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批曾無藥可救的晚期癌癥患者,如今體內腫瘤大幅縮小甚至完全清除,背后是一項名為腫瘤浸潤淋巴細胞(TIL)療法的抗癌黑科技的突破。
但是面對高昂的天價治療費癌友們望而卻步,隨著細胞療法研發的迅猛發展,中國科學家用技術革新將天價細胞療法拉下神壇,讓晚期癌癥患者看到了生的希望。
2024年2月16日,全球首款TIL細胞療法Lifileucel(LN-144)——Amtagvi在美國獲批上市,用于治療PD-1抗體治療后進展的晚期黑色素瘤,然而51.5萬美元(約370萬人民幣)的天價讓無數晚期癌癥患者望而卻步。而在太平洋彼岸,中國上海的一家實驗室里,君賽生物的研究人員正在優化一種無需化療預處理、無需高價細胞因子的新型TIL療法——治療成本預計僅為進口產品的幾分之一。
![]()
圖源攝圖網(已授權)
52歲的宮頸癌晚期患者王女士成為首批受益者。經歷過多次化療失敗,腫瘤已轉移至膀胱的她,在接受了GC101 TIL細胞輸注后,體內T細胞克隆數量激增,持續檢測顯示腫瘤標志物逐步下降。治療18個月后復查,體內已無可見腫瘤,重新回到了工作崗位。
天價壁壘:全球首款TIL療法的商業困境
Iovance公司研發的全球首款TIL療法Amtagvi(lifileucel)的獲批上市,標志著全球首款針對實體瘤的個性化T細胞療法問世,吹響了細胞療法攻克實體瘤的號角。
然而,這款突破性療法卻因51.5萬美元(約370萬人民幣) 的定價讓大多數患者望而卻步。更令人擔憂的是,Amtagvi上市一年后,其開發商Iovance公司陷入嚴重困境。2025年5月,公司宣布將2025年收入預期從4.75億美元大幅下調至3億美元,股價單日暴跌45%,五年累計跌幅達93.7%。
分析其背后原因,Amtagvi復雜的治療方案成為關鍵瓶頸:患者需接受高強度化療預處理,回輸后需注射大劑量IL-2細胞因子,治療期間必須入住無菌病房,整個過程存在治療相關死亡、嚴重感染、心肺功能損傷等風險,這些因素極大限制了臨床應用。
中國方案:技術破壁實現“平民價”抗癌
當國際巨頭在商業化道路上步履維艱時,中國創新企業另辟蹊徑,通過技術革新破解了TIL療法的三大痛點:安全性、生產周期和治療成本。
君賽生物開發的GC101 TIL療法徹底摒棄了傳統方案中的高風險環節:無需清淋化療預處理,無需輸注任何劑量IL-2,治療期間只需入住普通病房。這一顛覆性設計不僅大幅提高了安全性,還顯著降低了治療費用。據公司透露,GC101有望在2026年獲批上市,并以 “平民價” 造福越來越多的癌癥患者。
華賽伯曼則從生產工藝端突破,其PowerTexp?高效生產工藝平臺將TIL培養周期從傳統的34天縮短至創紀錄的14天,樣本需求量從克級降至僅需0.05g,擴增成功率超95%。更驚人的是,其FAST-TIL(HS-IT101)生產成本估算僅為Amtagvi的1/10,為未來的普惠化鋪平道路。
這些突破背后是中國科研人員的智慧結晶。截至2025年,中國已有超20家企業布局TIL療法,包括沙礫生物、君賽生物、藍馬醫療、百吉生物、循生醫學、華賽伯曼等創新力量,覆蓋從黑色素瘤到胰腺癌等多種難治性實體瘤。
橫掃九大癌種:中國TIL療法的臨床突破
除了獲批的黑色素瘤外,TILs療法在非小細胞肺癌、宮頸癌、膽管癌、結直腸癌、乳腺癌、頭頸部、肉瘤、膽囊癌等惡性腫瘤中均顯示出巨大潛力。已經發展的各項研究表明,TILs治療將有待不斷改進和發展,最終將成為人類抗癌的新武器。
宮頸癌:90.9%疾病控制率,最長完全緩解14.5個月
沙礫生物的GT101在中國首個進入臨床的TIL產品,其治療復發/轉移性宮頸癌的I期臨床數據令人振奮:在11例患者中,客觀緩解率(ORR)達45.5%(5/11),包括1例完全緩解(CR)和4例部分緩解(PR);疾病控制率(DCR)高達90.9%(10/11)。
典型案例:一例診斷為IIIC2期宮頸鱗癌患者,基線腫瘤總和直徑達71.57mm。接受GT101輸注后僅28天,腫瘤縮小至29.12mm。第12周復查時,影像學顯示腫瘤完全消退(完全緩解),且這一療效持續了14.5個月!
