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日本舉行了參議院選舉,自民黨與公明黨聯盟失去了對參議院的控制權。
![]()
這就意味著,在國會兩院中,自民黨及其盟友,均沒有成為多數派。
日本首相由國會選出,當眾議院與參議院關于首相人選有意見分歧時,則以眾議院的意見為準。所以,首相石破茂實際上就是由眾議院選出。
因此,盡管對參議院控制權的喪失,并不會直接威脅到石破茂的首相地位,石破茂不會因為此次選舉失利而自動開始“休息”。但這肯定會對石破茂的執政造成影響。所以,石破茂有可能會選擇辭職、或是解散眾議院。
![]()
此次的參議院選舉,已經是石破茂政府第二次在選舉中敗北了。
去年10月1日,石破茂成為首相,隨即宣布解散眾議院,于當月27日舉行提前大選。
石破茂本是想借著新官上任的高支持率,以抬升眾議院選情,增加自民黨在眾議院中的席位數。
但事與愿違,在選舉中,自民黨的席位從選前的259席下降至191席,公明黨的席位從32席下降至24席。而最大反對黨民主黨的席位,則從96席增加到148席。
這是自民黨自2009年以來的最大失敗。
我常看到許多人說,石破茂并不想當首相,他是被趕鴨子上架,被迫做了首相。
這種說法極度錯誤。
持有這種看法的人,主要有三個理由:
1)石破茂在去年11月11日上午辭職,但是在下午卻再次被選為首相;
2)自民黨在眾議院內有191個席位,但石破茂在首相選舉中,獲得了221票,連對手都把票投給了石破茂;
2)石破茂在去年12月底抱怨說:“當首相要比當大臣辛苦好幾倍,我看報紙時,上面也沒有人夸我,我看網上對我的評論時,也真的感到很傷心,睡覺的時間幾乎也沒有。”
上面這三個理由,全都不成立,我來一一為大家分析:
1)根據日本憲法第70條的規定,眾議院選舉后第一次集會時,內閣必須全體辭職。而去年11月11日,正是日本眾議院在新一輪選舉后的首次集會。所以,作為內閣總理大臣(首相)的石破茂,必須要按照規定,率領內閣總辭職。又因為,新一屆眾議院首次集會時,必須將選舉首相作為最優先任務。因此,眾議院在11月11日當天,再次選舉石破茂為首相。無論是石破茂的辭職,還是他的再次當選,都是按照規定來的。
2)日本眾議院有465席,其中自民黨在當時有191席,之所以石破茂能在去年11月11日的首相選舉中拿到221票,是因為自民黨與公民黨組成了聯盟,所以公明黨的24名議員,也將票投給了盟友石破茂,確實是有其他黨派的人也將票投給了石破茂,但是,即使沒有其他黨派的人投票給他,石破茂也會當選為首相。因為在當時的首相選舉中,位居第二名的民主黨總裁野田佳彥得票為160票。首相選舉,即使未獲得50%以上的眾議員支持,但只要在第二輪遠舉中得票數最多,就也可以當選。
3)其實這一點沒什么可分析的,石破茂確實說過這番話,但是這不能用來證明他不想當首相。石破茂的政府,是少數派政府,當前的眾議院,也屬于懸浮議會。所以石破茂的執政,并不順利,但即使這樣,他既沒有解散眾議院,也沒有辭職。
與眾議院相比,日本參議院在國會中是屬于權力較小的一方,但這并不意味著參議院不重要。
雖然參議院在首相人選上,沒有實質的發言權。但是,此次選舉失利,仍然會給石破茂很大的政治壓力,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自民黨內會有派閥要求石破茂為選舉失利負責;
2)眾議院內的反對黨,也會覺得發起不信任投票的時機已經趨近成熟;因而要求石破茂解散眾議院,提前大選。好讓反對黨可以趁著東風,在新一輪眾議院選舉中取得勝利,這樣就可以第三次打破“五五年體制”。
3)在國會兩院中均成為少數黨,將導致石破茂的施政更為艱難,其倡導的社會政策與變革,也更難得到國會的立法支持,從而使得石破茂自感無望,不得不選擇辭職或解散眾議院。
接下來,就看石破茂的選擇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