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影視行業媒體C21的常駐節目模式專家西沃恩·克勞福德(Siobhan Crawford)近期在其專欄《在“模式之地”長命百歲吧》發表文章探討了一個節目模式的生命周期,以及是否有可能在早期就判斷哪些節目將成為“鉆石級模式”,哪些則注定曇花一現。這篇文章有許多真知灼見,且行文幽默。影視產業觀察特別編譯了這篇文章,供業界同仁參考。
《冉冉新星》的啟示
《冉冉新星》(Rising Star)這個節目,承載著整個行業的集體記憶。還記得2013年那屆秋季戛納電視節嗎?各家買方揮舞著支票簿,承諾起步就至少播出兩季……結果,美德兩國的收視率一塌糊涂,劇情急轉直下。法國M6甚至中途腰斬。這一節目模式在國際市場上迅速“猝死”,而以色列公司Keshet國際從此也再沒恢復元氣。雖然《冉冉新星》目前在以色列已播到第11季,收視率高達44%,表現仍然強勁,但它再也賣不出去,也沒人想重啟它。
于是問題來了:我們能預測、或至少理解一個模式的生命周期嗎?在經歷起起伏伏、復活重啟、最終“死亡”之后,有沒有辦法在早期識別出哪些節目能熬成“鉆石級模式”,哪些則是“短命鬼”?我們將通過幾個例子來嘗試理解這一點。
![]()
節目模式的“生老病死”
《神秘終點站》(Destination X)于2023年2月在比利時VTM首播。這檔節目刷新了當地真人秀節目的制作成本紀錄,據傳每集高達45萬歐元!它在真人秀類別中贏得多個獎項,還成立了一個專門負責該模式國際版制作的公司X-line,一口氣宣布了六個國際版本。
比利時首播表現如何?收視人數為40.5萬,雖然在18-44歲人群中份額不錯,但和它高昂的成本不太匹配。要知道,這檔節目是以“全球銷售的國際節目模式”為定位推出的,還寄托著建立品牌、滿足對真人競技節目的強烈需求的目標。值得一提的是,曾經大熱的《誰是臥底》(The Mole)也是比利時出品的。整個模式界都在關注《神秘終點站》的表現……最終有六個國家迅速跟進買下版權。
德國ProSieben:2023年6月宣布引進,2024年11月開播,平均觀眾53萬,其中14-49歲觀眾人數28萬,市場份額僅5.9%,低于頻道平均水平,此后一路下滑。
荷蘭RTL4:2024年5月播出第一季,前五集表現良好,25-54歲觀眾人群平均份額達23.5%,總體觀眾數超過85萬,雖未破百萬大關,但算得上健康。但歐洲杯一開賽,收視就掉了。頻道于2024年9月宣布續訂,希望再嘗試一次。
法國M6:2023年4月購入,12月播出,平均收視140萬,份額18.1%,節目存在“細節弱點”,按理說不應回歸,但傳聞M6仍想再試一次。令人扶額。
丹麥DR:于2024年9月宣布引進,2025年3月開播,收視人次平均51.7萬,未見明顯高峰,而且年輕觀眾以及VoD部分被TV2的《立足之地》(The Floor)搶走。這對DR而言是一次昂貴的嘗試。
美國NBC/Peacock:2025年5月推出,宣傳聲勢浩大,NBC還將其安排在《美國達人秀》(America’s Got Talent)之后播放。但收視起伏不定,盡管它成為Peacock過去一個月內表現最好的非劇情類新節目。Deadline報道稱,截至第八集,包含電視端與流媒體總計觀看人次為1400萬,平均每集約175萬——僅為《美國達人秀》一集直播觀看量的一半。
![]()
至于英國版……目前仍不見蹤影,而這顯然讓很多潛在買家還在猶豫是否“扣動扳機”。
對任何業內人士來說,這是一部模式生命周期前兩年的“勵志故事”(盡管其開發過程耗時多年)。這其實是當前流行的一種策略,《十二箱記》(The Box)就是最新例子:高舉高打、視覺沖擊、重點市場全中、主攻美國市場。但如同龜兔賽跑,沖得太快能否走得更遠?國內首播表現平平、國際收視起伏不定,僅一個國家宣布續訂……我想你已經看出為什么我要用它來作為“預測生命周期”的典型案例了。
![]()
解碼節目生死密碼