目前無癌家園有TILs免疫細胞臨床試驗正在招募中,急招黑色素瘤患者,除此之外,也招募非小細胞肺癌、宮頸癌、子宮內膜癌、乳腺癌,卵巢癌等實體瘤。
有意向的患者若想參加可整理出完整的病理報告、治療經歷、出院小結等再致電無癌家園醫學部(400-626-9916),詳細評估病情。
黑色素瘤:客觀緩解率50%,最長無進展生存超12個月
LM103是中國研究人員自主研發的自體腫瘤浸潤淋巴細胞(TIL)療法,專為亞洲黑色素瘤患者設計,需從患者腫瘤組織中提取天然腫瘤特異性T細胞,經體外高效擴增后回輸。
LM103在2025年ASCO年會上驚艷亮相。其治療晚期轉移性黑色素瘤患者的I期研究顯示,截至到2025年4月,在12例療效可評估患者中,推薦劑量組客觀緩解率達50%(一半患者腫瘤顯著縮小),特定劑量亞組疾病控制率高達100%。患者中位無進展生存期尚未達到,最長無進展生存已超過12個月。
FAST-TIL(HS-IT101)FAST-TIL華賽伯曼基于自主研發的 PowerTexp?高效 TIL 生產工藝平臺開發的首款 TIL 細胞治療產品,目前其I期臨床試驗正在快速推進中,并且已顯示出良好的安全性和顯著的療效。截至2025年3月,已完成腫瘤評估的6例晚期黑色素瘤患者中,3例達到客觀緩解,客觀緩解率(ORR)達到50%,疾病控制率(DCR)保持100%。
此外,FAST-TIL 聯合 PD-1、NICE-TIL(HS-IT201)等 TIL 療法在研管線進展到 IIT 階段。
非小細胞肺癌:靶病灶完全緩解,TIL療法輸注后持續獲益
近日,君賽生物也傳來了關于TILs療法獲得令人鼓舞療效的好消息!一例KRAS突變陽性肺癌受試者經GC101 TIL治療18周后,療效評估靶病灶達到完全緩解(CR),非靶病灶正逐漸消退,為KRAS突變陽性肺癌患者帶來希望。
這是一例KRAS G12D突變的肺腺癌ⅣB期患者,自2022年4月出現左胸疼痛,確診后先后接受免疫與化療的聯合治療,以及免疫、抗血管生成抑制劑與化療的聯合治療,都因疾病進展或不耐受停藥。在現有治療手段無效時,患者參加了君賽生物GC101 TIL細胞注射液注冊臨床試驗。
TIL治療過程,受試者除預處理過程短暫血液學毒性外無其他不良反應。回輸第6周腫瘤縮小45%,腫瘤標志物恢復正常,癌痛減輕、頸部淋巴結消失;第12周靶病灶完全緩解(CR),18周時CR仍維持。
![]()
患者接受TIL治療前和治療后6周、18周增強CT掃描結果(左側頸部淋巴結) (圖源上海九院官網,侵刪)
GC101 TIL展現出卓越療效,僅需單次給藥,便可持續發揮對腫瘤的殺傷作用。在日常生活中,受試者完全能夠自理,順利回歸正常家庭生活,這充分彰顯了GC101 TIL在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助力患者回歸正常生活方面的顯著優勢 。
值得一提的是,GT201在非小細胞肺癌方面也表現不俗!2024年ASCO大會上,研究學者們公布了GT201的I期臨床試驗結果,截至2024年1月22日,已有7例患者(包括非小細胞肺癌、惡性黑色素瘤、宮頸癌和卵巢癌)入組該試驗,中位年齡為48歲,先前接受過至少3種療法。這些患者中,1例有骨轉移病史,2例有肝轉移病史,1例有腦轉移病史。在標準FC淋巴細胞清除后,患者接受 GT201 輸注,其中5例患者隨后注射IL-2。
