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一個備受世界矚目的中國物理學家突然消失了。
所有人都在預測,他將是下一個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
但就在這時,這個叫王淦昌的人從地球上蒸發(fā)了,17年后,人們才知道真相。
![]()
孤兒的逆襲路
1907年,江蘇常熟楓塘灣,王淦昌4歲時,父親病死,13歲那年,母親也走了,一個孤兒,和外婆放羊維生,沒有人會想到,這個農(nóng)村娃將來會改寫中國核物理的歷史。
![]()
但王淦昌不甘心,他白天放羊,晚上讀書。
外婆心疼,勸他別折騰了,王淦昌搖頭:"我要上學。"1925年8月,王淦昌考進了清華大學物理系,他是清華物理系第一屆本科生。
同班只有4個人:王淦昌、施士元、周同慶、鐘問。
4個人,撐起了中國物理學的未來,葉企孫是他的老師,這個瘦弱的教授,有一天激動地對學生們說:"只有科學,才能拯救我們的民族!"
王淦昌記住了這句話,一輩子都沒忘。
1929年,王淦昌交出了中國第一篇大氣放射性研究論文,題目很長:《清華園周圍氡氣的強度及每天的變化》,吳有訓教授看完,決定留他當助教。
1930年,王淦昌拿到江蘇省官費留學名額。
目標是德國柏林大學,導師是莉澤·邁特納,這個女人被愛因斯坦稱為"德國的居里夫人",她是核物理界的傳奇,也是王淦昌命運的第一個轉(zhuǎn)折點。
邁特納很快發(fā)現(xiàn),這個中國學生比她還拼命。
王淦昌常常工作到深夜,經(jīng)常被鎖在研究所里,保安第二天開門,發(fā)現(xiàn)他還在實驗臺前,但接下來發(fā)生的事,改變了一切。
![]()
三次錯過改變世界的機會
1931年,柏林大學討論會,玻特教授報告了一個奇怪現(xiàn)象:用α粒子轟擊鈹核,產(chǎn)生了強貫穿輻射,玻特說這是γ射線,王淦昌聽完,心里犯嘀咕。
![]()
γ射線真的有這么強的貫穿能力嗎?他想到了一個新方法:用云霧室重復實驗。
王淦昌興奮地找到邁特納,"不行。"邁特納直接拒絕,王淦昌不死心,又找了一次,"還是不行。"年輕的中國學生不敢違背權威導師的意見。
1932年,英國物理學家查德威克用了相同的實驗思路,他發(fā)現(xiàn)了中子。
1935年,查德威克因此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邁特納后來對王淦昌說:"這是個運氣問題。"王淦昌苦笑,運氣?1934年,王淦昌博士畢業(yè),決定回國。
同事們不理解:"科學沒有國界,中國那么落后,你回去干什么?"
王淦昌的回答很簡單:"科學家有祖國,我的祖國正在遭受苦難,我要回去服務。"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浙江大學被迫西遷。
從杭州到建德,從江西到廣西,最后到貴州遵義,王淦昌跟著學校四處逃難。
設備簡陋,條件艱苦,但他沒停止思考,1940年,王淦昌在油燈下研究一個世界難題:中微子存在嗎?這個假想粒子困擾了物理學界十多年。
敵機轟炸的間隙,王淦昌埋頭計算,1941年,他提出了驗證中微子存在的實驗方法。
1942年1月,美國《物理評論》發(fā)表了這篇論文,美國物理學家艾倫看到了,他按照王淦昌的方法做實驗,證實了中微子的存在。
![]()
這個方法被命名為"王淦昌-艾倫實驗"。
1995年,美國科學家萊茵斯因此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王淦昌再次錯過,1956年,王淦昌來到蘇聯(lián)杜布納聯(lián)合原子核研究所,他是中國代表,也是副所長。
王淦昌帶領12個國家的科學家,在世界最強大的加速器前工作。
1959年,奇跡出現(xiàn)了,王淦昌從4萬對照片中,找到了一個特殊事例,反西格馬負超子!這是人類首次發(fā)現(xiàn)的超子反粒子,消息傳出,國際學術界震驚。
來自全球100多個研究所的賀電雪片般飛來。
所有人都在預測:王淦昌這次肯定能拿諾貝爾獎,但是,1960年12月,王淦昌突然收到一封密電:"停止手中工作,立即回國。"
世界物理學界的明星,就這樣消失了。
![]()
化名王京的消失之謎
1961年,北京,劉杰部長把王淦昌叫到辦公室,"核武器研制,絕對保密,你不能再用王淦昌這個名字。"王淦昌沉默了一會兒。
![]()
然后拿起筆,在紙上寫下兩個字:王京。
"王是祖宗給的姓,京代表我的祖國。"從這一刻起,世界知名的物理學家王淦昌死了,活下來的,是無名英雄王京,核試驗基地,青海荒原。
王淦昌是基地里年紀最大的科學家,但他也是最能吃苦的。
每次試驗,他都要親自到現(xiàn)場,一個饅頭,一杯水,吃完就繼續(xù)工作,工人們喜歡叫他"王老頭",這個"王老頭"有個習慣:喜歡到澆鑄現(xiàn)場跟工人聊天。
不是檢查工作,就是想給大家鼓鼓勁。
1964年10月16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王淦昌站在指揮所里,眼含熱淚,北京,王淦昌的家,妻子吳月琴每天都有人問:"你丈夫去哪了?"
