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告一段落的這次伊以沖突,三方均高調宣布取得勝利。其中伊朗的歡慶引來許多質疑,但不管你如何看待伊朗,一個事實是即使軍事實力明顯占優,也沒有國家敢輕易與伊朗進行全面戰爭,因為伊朗極難被擊敗。
為什么?答案就藏在那場歷時八年,血流成河的兩伊戰爭中。
1980年9月,薩達姆·侯賽因下令伊拉克軍隊全面進攻伊朗,以為可以趁著伊朗伊斯蘭革命初期的混亂,一戰而勝。開戰初期,伊拉克確實取得不少戰術性進展,快速推進到伊朗西南部重鎮。然而,這場原本被設想為閃電戰的軍事行動,最終演變成了長達八年的地獄泥潭。
要知道,彼時冷戰正酣,美蘇爭奪世界霸權。以正常思維來看,兩伊戰爭絕不只是兩國之間的較量,更該是冷戰時期大國博弈的縮影。美蘇對立,似乎應該是雙方各扶一伊。那么美蘇在這場戰爭中各自支持的是哪一方呢?答案或許令人吃驚,兩個超級大國支持的都是同一個國家:伊拉克。
![]()
什么原因?
對美國來說,1979年霍梅尼推翻美國支持的巴列維國王,建立政教合一的伊斯蘭政權,并將美國視為頭號敵人。1979年11月發生德黑蘭人質事件,使美伊關系徹底破裂。美國尤其擔心伊朗輸出什葉派革命,威脅到波斯灣石油的穩定。兩相比較,薩達姆政權雖然也沒多好,但看起來還是可控的世俗政府,可用來制衡伊朗。
因此,美國在兩伊戰爭中開始表示中立,但實際在暗中幫助伊拉克。尤其在1982年后,當伊朗反攻有力、威脅到波斯灣穩定時,美國對伊拉克的支持已不再掩飾,逐漸變得公開化。
而蘇聯則是伊拉克的傳統盟友。自1958年伊拉克巴茲黨上臺后,就逐漸與蘇聯建立軍事合作,蘇聯成為伊拉克的主要武器供應國。反觀伊朗,霍梅尼上臺以后,清洗左派,處決了數千名伊朗共產黨,明確反蘇反共。雖然蘇聯也有對薩達姆不受控的擔心,但在反伊朗防美國的大局下,蘇聯更愿意扶持薩達姆,以穩住自己傳統的勢力范圍。
![]()
具體到援助方式,美國通過沙特、科威特等海灣國家向伊拉克提供了超過40億美元的貸款。伊拉克還利用美國的關系,從西方國家銀行獲得約350億美元外債,其中相當部分與美國金融關系網有關。
武器方面,美國通過埃及、以色列向伊拉克轉讓美式裝備。如M60主戰坦克、陶式反坦克導彈、防空雷達系統以及大量輕武器。還提供衛星情報和作戰規劃。在美國帶動下,法國等軍事強國也公開支持伊拉克,向其出售武器。
蘇聯就更直接了,它向伊拉克出售了大量T-72坦克、米格戰機、飛毛腿導彈,還派出顧問訓練伊軍,簡直就差親自下場了。
可以說,美國領銜的幾乎整個西方陣營都在支持伊拉克,再加上蘇聯這個超級大國。這種力量是壓倒性的,印象中無人可以匹敵。令人大跌眼鏡的是,伊朗卻頂住了這股外力聯手壓制的風暴。
面對伊拉克的現代化裝甲部隊和蘇聯+西方援助的火力優勢,伊朗展現出了驚人的信仰凝聚力和宗教動員能力,源源不斷的伊朗人涌上前線,將生死完全看淡。連年苦戰中,伊朗不僅穩住陣腳,甚至在后期反守為攻,深入伊拉克境內。值得注意的是,在戰爭后期,伊朗幾乎自力更生,在極其惡劣的經濟和軍事條件下,依舊保持對戰場的控制力。尤其是在霍爾木茲海峽的海上戰斗中,伊朗海軍利用小艇戰術和水雷,成功牽制了西方海上力量。最后伊拉克甚至連化學武器都用上了,還是無法擊敗伊朗,兩者最終只能接受調停。
![]()
表面來看,是雙方握手言和。然而,擁有美蘇支持的伊拉克始終無法擊敗勢單力孤的伊朗,無疑令薩達姆和伊拉克國內沮喪。這場戰爭的直接后果是:伊拉克一度陷入債務危機、國內動蕩,最終埋下了1991年海灣戰爭和2003年伊拉克戰爭的種子;而伊朗,則在戰爭中建立起了原本沒有的軍工體系、信息戰體系和宗教動員體系,變得更難以被擊敗。
再回看兩伊戰爭,當美蘇先后明確了對伊拉克的支持后,幾乎沒有人會相信,一個小小伊朗能扛得下來。不要說當時,就是現在讓人去選,估計也沒什么人會押寶伊朗。但是伊朗表現出來的韌性讓全世界驚嘆,它通過這場殘酷的戰爭告訴世界:伊朗不是一個可以輕易宣戰的國家。一旦與伊朗爆發全面戰爭,很可能陷入對手全民動員的消耗戰。
兩伊戰爭沒有擊垮伊朗,反而塑造出一個更適應戰爭的國家。這場戰爭后,世界形成一種共識。伊朗武器或許并不先進,但它可怕的是能源源不斷動員幾百萬人的動員機制。在信仰加持下,伊朗人對傷亡的耐受能力極其強大。伊朗沒有核武器,但如果戰火燒到它本土,它只要靠拖你下水,讓你付出難以承受的戰略代價,就能讓你望而卻步。
![]()
今天的伊朗,面對的是美國長期制裁、以色列時不時定點清除、阿拉伯國家包圍,以及不時爆發的國內抗議。但即便如此,幾十年來,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敢對它發起全面戰爭。這次美以聯手對伊朗的突襲再度引發全球關注,但打擊依然局限于空襲和定點清除,而非全面戰爭。
伊朗當然不是無敵的,如果光說武器,美國、以色列肯定領先伊朗太多。但要想擊敗它,誰都要先考慮,自己愿意付出多大的代價。伊朗的戰術或許會讓國際社會詬病,可是戰爭畢竟還是要看結果的。兩伊戰爭的記憶讓人心悸,沒有國家愿意再重復伊拉克的命運,也沒有國家愿意為了打垮伊朗而付出長達數年戰爭的代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