結果顯示,在7例可評估反應的患者,3 例患者(42.9%)獲得確認的部分緩解 (PR),其中一名患者的腫瘤相比治療前靶病灶減少了69%。2 例患者(28.6%)表現出最佳反應為病情穩定 (SD)。值得注意的是,在非小細胞肺癌亞組中,所有3例患者均觀察到疾病控制(SD ≥ 24 周或任何PR),即疾病控制率高達100%!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GT201的安全性可控,在非小細胞肺癌中表現出良好的臨床特征,具有令人鼓舞的客觀反應率、反應持久性。
此外,Iovance公司的LN-145為免疫治療失敗的患者帶來曙光。在針對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mNSCLC)II期研究中,28例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后進展的患者接受LN-145治療,整體ORR達21.4%,其中完全緩解1例,部分緩解5例;79.2%的患者腫瘤負荷有所降低。
更令人驚喜的是在聯合治療方案中:19例未接受過免疫治療的患者使用LN-145聯合派姆單抗后,ORR躍升至42.1%(8/19),其中完全緩解2例,部分緩解6例;DCR 達到 78.9%,76.5%患者靶病灶直徑總和減少。
肝癌:疾病控制率100%,開創TIL治療肝癌先河
BST02是中國研究團隊研發的針對晚期肝癌患者的自體腫瘤浸潤淋巴細胞(TIL)療法,開創了TIL治療肝癌的先河。
在2025年ASCO大會上公布的最新研究結果中,隊列1中的3例患者和隊列2中的2例患者成功制造了TIL。
在隊列1中,有3例患者,其中2例進行了基線和輸注后疾病評估。BST02顯示了100%(2/2)的疾病控制率(DCR)和50%(1/2)的客觀反應率(ORR)。在反應最佳的患者中,觀察到多處病變持續顯著縮小。輸注BST02注射液后84天,肝臟多處靶病變減少了57.1%,門靜脈腫瘤血栓減少了51.8%。
卵巢癌與子宮內膜癌:無需IL-2,TIL成新興婦科癌癥克星
君賽生物聯合上海第十人民醫院在《BMC Medicine》發表突破性研究:全球首次實現未聯用IL-2的TIL療法治療晚期婦科癌癥,取得顯著療效。
該研究納入14例可評估患者(卵巢癌6例、宮頸癌5例、子宮內膜癌2例、腹膜癌1例),均為多線治療失敗患者。結果顯示:
→ 客觀緩解率35.7%(5/14);
→ 疾病控制率71.4%(10/14);
→ 3例完全緩解(21.4%),且分別持續了 19.5、15.4 和 5.2 個月。
典型案例:1例復發性子宮內膜癌伴直腸轉移患者,接受TIL輸注后獲得完全緩解,持續超過1.5年。檢測發現,358種T細胞克隆擴增10倍以上,其中包括240種外源性T細胞克隆和118種內源性T細胞克隆,形成協同抗腫瘤效應。
在2024年ASCO年會上,TILs療法GC203公布的臨床數據引發全球關注:
針對18例可評估的復發性卵巢癌患者(這些患者平均接受過5種治療方案,轉移灶最多達9個),GC203實現了33.3%的客觀緩解率(ORR),其中2例患者完全緩解(CR),4例達到部分緩解(PR)。更令人振奮的是,疾病控制率(DCR)高達83.3%!
