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被網友戲稱為博士學歷貶值元年。
因為教育部門2023年底新增博士點的效果顯現。很多理工農醫類高校開啟第三批、第四批、甚至第五批的補錄工作。據不完全統計,2025年6月-7月,補錄的高校超過50所,其中很多是知名的985、C9。
這在我國50年的博士招生歷史上極為罕見。
教育部門數據顯示,2024年博士招生計劃超過17萬,與2017年相比翻倍,2025年全國在讀的博士生總數是61.25萬。
但是,博士生數量增加,就業崗位增長并未同步,特別是在北上廣深等高等教育資源集中的區域已經出現飽和,博士生面臨更嚴格的篩選和更少的職位空缺。有數據顯示,2024年博士應屆畢業生獲得工作機會的比例下降,雙非高校的博士生能拿到offer的比例不足一半,與前一年相比下降了12個百分點。
過去博士畢業進入高校是水到渠成。現在呢?很多985、211除了卡是不是名校博士學位外,還要看第一學歷。即便進入雙非高校、職業院校,要拿到有編制的指標也不容易,競爭異常激烈。2025年上半年,杭州一所二本高校招聘3名博士,結果有150多位博士報名,報錄比超過50比1。
所以,小紅書上網友問得最多的問題就是“學歷貶值下,還要繼續讀博嗎?”
其實,這是個偽命題。試問,歷朝歷代,哪個朝代不是“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從整體勞動力市場來看,博士研究生仍是小眾群體,占比不到萬分之8。
在特定領域和崗位上,高學歷人才依然非常寶貴。例如目前博士學位在高校依舊是硬通貨,沒有博士學位哪怕通過關系進去,也沒有編制。因為教育部規定,專科升本科,博士生占比必須達到15%,所以很多大專院校依舊在不遺余力網羅博士。
對于北上廣深來說,只有博士才能稱得上人才。拿北京來說吧,對于應屆博士生積分落戶可多加12分,對于不超過35周歲的全日制應屆博士可以申請計劃單列落戶。杭州呢,被認定為高層次人才的博士,最高可享受125萬的生活補貼。再如深圳對新引進的35歲(含)以下博士人才生活補貼標準為10萬元/人。
雖說博士在逐年增多,就業沒有那么容易。但是,只要博士自己降低一下身段,向下與碩士和本科學士競爭絕對是降維打擊。不是博士沒了價值,只是相對以前價值有所降低,僅此而已。
所以,對于普通人而言,只要條件允許,提升學歷是一筆只賺不虧的買賣。當前大部分博士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找不到自己最心儀的工作罷了。
論就業起點?很多高校都要求應聘者是博士起步!你是碩士,對不起,哪怕是清北復交人,哪怕是劍橋哈佛,沒有資格!所以,雙非的博士面對清北的本碩,也是輕松卷起。
論收入水平?博士學位是學位金字塔的塔尖,是高層次人才引進的標配。分住房、給安家費,給科研啟動資金是常態,起始年薪當然也比本碩要高好幾個層次。
論人脈資源?與博導朝夕相處了四五年,博導資源就是你的資源,包括你的同門師兄師妹,同級的校友,都是你人生的跳板與貴人。畢業之后,大家都在一個圈子里,發文章,爭取科研項目都可以彼此照顧一下。
論眼界開闊?在讀博期間,無論是參與博導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還是企業的橫向課題,都是在積累科研能力。4年博士畢業,看待事物的眼界、視野與高度,自然與本碩畢業生不可同日而語。
而且,書到用時方恨少。無論社會如何發展,對知識的探索,對人才的需求肯定是不斷增加的。我們無法預判未來會發生什么,唯一能做的就是持續完善和更新自己的知識儲備,提升自身的綜合能力,給未來的不確定性增加籌碼。
面對學歷貶值,勇敢上車,做一個弄潮兒是強者應有的風范。嘲笑知識貶值、嘲笑博士貶值,最后只會被社會所嘲笑。
所以,各位不能糾結,也不用糾結,抓緊時間上車是王道。
你知道嗎?很多985、211博士招生中已經不需要英語四六級成績。
你知道嗎?2025年很多連續好幾年都落榜的同學,已經上了岸,因為博士大擴招,博導想招幾個招幾個,只要科研項目支撐得住。個別院士大牛所招的博士生竟然只有4級+2篇普刊。
你知道嗎?理、工、農、醫等高校有的博導2025年一口氣招了5個博士,而2023年之前,不少高校的博導為了搶一個學生,不惜與同組的博導反目為仇,或者幾個博導輪流招生。
4年過后,你會發現你周圍的博士一下子冒出了很多。
很多網友擔心沒有博導資源,因為已經遠離學術圈;還有網友擔心考上了無法畢業,因為很多高校動不動就延畢。更多網友半信半疑,因為擔心自己沒有南大核心、SCI論文,無法達到博導的要求。
只能說,你遠離學術圈太久了,根本博導關心什么!