吳月琴只能說:"他在單位里工作。"什么單位?沒人知道。
1967年6月17日,中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
王淦昌又立了一功,但他的家人,還是不知道他在哪里,1964年,王淦昌提出一個大膽設想:用激光打靶實現(xiàn)核聚變。
![]()
這個想法,比美國同行還要早。
蘇聯(lián)科學家巴索夫幾乎同時提出了相同概念,但王淦昌的理論更完整,這項研究,讓中國在激光核聚變領域走在世界前列。
17年過去了,1978年,王淦昌調(diào)回北京,重新使用真實姓名。
人們這才恍然大悟:原來那個研究核武器的"王京",就是消失了17年的王淦昌。
![]()
最后的沖刺
1986年2月,北京中關村,一個春寒料峭的夜晚,王大珩家里來了客人,陳芳允、王淦昌、楊嘉墀,四個白發(fā)蒼蒼的老科學家,聚在一起商量一件大事。
![]()
美國搞星球大戰(zhàn)計劃,日本有科技立國戰(zhàn)略,中國怎么辦?
王淦昌說得很直接:"再不搞高科技,中國就徹底落后了。"一個月后,一份建議書完成,題目:《關于跟蹤世界戰(zhàn)略性高技術發(fā)展的建議》。
為了讓建議盡快送達領導人手中,四位科學家做了一件前所未有的事:走后門。
他們請張宏,直接把信交給組織,3月5日,組織批示:"此事宜速決斷,不可拖延。"11月18日,863計劃正式啟動,國家撥款100億元,在當時,這是天文數(shù)字。
王淦昌在會上被問要多少錢時,他沉默了很久:"能省就省吧,一年給兩個億就行。"
最后給了100億,王淦昌有個新身份:中國核學會第一屆理事長,他要做一件更難的事:讓老百姓接受核能,那時候,談核色變,普通人一聽到"核"字就害怕。
王淦昌到處作報告:"核確實有危險,但完全可以控制。"
1983年,全國首屆核科學技術應用展覽會在軍事博物館舉辦,國家領導人都來參觀,這個展覽后來在全國巡回,接待觀眾50萬人次。
王淦昌用科普的方式,改變了公眾對核能的認知。
![]()
1997年8月7日,王淦昌在北京散步時被一輛自行車撞倒,導致右腿股骨骨折住院,1998年,王淦昌被診斷為胃癌晚期,病情迅速惡化。
1998年12月10日,21時48分,王淦昌因病在北京逝世。
1999年9月18日,他被追授"兩彈一星功勛獎章"。
王淦昌的一生,充滿了選擇,為了國家需要,他放棄了個人榮譽,17年隱姓埋名,他失去了學術地位,失去了與家人的相聚時光。
但他得到了中國的原子彈和氫彈,得到了國家的安全保障,得到了民族的尊嚴。
這是一個科學家的選擇,也是一個時代的選擇,在個人成就與國家利益之間,王淦昌選擇了后者,在國家榮譽與民族尊嚴之間,他選擇了后者。
我們應該記住王淦昌,記住那句話:"我愿以身許國。"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