生存數據同樣亮眼:12個月總生存率達到68.8%,中位無進展生存期為5.5個月。對于多線治療失敗的晚期患者,這一成果堪稱突破。
頭頸部鱗癌:基因編輯TIL的驚艷首秀,可達到完全緩解
GT201為沙礫生物自主研發的表達膜結合細胞因子的下一代基因編輯型TIL產品,在頭頸部鱗狀細胞癌(HNSCC)治療中表現卓越。
典型案例:一位2016年確診晚期口腔癌的患者,經歷手術及放化療后,2023年9月發現舌底進行性增生腫物,確診晚期鱗癌。化療+靶向治療失敗后加入GT201臨床試驗:
→ 輸注3周:右側口底和頸部淋巴結病變縮小,達部分緩解(PR)
→ 輸注9周:所有病灶完全消退,即達到無癌的完全緩解狀態。
胃腸道腫瘤:基因編輯聯合TIL強強聯手,攻破胃腸道腫瘤最后防線
近期,在國外一項I期研究中,研究者利用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精準敲除TILs(腫瘤浸潤淋巴細胞)中的關鍵免疫檢查點基因CISH,成功讓1例對PD-1/CTLA-4雙藥耐藥的轉移性結直腸癌患者獲得持續完全緩解超過21個月。該研究不僅證實了該策略的安全性,也揭示了靶向PD-1/PD-L1之外的新型免疫檢查點的治療潛力。
這項開創性的首次人體I期臨床試驗結果已在國際頂級醫學期刊《柳葉刀·腫瘤學》正式發表,并在2025年美國癌癥研究協會(AACR)年會上引發轟動。
![]()
圖源《柳葉刀·腫瘤學》官網
研究團隊篩選了22例常規治療失敗的轉移性胃腸道上皮癌患者,最終有12例患者成功接受了CISH基因敲除的TIL細胞治療。這些患者平均接受過至少一線標準治療,病情依然進展,處于無藥可醫的狀態。
治療結果令人振奮,經中位隨訪時間129天,研究發現:
- 第28天評估:50%的患者(6/12)病情穩定(SD);
- 第56天評估:33%的患者(4/12)保持穩定;
- 在預后不佳的患者中,中位無進展生存期達57天,中位總生存期延長至129天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兩位“明星患者”:第一位是MSS(微衛星穩定)型結直腸癌患者(UMN-006),腫瘤已轉移至肝、肺和卵巢。在傳統觀念中,這類“冷腫瘤”幾乎對免疫治療無反應。然而接受基因編輯TIL治療后,她病情穩定超8個月,存活接近3年(2年11個月)。
第二位就是一名具有高微衛星不穩定性(MSI-H)特征的轉移性結直腸癌患者(UMH-022),在PD-1/CTLA-4雙免疫治療失敗后,通過CRISPR-TIL療法獲得完全緩解超過21個月(2年左右),創造了晚期腸癌治療的奇跡。
乳腺癌:5年生存率99.1%,高TILs水平且無淋巴結轉移者預后更佳
在2025年歐洲腫瘤內科學會上,一項突破性研究結果引起轟動:對613例I-III期三陰性乳腺癌(TNBC)患者的長期隨訪發現,那些基線腫瘤浸潤淋巴細胞(TILs)水平高(≥30%)且無淋巴結轉移的患者,5年總生存率竟達到驚人的99.1%!
這一數字讓全場專家驚嘆不已。相比之下,TILs水平低且伴有淋巴結轉移的患者5年生存率僅為84.3%,生存差距顯著。
而5年遠處無復發生存率方面,高TILs無淋巴結轉移組 vs 低TILs無淋巴結轉移組=97.8% vs 82.6%,統計學差異顯著。
這一發現為精準醫療提供了關鍵依據:即使達到pCR的患者,若基線TILs水平低且存在淋巴結轉移,仍屬于復發高風險人群,可能需要更積極的干預策略。
專家提醒:手術后將TILs細胞儲存起來
建議大家在手術前征得主治醫生的同意,將新鮮手術組織保存,交由專業機構將TIL細胞提取,可以在術后回輸預防復發,或者是先凍存起來,以備未來不時之需。因為手術后未經其他治療時新鮮組織中的TIL細胞對腫瘤的殺傷能力才是最強的,一旦接受化療和放療,免疫細胞的殺傷能力會被削弱。
未來之路:TIL療法的挑戰與前景
隨著2025年ASCO年會上中國TIL數據井噴,全球細胞治療格局正被重塑。沙礫生物、百吉生物、藍馬醫療等中國企業展示的臨床成果,標志著中國在實體瘤細胞治療領域已躋身世界第一梯隊。
從370萬元的天價壁壘到中國方案的“平民價”突破,TIL療法的演進軌跡正印證了醫學創新的真諦——以患者為中心的技術革命。當曾經被腫瘤淹沒的生命在擴增數十億倍的T細胞護衛下重獲新生,當天價療法在技術迭代中逐步走向普惠,我們看到的不僅是一種抗癌新武器的誕生,更是一個癌癥治療新時代的開啟。
隨著君賽生物GC101有望在2026年以“平民價”上市,沙礫生物、華賽伯曼等創新企業的產品線持續推進,中國方案正在為全球實體瘤患者鋪就一條充滿希望的生之路。
本文為無癌家園原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