因為博導不看重你的科研論文,只看你從事的領域是否涉及一線技術,是否參與過科技項目?是否在航天、航空、航海、芯片、國防科技、新能源、新材料等行業作出過實踐成果?近五年是否主持過科研項目或工程項目?
因為專業博士不看重課程學分。一共也就4-5門課,而且絕大多數都是周末上課或者晚上上課,授課形式也包括網絡授課,還融合案例教學、專業實習、真實情境實踐,教材融合真實項目。但凡說無法上課,無法修學分的都是對專業博士的誤解,根本不懂什么是專業博士!
因為專業博士與博導的關系是業務合作。博導巴不得你順利畢業,這樣實踐成果才可以產業化落地,博導也可以分一杯羹。
事實上,專業博士與學術博士從源頭就完全分開了,“分類入學、分類培養、分類答辯”,只要你是塊料,在一線工作,有想法,有創新,就完全能夠達到博士畢業的要求。
一句話,專業博士完全以面試為主,完全以一線實踐為主,完全適合在職同學就讀。
當然,要想考上博士,最應該做的就是聯系導師。
道理很簡單,因為考博士是非標準化的產品,既沒有國家的統一考試,也沒有固定的考試分數,錄取基本以審核材料為主,以面試為主。
如果博導對你的專業理論基礎、實踐能力、科研能力、已獲成果、綜合素質等不認可的話,哪怕你材料審核排第一,也可能在面試的時候被淘汰。所以,而要想大概率或者確定性被大學錄取,你必須事先要得到博導的認可。
事實上,任何國家的博士培養都是采取師承制,說白了就是師傅帶徒弟。如果博導與你無法對上脾氣,或者博導不愿意指導你,你將來大概率是無法畢業的。因為一旦讀博士以后,你今后要學的課程是很少的,絕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博導的指導下做調研、發論文,可以說博士與博導是深度捆綁。
所以,如果考生事先沒和導師聯系,所報專業沒有招生名額,那就是陪跑。導師對考生的申請材料不認可,初審將無法通過,也就失去了參加復試的機會。如果面試環節過不了導師這一關,不可能被錄取!
因此,提前聯系導師,可以準確選定報考專業和意向導師,更能深入了解導師的研究方向、課題需求以及對博士生的期望,從而有針對性地準備申請材料和面試內容。同時,考生也可以向導師展示自己的研究興趣、專業背景和未來的研究計劃,爭取獲得導師贊賞,增加初審、復試通過率。
但是,如何聯系博導呢?
很多同學首先想到的是查官網,然后發郵件、打電話。不過這種方法無異于大海撈針,效率太低。試想,一個博導連自己直博或者碩博連讀的學生都帶不過來,哪里會帶一個根本不了解的社會考生呢?
最好的辦法就是通過熟人推薦。例如你的碩士導師,你的單位領導或者同事從中引薦一下,最起碼讓你的簡歷能夠被博導看到,讓你有進一步被博導了解科研能力,學術潛質的機會。
當然,很多時候熟人最難開口,因為一旦開口就需要還人情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