廚制作環節,食材采購等上游環節如何保障?采購成本高,如何在保質量的前提下降本增效?再比如食材運輸,稍有差池,可能會引發菜品、庫存多方面的連鎖反應。從供給側切入,幫助餐廳和商家保障食材的安全的前提下,解決采購成本和物流效率等經營問題,這對平臺和商家而言是雙贏。這也是美團多年前就布局供應鏈的原因。一位商家告訴知危,浣熊食堂不強制要求商家的進貨渠道,也會推薦可以用 “ 快驢 ”( 美團面向商家的進貨服務 )來供貨。
但不管采取何種模式,供應鏈都要逐步透明化、數字化,具備可見度、可回溯能力,陽光下運作。
目前來看,浣熊食堂也許剛剛邁出第一步。未來,還需要看市場的反饋和美團持續的探索。但對最關注外賣食品安全的消費者們來說,平臺卷起品質絕對是好事一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