那么,《冉冉新星》為什么會“英年早逝”?因為它的收視太差了。你可能會說,《背叛者》(The Traitors)在多個國家也收視不佳,比如西班牙Atres剛剛播出的總決賽就只拿下黃金檔時段的第三名。那么為什么這對《背叛者》影響不大?因為《冉冉新星》在美國“暴死”,且幾乎每個播出的國家都表現慘淡;而《背叛者》至少在美國和英國有成功的版本,在全球20多個地區播出。現在,它已經變成了一個All3media必須維持的“戰略品牌”——不做成功就會被競爭對手搶走。
![]()
回到《神秘終點站》,它在美國還算體面地登場,但在歐洲推進緩慢、成本高昂卻表現一般。M6提到的“結構性弱點”、年輕觀眾的流失、整個類型的疲勞感,都預示著它正面臨“早期中年危機”。如果未來想要像《成交不成交島嶼版》(Deal or No Deal Island)那樣來一波“懷舊復活”,就需要重做結構、縮減體量——因為以它現有的表現,不足以支撐長線發展。
總體來說,節目模式在立項和引進時我們會看預算、市場契合度、國際表現,以及最重要的:“勢頭”。你知道Talpa如何描述《立足之地》的銷售數據——像一列穩定的列車持續前進;而《神秘終點站》則明顯“減速”了。All3Media對《背叛者》也采取相似策略——關鍵在于“滲透率”。這些都是影響生命周期的核心因素——它們讓節目模式在業內留下集體記憶。而這個行業人員流動雖快,但多數人在十年后的復刻潮中仍然活躍。所以,節目模式的“前兩年”將決定它的“壽命”。
![]()
拿什么與《誰想成為百萬富翁?》比壽命?
每一個節目模式的夢想終點,都是像《誰想成為百萬富翁?》(Who Wants to be a Millionaire?)那樣長壽——自推出以來全球已有182個版本,在K7傳媒發布的有史以來最成功的節目模式榜單中位列第一,實至名歸!還有《立足之地》《財富之輪》(Wheel of Fortune)、《廚藝大師》(MasterChef)、《愛情盲選》(Love is Blind)、《好聲音》(The Voice)……這些節目已成為“常青樹”,有望持續長紅,并不斷迎來復刻或重啟的高光時刻。
![]()
當然,也有些節目受限于類型本身或社會價值觀的變化,可能難以長存——比如《黃金單身漢》(The Bachelor)、《農夫想要個妻子》(Farmer Wants a Wife)、《美女與極客》(Beauty & the Geek)以及諸如《處男島》(Virgin Island)、《姍姍來遲的愛》(Better Date Than Never)、《我吻了個男孩》(I Kissed a Boy)等模式。也有些模式曾引起轟動,但核心結構不夠扎實,無法嵌入觀眾文化記憶,自然也就難以被重啟。沒錯,我說的就是《攀上頂峰》(The Summit)。
![]()
我們不談那些“弱模式”或“偽模式”——也就是那種只是本地節目,制作方或庫存緊張的發行方希望靠低投入打造成模式出口的節目。這類節目生命周期短,也許鄰國會照搬一版,但也就到此為止。真正能長壽的節目模式,必須重金投入打造品牌與“模式宇宙”,每一季持續打磨規則、把控質量、優化選角等。
![]()
別急,長命百歲靠“慢工出細活”
綜上,節目模式的生命周期,是在早期幾年就被決定的。就像我們養育孩子一樣,要從小培養他們成為“全球公民”;而節目模式,也必須從一開始就朝著續訂、扎根市場的目標努力。不幸的是,“快槍手”反而最容易夭折。如果你的節目在關鍵市場(如美國)首發即撲街,或在多個市場反響平平,就會嚴重縮短它的生命周期。當然,十年后可以靠“懷舊風”撈一波錢,但更好的是今天就讓它活下去。
“穩定運行的小火車”,每次都穩扎穩打拿下一個新市場,才有機會一路從1、2、10、15、20……走到長壽。而且,美國市場反而是后發制人更佳——1)他們想要銷售收益的分成;2)他們的一舉一動會影響其他國家的采購決定。
所以說,是要做“一次性快燃的煙花”,還是做“慢慢爬坡的火車”,會決定你能否“活到老、火到老”。慢一點,你才能在“模式之地”長命百歲。
文章來源:
https://www.c21media.net/perspective/how-to-live-long-and-prosper-in-formatland/
— THE END —
編譯 | 尼德
主編 | 彭侃
執行主編 | 劉翠翠
排版 | 于佳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